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才培养要鼓励“去功利化”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5月21日,“创新自信的历史诠释——回顾20世纪中国科学重大创新成果”主题对谈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由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主持,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等作为对谈嘉宾,围绕20世纪中国科学史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进行了探讨。
在现场提问环节,田刚收到3个问题:中国数学研究与西方差距有多大?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数学研究目前需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您对数学人才培养有何建议?
田刚表示,近年来,中国数学研究发展态势非常好,但与西方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中国数学在一些方向上已经处于国际前沿的位置,但在另一些方向上仍有不足。“近年来,政府、高校等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发挥世界级领军数学家的作用,支持一些新的、比较欠缺的项目,鼓励年轻人投入研究,以尽早处于国际前沿。”田刚说。
在田刚看来,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数学研究需要在两端发力。他表示,数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方面,数学要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这主要是理论方面的。但他认为,“数学不是以有用为起点的,后来发现有用的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检验”。另一方面,目前情况下一些有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落地问题,可能需要将数学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这就需要一部分数学研究人员或者应用数学方面的人才将本学科与工程等其他学科很好地进行交叉、交流。”
关于数学人才培养,田刚强调,数学强国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投身于数学研究,成为新一代数学家,而这需要现在的数学家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此外,田刚认为,无论是年轻学者的数学研究,还是现在的数学教育,都要鼓励“去功利化”。“要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锲而不舍地、专心地做学问。”
随后的交流环节,对“中国人何时能有菲尔兹奖级别的成果”这一问题,田刚也作了回应。
他说,目前,中国年轻数学家已经有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成果,甚至“达到了菲尔兹奖级别”。田刚强调,无论是否得奖,都应该看到“一批优秀的年轻数学家确实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果”。“具体什么时候能得,我觉得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他说。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