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比日本强在哪?一部德版《兄弟连》让日本至今无法企及!
【军武次位面】 作者:慎独
一部战争片背后,可能站着整个民族…
我们常说,好的战争电影一定是反战的。美国的《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战争大作是反战的,还是国产的《紫日》,《血战台儿庄》等经典之作也都表达出了强烈反战精神。
▲几部神作讲述的故事各不相同
但是表达的反战思想却是一致的
70多年前,侵略者带着战火无情的蹂躏了中国,这让中国人对和平的渴望无以言表,为了避免战争,告慰死者,我们自然希望当年的侵略者做出反省。
作为法西斯阵营的核心——德国对于大战的反思与忏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战后刺骨的寒潮、被公之于众的纳粹暴行,这让广大德国人不停的去反思那场带给自己和全世界灾难的战争。在德国国内,无论严苛的法律条文还是各类文艺作品,都在警示着德国人不要忘记曾经的错误。德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现在的德国不再是那个狂热激进的国家。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
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抛开政客在镜头前的表态,德国的广大民众也对反法西斯和反战表现出了极其强烈认同感。这不仅源自于德国民众的反思精神,同样也归功于众多优秀文化作品的宣传。2013年的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正是一部用战争讲反战的优秀剧集。
▲豆瓣评分9.6,绝对的高分
▲IMDB评分8.5
如果放在电影评分排行
这个分数可是TOP50的级别!
当战争成为实现梦想的工具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还是更在意战争中普通个体的感受,毕竟一旦有了灾祸,“神仙们”可以一走了之,蝼蚁们只能报团取暖。本剧正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审视那场灾难般的战争。作为侵略一方的德国,对那场战争的思考,或许更能说明“我们怎样去避免战争”。
▲海报设计很有趣
五个被锁在万字里面的年轻人
而他们就是“我们的父辈”
本片的五个主角是五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分别是温特兄弟:哥哥威尔汉姆是灰猎犬连的中尉,弟弟弗里德汉姆是哥哥手下的新兵;犹太裁缝维克托;马上要去做战地护士的夏洛特;还有梦想成为歌星的酒吧服务员格蕾塔。
▲冷静严谨的军官威尔汉姆
在侥幸逃出鬼门关后
选择苟且的活下去
▲热爱文学的弗里德汉姆
于战争中完成了脱变
在失去希望后选择“结束自己的战争”
▲一直没放弃歌星理想的德勒塔
最后在明知必死的状况下
选择坦然面对死亡
▲曾经无比单纯的夏洛特
战争使得她不得不迅速走向成熟
但她依然能保持善良的内心
▲维克托绝对是个坚定的爱国者
但这并不能让德国善待他
只因为他是个犹太人
五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战争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相应的,战争对他们的人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这几个年轻人身上,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残酷。
▲苏德战争前五个人最后一次聚会
这是贯穿全剧的一张照片
象征五人梦想的信物
▲他们料定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
他们约定圣诞重聚
但是现实注定他们其中有人不能赴约了…
绝对可以称得上德国版《兄弟连》
本剧的战争场面不算宏大却不失精彩,虽说是二战题材的迷你剧,但实际上真正的战争场面并不宏大。几乎没有那种长镜头大场面,更多的是小队作战,毕竟威尔汉姆不过是个排长。虽然排场不大,但是德国人保持了他们的严谨。首先道具与服装自不必说,士兵间的掩护配合也是一板一眼的展现出来。
2001年的美剧《兄弟连》树立了二战题材影视的标杆,同样是从一个连队的角度参与到战争中,本片与《兄弟连》相比毫不逊色,只是片中主要讲的是东线战场,不然我们可以将两部剧对照来看。
▲威尔汉姆的部队围歼仓库中的苏军
层层推进、交替掩护有模有样
▲库尔斯克战役中
步兵和坦克一起发动冲锋
注意看战壕的布置非常真实
▲武器,军装,以及军衔等标识物无可挑剔
▲随着战争的推进弟弟的军装已经
和刚刚参战时有很大不同
不是一套衣服从开头穿到结尾
此外,本片使用了大量真实的影像资料,配合着剧情看十分有感觉,喜欢二战影像资料的军迷可以大饱眼福了。
▲ 真实影像资料的使用
使得本片更加真实
本文开头的海报上有一句英文:What happens when the country you lovebetrays everything you believe(当你爱的国家背叛了你所相信的一切,会发生什么?)这是每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或许当时德国人“相信的一切”便是他们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父亲满脑子英雄主义
只是不知道他眼中德国的未来
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普通百姓的想法和要求都很简单很单纯
但同时也很容易被利用,被煽动
是反思避免“战争”,还是反思避免“战败”?
