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出汗,伤气又伤阴!调理方法请收好
一般来讲,孩子比大人爱出汗。日常生活中,天气热、穿得多、被子厚、喂奶过急、剧烈运动等等,都是造成孩子出汗的原因,但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中,也没怎么活动,安安静静地待着的时候,还是全身或局部出很多汗,甚则大汗淋漓,那就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出汗了,在中医里,被称为汗证。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写到:“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当我们吃的饮食进入胃里,在脾胃的运化下,其精微之气化为津液,藏于五脏,五脏津液充盈,可输布于外窍,而变为汗、涕、泪、涎、唾等,这就是“五脏化液”。可见汗在本质上属于人体的津液,而津液又属人体正气的一部分,所以汗出得太多,就会损伤正气,白白浪费身体的能量。
而且,《素问·阴阳别论》中讲:“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看似是阴液,却需要阳气的蒸化,经汗孔排于体表才能形成。同时,汗为心之液,它的生成、排泄又与心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汗液的化生之源就是心精、心血,因此汗出过多,不仅会耗及心精、心血,也会耗散心气或心阳,这就是阴阳两伤了。
孩子的阴阳本身就很稚嫩,怎么还能经得起阴阳两伤呢?所以如果孩子特别爱出汗,咱们家长可千万别忽视。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汗过多呢?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四种: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亏虚、脾胃积热,只有找到背后的原因,针对原因去调理,才能把爱出汗这个问题解决掉。在我们详细来谈这四种原因之前,先给大家看看我们的部分案例反馈。
1
表虚不固(肺卫不固)
在人的体表有一层卫气,就相当于国家边境上的边防军,一方面能阻挡外来的敌人跑进来,另一方面能阻拦身体里的宝贝流失出去,这层卫气的主管就是肺脏,而且肺脏还主皮毛,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也与肺的宣发功能密切相关,如果肺气弱,卫气也会跟着弱,汗孔的开合能力也弱,就会导致身体里的宝贝——汗液,轻易地外流出去。
表现:
不分寤寐皆自汗出,动则尤甚,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白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因为头为诸阳之会,肩背属阳,因此表虚不固引起的多汗以头部、肩背最为明显。因为肺卫失固,腠理不密,这样的孩子也很容易被外邪侵袭,容易感冒。
在调理上要以益气固表为主。
1、推荐董氏特效穴
灵骨穴、大白穴、制污、止涎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董氏特效穴完整穴方: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董氏特效穴—组合订制—儿科常见病—汗证-表虚不固(小儿董针)
2、推荐小儿推拿方法:正捏脊,每天1-2次。
可参见快乐牛妈:小儿捏脊,到底怎么“捏”?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小儿推拿—组合订制—全部穴方—汗证-表虚不固(儿推)
3、刮痧:后背五条线由上到下刮痧,皮肤潮红发热即可。
4、艾灸:膻中穴、神阙穴(肚脐)、气海穴、关元穴。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1-2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1-2次即可停止。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饮食调理:
参芪茶
黄芪、红枣、党参各1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日常多吃山药、黄芪、黄豆、大枣。
忌口:甜食、水果、精米精面、肉、蛋、奶及奶制品、海鲜、生冷、发物等
6、补气香囊:
日常可佩戴补气香囊,时时闻嗅。
补气香囊
组成:艾叶5克,苍术5克,藿香5克,川芎5克,白芷5克,黄芪5克。
制作:将上述药物研碎,装入小布袋中,佩带在胸前,如果觉得香囊味道变淡了,可以将药物揉搓捏碎,让药味释放的更彻底,7-15天左右更换一次。
7、足浴:
坚持每天泡脚,足浴方可以黄芪、白术为主,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白术固表止汗、燥湿健脾,此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搭配其它药材。
2
营卫不和(营卫失调)
守护体表的边防军,除了卫气,还有营阴,卫气为阳,主要负责外固,营阴为阴,主要负责内守,当人体阴阳平衡,营卫调和,这两组军队就会互相配合默契,各司其职,那么津液就不会随随便便流失掉,但如果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两组军队无法好好地协作,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那么就不能好好地把津液固敛住了。
表现:
