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为何总有人说歼10抄袭以色列狮式?一细节说明两者压根没有关系
17427

为何总有人说歼10抄袭以色列狮式?一细节说明两者压根没有关系

诺哈网2023-06-15 23:23:400

【军武次位面】作者;千夫长

据报道,8月17日中国空军6架歼10A战斗机从云南某基地出发,飞抵泰国乌隆空军基地,参加8月17日至9月3日期间举行的中泰“鹰击-2017”联合空军演习。歼10A终于在众多新型国产战机中抢到了头条。

▲歼10A飞赴泰国

2015年中国首次派出歼-11战机飞赴泰国参加“鹰击2015”联合军演,两年前的这场非公开演习中,歼-11和鹰狮的一个单独对抗的场景就曾被媒体疯传:中国空军被泰国鹰狮战斗机“0:4”大败。今年中国派出歼10A对阵萨博JAS39“鹰狮”战斗机自然更加引人关注。

▲2015年歼-11“大战”鹰狮

鹰狮是世界首款实用鸭式布局战斗机的嫡系子孙,歼10A则是中国战斗机鸭式布局的开山大作。不过歼10大战鹰狮最大的看点可不是谁输谁赢,而在于对阵双方作为鸭式布局战斗机经典大作,将在模拟空战中验证东西方鸭翼谁更强的争论。

▲鹰狮战斗机是鸭式布局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国第一型自主研发的三代战斗机,采用无尾鸭式布局的歼10,彻底跳出此前长期仿制苏制战机的外形设计,但在令国人欣喜的同时也一直饱受争议。在一些人的眼中,中国的战斗机好像就只能去仿制别人,自主创新能力统统不存在的。于是在网上诞生了一大批紧靠照片对比就能评判飞机设计的歼10找爹党。

▲歼10在网上突然有了好多“粑粑”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以色列流产的Lavi狮式战斗机了。事实上,以色列研发狮式战机之初,为的是获得一款战场遮断和对地支援的低配轻型战机,与空优型的歼10完全不是一种飞机。事实上看似相同的气动布局,实际上狮式战斗机的外形为“近距耦合鸭翼 后掠翼 皮托管进气道”的布局方式,而歼10的外形则为“中距耦合鸭翼 三角翼 超音速矩形进气道”的布局方式。

▲以色列狮式战斗机,要是光看照片就能设计飞机,美国技术早被偷光了

单从外形来看,所谓的中国拿到狮式图纸仿制出歼十的论调都站不住脚。更何况从鸭翼走上战斗机实用的历程来看,最该找爹的恐怕应该是狮式而不是歼十。

▲幼狮赤裸裸的偷来品

狮式战斗机的设计思路延续自幼狮,而幼狮则是摩萨德盗取法国幻影5的设计资料得来的。至于大三角翼加固定鸭翼的设计则是瑞典率先在萨博-37上实现的战斗机气动布局,鹰狮又是萨博的最新力作。这一圈绕下来,谁抄谁还真是傻傻分不清。难道歼十和鹰狮也是同宗同源?

▲萨博37开创鸭式战斗机先河

事实上,飞机的鸭翼并不是普通人想象的是什么现代黑科技,凭借良好的升力特性鸭翼一开始就走入航空先驱的视野,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就采用了鸭翼设计。毕竟传统布局战斗机在抬头时靠尾翼提供负升力方式产生抬头力矩,机头自然向下,如此一来会损失战机最大起飞重量,增加起飞距离。

▲飞行者一号也有时髦的鸭翼

而在主翼前方的鸭翼通过正升力使机头上扬,可以直接缩短起飞距离。也正因如此,冷战期间处在对抗一线的瑞典迫切需要一种战时短距起飞的战机,开始大力研究鸭式布局。然而看似前途光明的鸭翼,并没有随着飞机技术发展而枝繁叶茂,这是因为鸭翼带来升力的同时,对主翼的气流干扰和产生的非线性操纵在电传飞控和近距耦合原理应用之前根本无法得到解决。

▲鸭翼会带来严重气流扰动

20世纪60年代中期,瑞典率先发现了鸭翼气动布局的近距离耦合原理,瑞典人终于利用鸭翼实现短距起降能力。同时面对鸭翼难以控制而且对于主翼有不良干扰,萨博采用扬长避短的方法,索性把鸭翼做成固定形式充当涡流发生器好了,开创了固定鸭式气动布局的先河。

▲萨博37固定鸭翼只能充当涡流发生体

时光的另一端,同样面临苏军快速突击的中国和瑞典有着相似的作战需求,60年代末中国开始在鸭式布局的基础上,用吹气增升等类似形式增加前翼的配平能力,并将这种布局称为“抬”式布局,并于1969年提出“701”抬式运输机方案“延安”号。

▲延安号抬式运输机

1975 年,三机部发出 768 号文件,确定“抬”式机研究为国家航空重点科研项目,并确定 “751”抬式战斗机方案。尽管随后几经搁浅,但中国关于鸭翼的研究一直在艰难探索。如果说非要给歼十找爹,那这个爹也应该是中国爹歼9。

▲中国对鸭翼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这个1968年启动的项目几经冲击频繁改动气动设计,加之后来不切实际的“双26”指标,长久以来被当做外行领导内行的代表,极大浪费了航空工业的精力。然而也正是在歼9项目里,为歼10的横空出世打下了基础。

▲歼9风洞模型

歼9V方案奠定了无尾三角翼设计,双26指标让设计团队在1970年决定采用鸭式布局。要知道Saab-37雷式战斗机,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也就是说,在中国选定歼9Ⅵ方案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现成战斗机采用了鸭式布局的。

▲无尾三角翼的歼9

受制于经费与技术困难的歼9在1978年下马,一同带走的还有中国第一次鸭式布局战斗机的梦想。不过现在看来也未必是个坏事。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歼9固定式鸭翼也只能充当涡流体发生器,难以发挥鸭式布局机动性优势。在更高的性能要求下反而会加剧操纵性恶劣的先天劣势,萨博37之后采用涡流体设计的常规布局飞机同样饱受折磨。

▲常规布局飞机也开始应用涡流体

这一切直到三代战斗机电传飞控应用之后才得以解决,中国在80年代与西方军事技术交流蜜月期里,得以了解航空工业先进技术,打通鸭式布局的任督二脉。采用了机腹进气、大后掠角鸭翼、大后掠角三角主翼和单垂尾的气动布局的歼十终于实现了数十年摸索的梦想。

▲歼10背后是中国航空人的不懈探索

鸭翼并不是什么高端科技,然而鸭式布局背后考验着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曾经落后的我们自然需要学习,可是把歼十的技术突破污蔑成抄袭当真是跪久了起不来的表现。歼10的中距布局能够很好的兼顾超音速拦射和中低空格斗性能。鸭翼与主翼耦合的微小变动必须经过无数次风动实验才能最终定型。从来没有抄出来的飞机设计,靠着照片和图纸就能造出战机只存在于不切实际的梦里。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