很扎心!你学到的那些教育技巧,在孩子面前根本没用......
家长从书里、专家那里或其他家长那里学来的各种技巧只是针对特定行为,而不是行为背后的动机。
——《家庭的觉醒》
有人说,我学了很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变得更好呢?
有人问,这个专家说要这样,那个专家说要那样,我到底听谁的呢?
有人说,我都温和而坚定地执行了,可为什么孩子还是油盐不进呢?
其实,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一个扎心的事实就是,你学到的那些方法和技巧,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
同样一个方法,这个家长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可能一点用都没有,但另一个家长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可能就效果特别好。
以至于总有人说,那是你的孩子好,你遇上了一个省心的好孩子,要是碰到我孩子这样的,你肯定也会无计可施的。
当然不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可能会有千差万别,但他们对爱和自由的渴求是一样的,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是一样的,他们的发展和发育规律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家长对待他们的方式,而不同的方式背后,蕴含着不同的理念和动机。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写作博主的视频,她说,很多人总是问她,如何写作才能快速变现,你告诉我一个方法,我去尝试。
尝试了之后,发现不行,于是再换一个,可换来换去,一分钱也没赚到。
她说,这种人是不会靠写作变现的,因为他们都在追求how,而不去探寻背后的why。
到底怎样才能写作变现呢?深层的原因一定是阅读和写作的积累和深耕,不然,即使赚到钱,也不会长久。
这跟教育是同样的道理。
你跟着别人学到的那些方法,只是皮毛,可能暂时管用,可能此时管用,但不会长久管用。
真正能够管用的,是那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你的每一个方法,都是在贯彻这些理念,那方法才能管用。
什么理念呢?比如,孩子渴望无条件的爱,渴望全然的接纳,需要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需要被尊重,需要真正的自由。
你对孩子说的话,是不是体现了尊重和爱?你对孩子是控制还是给了自由?你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平等独立的人还是你的附属品?这些都体现在你平时的教育中。
教育不是什么宏大的事情,而是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的教育。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做到这些呢?
其实就是一种觉察,让自己觉醒,首先要知道自己现在这么做是不对的,是不能让孩子改变的,然后再去创造合适的条件,只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创造了合适的条件,那么,孩子的改变一定是很明显的。
《家庭的觉醒》中说,孩子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最令人惊讶之处在于,它不是以顿悟的形式出现的,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时刻和最朴素的事件中。
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觉醒的好时机。
比如,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说,青春期的女儿说话总是带刺,全部是反话,这让她很难过,觉得女儿一点都不体谅自己。
有家长建议她多去了解女儿的心理,她说自己每天做着两份工作,照顾着三个老人,两个孩子,哪有空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呢?
她还说,体谅应该是相互的,女儿都十几岁了,还不体谅她,让她如何去体谅呢?
你看,这就是一个还没有觉醒的妈妈,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自己过得很辛苦,那是自己的问题,跟孩子没有关系,可再辛苦也要去了解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拿自己一个成年人去和未成年的孩子比,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能看见自己的问题。
孩子说话总是带刺,可能她心里有负面情绪难以化解,可能她是跟父母学的,可能她只是想表达一种对抗,等等,原因有很多,我们要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但不管如何,她一定是心理不舒服,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不然完全可以平和地说话呀。
只有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了解了他的行为动机,我们学到的那些方法才能管用。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够透过孩子这面镜子,觉察自己的意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话语等等。
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就在平常的生活中,当你用觉察的心去对待孩子,去和他说话,和他交流,那么,他一定会带给你很大的惊喜。
不信?那就去试试吧。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