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畏寒恶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在调理上要以调和营卫为主。
1、推荐董氏特效穴:
灵骨穴、大白穴、木穴、火腑海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董氏特效穴—组合订制—儿科常见病—汗证-营卫不和(小儿董针)
2、推荐小儿推拿方法:
按揉肺俞、脾俞,每个穴位30次,每天1-2次。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小儿推拿—组合订制—全部穴方—汗证-营卫不和(儿推)
3、刮痧:后背五条线由上到下刮痧,皮肤潮红发热即可。
4、艾灸:膻中穴、神阙穴(肚脐)、气海穴、关元穴。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1-2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1-2次即可停止。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饮食调理:
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克,加水煮汤。每天喝2-3次。
日常多吃山药、黄芪、黄豆、大枣。
忌口:甜食、水果、精米精面、肉、蛋、奶及奶制品、海鲜、生冷、发物等
6、足浴
坚持每天泡脚,足浴方可以桂枝、白芍为主,桂枝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有助卫实表的作用,白芍擅于敛阴收汗,此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搭配其它药材。
3
气阴亏虚
气有固摄的作用,能够收敛阴血,而当气比较虚的时候,就不能敛阴,而阴亏又容易导致虚火内炽,迫津外泄而为汗。
表现: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口渴多饮,舌淡红,少苔,脉细数。
在调理上以益气养阴为主。
1、推荐董氏特效穴:
灵骨穴、大白穴、小三通、下三皇。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董氏特效穴—组合订制—儿科常见病—汗证-气阴亏虚(小儿董针)
2、推荐小儿推拿方法:
按揉涌泉、揉厥阴俞、脾俞、肾俞,每个穴位30次,每天1-2次。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小儿推拿—组合订制—全部穴方—汗证-气阴亏虚(儿推)
3、刮痧:后背五条线由上到下刮痧,皮肤潮红发热即可。
4、艾灸:神阙穴(肚脐)、三阴交、涌泉穴。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天1-2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1-2次即可停止。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饮食调理:
石斛生地黑豆汤
石斛30克,生地60克,黑豆300克。做法:黑豆、石斛、生地等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熬至豆烂,可酌加调料,饮汤吃豆。
日常可多吃山药、莲子肉、百合、木耳、石斛、麦冬、黑豆、紫米。
忌口:甜食、水果、精米精面、肉、蛋、奶及奶制品、海鲜、生冷、发物等
6、足浴
坚持每天泡脚,足浴方可以黄芪、麦冬、浮小麦为主,黄芪补气,固表止汗,麦冬能够养阴生津,浮小麦不仅能益气止汗,还能改善阴虚潮热的问题。此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搭配其它药材。
4
脾胃积热(湿热迫蒸)
当脾胃湿热蕴积,热就会迫使津液外泄,导致出汗过多。
表现:汗出过多,以额、心胸为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在调理上以清化湿热为主。
1、推荐董氏特效穴:
灵骨穴、大白穴、土水穴、四花穴。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董氏特效穴—组合订制—儿科常见病—汗证-脾胃积热(小儿董针)
2、推荐小儿推拿方法:
按揉水分穴、阴陵泉,每个穴位30次,每天1-2次。
穴位组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完整穴方:打开“妙手云学”小程序—穴方—小儿推拿—组合订制—全部穴方—汗证-脾胃积热(儿推)
3、刮痧:后背五条线由上到下刮痧,以出痧为度。
4、艾灸:神阙穴(肚脐),每天10-15分钟。
注意,身体有热的时候,不能用普通纯艾来灸,但可用“红华旋灸”系列灸条。
5、饮食调理:
冬瓜荷叶茶
干冬瓜皮12克、干荷叶6克。
用沸水沖泡,闷20分钟后饮用。
日常适当多吃冬瓜、西瓜、黄瓜、杨桃、马齿苋。
忌口:甜食、水果、精米精面、肉、蛋、奶及奶制品、海鲜、生冷、发物等。
6、足浴:
坚持每天泡脚,足浴方可以黄柏、黄芩为主,黄柏和黄芩都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搭配其它药材。
如分不清所属的类型,或想要更完整的调理方案,可扫下方二维码,咨询顾问老师。
近期导读:
行气药的NO.1凭啥是陈皮?燥湿化痰 助脾胃运化 消脘腹痞满
生气导致的肠胃不适,穴位+食疗调和肝脾,一身轻松
春笋怎么吃才能有益健康,避免伤害?
- 0000
- 0000
- 0000
- 0004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