影片没有把战争的责任全推到前任政府和没留下多少回忆录的死人身上,而是勇敢的审视全体民众自身的错误,单就这一点就够某岛国学一辈子了。
正所谓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苛刻的凡尔赛条约使德国人倍感耻辱,民族情绪一直被压抑着。而在希特勒的蛊惑下,德国人的理智被极端膨胀的民族主义战胜,整个国家变得狂热而激进。
在批判战争罪行方面,本片处理极为巧妙,既没有过于血腥的画面,也表现出了兄弟俩的善良。
初上战场,满脑子诗和远方的弟弟甚至连枪都不想开。然而当他看见德军屠杀平民时却出奇的愤怒,只是他明显是占少数的那一方。战争初期的顺利使得德国人忘乎所以,同时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霸占了他们的大脑,使得他们坚信自己杀死“低贱”的犹太人与斯拉夫人无比正当。
▲兄弟俩无力救下苏联小女孩
只能眼睁睁看着党卫军滥杀无辜
维克托在被盖世太保带走后,被送上了去往集中营的列车,要不是遇见波兰抵抗组织,他必然难逃一死。
▲维克托自己逃出生天之后
还不忘在袭击德国军列时救助犹太同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顾战争。当惨剧发生时,我们绝不该去过多要求受害者,弱小绝不是发动战争的借口。只有让凶手得到惩罚,并认真反省,才能更好的避免惨剧重演。
当年的德国就好比一个凶徒,兴冲冲的拿着火把冲进别人家的房子,却没注意到,自己身上早已洒满汽油。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全体德国人的努力下,“三德子”很快就走向灭亡,真可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战争将人最美好的品质夺走,然后告诉你谁找回来谁就有机会活下去。有的人勉强捡回来一点,争取了一个苟且下去的机会;有人苦苦寻找,却在无数次失败后绝望,觉得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因为剩下的都是自己讨厌的。
▲也不知道是弗里德汉姆
真正理解战争还是恰好说中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们最坏的一面,但它一定不会在和平时期表现出来。弗里德汉姆一开始拒绝滥杀无辜,而格蕾塔也不会随意献出自己的身体。可是慢慢的,弗里德汉姆可以无比坦然的向一个儿童举起枪,格蕾塔为了演唱会主动投怀送抱。曾经的文艺青年变得残忍冷血,曾经开朗活泼的女孩变得肮脏世故。
▲弗里德汉姆杀死的不只是一个孩子
也是过去的自己
弗里德汉姆在经历了血与火之后变得冷血,当战争濒临结束时,他也发现过去的自己早已不复存在,那个文学青年早就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血杀手。生活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慷慨赴死是为了解脱自己
还是为了拯救生命?
这些或许都已经不重要了…
▲不知道格蕾塔还记得
自己最初的梦想吗?
生而为人,不要总想着置身事外。对于格蕾塔来说,她曾经所依赖的到头来却摧毁了她自己。她努力靠着的那座冰山,在未彻底融化前就轻易埋葬了她。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有时红颜的命运总能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虽然她并没有亲身投入战争,但作为个体,集体的任何举动都与个体息息相关。
▲国家处于战乱中
此时的明星梦是不合时宜呢?
还是说像是濒死前的狂欢?
▲尘归尘,土归土
一切风光与荣华此时都成了一场空
相比之下,哥哥依旧坚守着那么一点人性,虽然他渴望生存,但也并不想成为一个刽子手。
逃出战场的他已经不对德国的胜利抱有期望,只想尽力活下去。曾经他为德国的未来而战,此时他为自己的未来而战,这两个未来似乎都有些难以企及。
▲逃出战场后,哥哥唯一的想法就是活下去
▲今古恨,几千般
只因离合是悲欢
此时只有离,再无合
一个民族应当如何面对战争的罪恶?
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剩下的三个人是幸运的,因为无论怎样他们好歹还活到了战争结束。哥哥从一开始的为国而战,到后来为了生存而做了逃兵,变成为自己而战。而夏洛特和维克托虽然经历不同,但也从未放弃对生的渴望。硝烟散去,活下来的人哀悼死者,可是生活却还要继续。
有人说战争释放了人的兽性。可是这种兽性究竟是人与生俱来的,还是在战争中培养出来的呢?我想,人类作为动物,不可能完全脱离兽性,然而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为了能少一些兽性,多一些人性。
▲即使在最惨烈的战争中
我们或许也能找到一丝人性…
当战争陷入沉寂,贫瘠的疆场上再次绿草茵茵;一个民族应当如何面对战争的罪恶?《战地1》的这段文案或许就是不错的答案:
敌人推进,他们推回;每过一段时间,双方就会以死相拼——直到云中出现一道曙光,照亮了战争之外的世界…那个他们触碰不到的世界…
他们麻木不仁,他们天真无邪 ;他们是胸怀光荣的英雄,也是血债累累的凶犯;他们注定会成为传奇,也注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这就是他们的故事…我们父辈的故事…
反省改变不了过去,道歉也不能让死者复生。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就在那里,我们能做的仅仅只有不要忘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意志——复兴我们充满几代人伤痛的家族,建设这个他们未曾见过的和平美丽的世界!
我想这就是反战电影的真正意义…
想要观看此片的朋友请在百度搜索“我们的父辈全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