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超能力”并非天赋,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
(一)
“我是包村干部,我得去!”这是门头沟区王平镇包村干部熊丽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在防汛抢险和转移群众工作过程中,她被突然坍塌的铁道路基护墙掩埋,不幸遇难。
“服务,服务,再服务!”这是门头沟区龙泉镇副镇长刘捷在自己工作笔记扉页写下的自勉,在群众转移及抢险救灾工作过程中,他被突发山洪卷入激流,不幸遇难。
熊丽,刘捷,是全市奋战于防汛救灾一线基层干部的代表。面对这场140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大降雨,面对山洪塌方等严重次生灾害,广大基层干部逆行向险、全力以赴。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他们像战士一样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以自己的付出,让大家安全安心。
(二)
“基层干部真难,群众工作不易”。基层是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在社会治理的最前线,总能看到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置身脱贫攻坚的战场,是他们大胆探索,用脚步丈量前方的致富之路;身处疫情防控的一线,是他们化身“大白”,用严格举措守好公众健康的闸门;着眼精细治理的目标,是他们下足“绣花功夫”,管好群众家门口一桩桩“天大的小事”。
无论眼前的任务是急难险重,还是庞杂琐细,都是这支队伍冲锋在前。是万千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大小社区有序运转,支撑起了社会生活的秩序井然。
(三)
大事急事当前,中国基层的执行效率之高总让人惊讶。为什么中国能迅速办成别的国家办不了的事?一大原因就是有这么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的基层干部队伍。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发展不平衡,实现基层善治、连通“上”“下”并不容易。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形成了缜密高效的组织体系,基层就是连通“上”“下”的纽带桥梁,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承上启下那根“针”。再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治理事项,再棘手难办、紧急迫切的方针政策,都能通过基层干部传递到千家万户。
一事当前,国家有部署,基层有行动,民众有参与,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堡垒”,打通了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确保了政令畅通、运转高效。
(四)
基层组织中蕴含的战斗力令人惊叹,但这份“超能力”绝非天赋,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拥有。
事实上,某些国家与政党,之所以陷入治理困境、走向社会溃败,很大程度是基层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太差。有历史学者分析国民党失败的原因,重要的一条是组织体系“涣散松懈”,“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农村无党”,“党同党员没有任何联系”。
相较于此,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并坚持了“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体系得以“上”“下”贯通、完整严密。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各个领域普遍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保证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加强。
(五)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早有观察者指出,如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政党领导力的较量,是决策执行力的对垒。
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历程中,重视基层、强基固本,是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更在屡次实践淬炼中升级为独特制度优势。
行进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广阔基层仍存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不少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与此同时,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甚至可说是关键环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激发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战斗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
每个人都跟基层干部打过交道。但很多时候,唯有在同风共雨、守望相助之后,大家才会最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我们熟悉的身边人如此珍贵。
他们是最辛苦、最不容易、最值得尊敬和爱护的人。每一次灾害、危险来临的时候,冲在前面、干在一线、忍辱负重、流汗流血的都是他们。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妻子或丈夫,同时以他们的辛勤付出、奉献牺牲成为党和政府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化身。
对于可亲可敬的他们,要给予理解,更要拿出务实政策进行激励,以具体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助力他们不忘初心、保持锐气,争当攻坚克难的闯将、为民服务的干将。
(七)
“因为信任,所以支持,因为支持,所以胜利”。
基层干部们冲锋在前,广大市民配合支持,双方深度联动、同心同向,基层组织的优越性就能得到更大发挥,我们必能扛过一次次风险考验,争取更大的光荣和胜利。
责任编辑:刘德宾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