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学霸说“这样学能提分”,暑假要不要试试?
21053

学霸说“这样学能提分”,暑假要不要试试?

诺哈网2023-07-30 17:15:210

期末考结束了,大家的心情咋样?

坦白说,初一进入下学期后,我已能比较从容看待考试了,毕竟前路漫漫,把它看作一种检验手段,帮助大家“查漏补缺”,心态就会平和很多。

毕竟,心态平和更利于身心健康和保持学(辅)习(导)后劲

都说初中阶段,只要努力,学习一般都不会差。但“努力”和“努力”之间还挺有差别的,同样的学习时间,有人高效,有人低效。

区别在哪儿呢?有人说,是“策略”不同。“策略学习”这个词是我最近听说的,来自一本新买的书。作者当年也是一名学霸。

其实,蛮长一段时间,我对学霸们的方法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大家的CPU不一样,你听老师讲奥数,5分钟心领神会,举一反三;我听老师讲奥数,如雾里看花,练十遍也没整明白;再则,学习的过程中,变量太多,他人的学习路径,实在很难完全复制。

所以啊,每到考高结束,听学霸说“自己不大量刷题,也不太做课外习题,就保证听课效率,高效完成校内习题”,听听就好,毕竟,人与人,不一样嘛。

先哲不也说了嘛,要“因材施教”。

学霸们的“策略”,我常尊敬不已,又敬而远之。

但这本“学霸”写的书,竟然翻了个开头,就吸引了我,因为“接地气”,书中没说“不用大量刷题”,也没说“只需跟着老师节奏”就好,而是给出了“刷题”的提分策略,还有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当然,书中介绍的方法,不止以上两种。不过,自打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阅读”,我会快速提取对自家有用的部分,略过“相关性不大”的部分。以下是我挑选的,觉得比较适合普罗大众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大家也可以用“批判的眼光”看看,这些方法实用性咋样。

一 “自我中心”学习法

顾名思义,就要以自己的水平为标准来学习。

我觉得这点,特别适合假期使用。毕竟上学时,老师会按统一的进度来教学,低于水平线的,可能跟得吃力,不少知识还没掌握就进入下一环节了;远高于水平线的,又觉得“没吃饱”。

此外,各知识点难易程度也不一,学校统一节奏时,可能存在有一两个点自己没整明白,但教学“已过去”的情况。

正好假期是可以按自己认知节奏来学习的阶段,把各学科的期末卷(有时间也可以理下整学期的单元测试卷)上的错题理下,看哪块知识点错得最多,趁假期强攻一下。

二 结构化学习

这个方法,我在东尼博赞的《启动大脑》中也看到过类似的介绍,意思是,大脑更倾向于记住和理解,彼此有关联的知识点。

迁移到科目学习上,就是学习和巩固知识时,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过。

其实课堂教学上,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我们教材也是这么编排的,每个单元章节都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

但我们在复习巩固时,可能就没那么强的“结构化意识”,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在这里,作者给了蛮实用的复习建议,就是整理错题时,使用活页本,能尽量将同一知识点的错题整理在一起;

此外,在刷题巩固时,作者建议每个知识点的习题要刷到位后再攻克下一个知识点。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比较欠缺,那就花几天时间,着重刷它,巩固后再攻克下一个知识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

这样的“结构化刷题”,比较适合知识点进阶比较明显的科目,比如数学、物理等,知识点零散又彼此关联性不强大科目,不太合适,比如英语和语文。

三 高强度用脑和分散记忆结合

高强度用脑需要高强度的专注力,过程比较“反人性”,会“很累”,但这种用脑强度下掌握的知识点更牢固,理解得也更透彻。

比如一个公式,你背下来,只是低强度用脑,下回碰到类似的题目,可能依然想不起来要用这个公式;但如果你把公式推导一遍,就是高强度用脑,对它的原理会有更透彻的理解,更能做到举一反三。

书中列举了“低强度用脑”和“高强度用脑”的学习行为,供参考:

高强度用脑时,建议采用比较整块、不被干扰的时间段来进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高强度用脑,有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单词、文学常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等,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分散记忆。

例如每天早起和临睡前的10分钟,可以用来背单词;午休后的半小时用来记忆某个朝代的历史线等。

内容越零散,越无逻辑的,就越可以分散记忆。

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费曼学习法,改良后的艾宾浩斯记忆法,下回有时间再和大家慢慢唠,现在我要和娃一起研究下期末卷了。

毕竟,方法了解得再多,要真正落到实处,对自己的学习真有帮助,才有用,对吧?

这个暑假,咱们就践行下这些方法,用得好不好,下回再来和大家反馈哈:)

下次见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