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军备上花了大钱,为什么苏联被拖垮了而美国没有?
【军武次位面】作者:思明洲
中国何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可能是很多国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不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也能排到世界第二,而上一次占据这个位置紧追美国的,正是曾经的苏联,回头看看昔日老大哥的经验,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苏联的领土面积,比冥王星还要大(1991年苏联地图)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渐渐平息了。此时的人们发现,一个庞大的超级大国已经出现在北半球,它的势力范围从温暖优美的柏林,布加勒斯特,华沙,列宁格勒,莫斯科,巴库,伊尔库兹克,一直延续到寒冷阴郁的库页岛。
由于担心西部边界的安全,斯大林把手伸向西部边缘地区,把苏联领土一直向西扩展到不冻港哥尼斯堡。控制了这些地区,就能弥补在大平原上缺乏“天然国界”这一缺陷——这些边缘地区掌握在苏联手里,就会构成一片辽阔的缓冲地带,来自两面的任何入侵者必须先穿越这一地带,才能打到苏联本土。
苏维埃进行曲
我们的苏维埃将惩戒全世界
从欧洲直抵涅瓦河向东
大地上随处都将唱响:
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维埃巨熊!
我们的苏维埃将惩戒全世界
从欧洲直抵涅瓦河向东
大地上随处都将唱响:
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维埃巨熊!
所有屹立在此的民族,
我们已经统一一体,
感激的深深一鞠躬——
来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国家!
上面的歌词节选自《苏维埃进行曲》,虽然是美国人创作,却是冷战时红色苏维埃的强大威慑力的真实写照。
▲苏军的钢铁洪流从来都是令西欧各国恐惧的存在
到1950年6月,美国的现役部队为59.1万人,包括10个作战师。有36万人驻扎在国内,剩下的23.1万人分散在海外各地,而当时苏军的兵力几乎是美国的十倍。
不过,即使是在1980年公布的苏联官方数据中,军费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还不到3%,他们希望世界会相信,就是这点数额,还不如苏联人在政府商店购买糖果的消费金额多,已足以支撑那个与美国规模相当的军事机器。
▲苏军装备虽然廉价,但数量庞大,要维持这么一支军队,花费必然巨大
但是,谁会相信苏联的军费预算只有这么一丁点?
苏联到底在军队身上花了多少钱呢?哪怕是在1991年,已经山穷水尽的苏联,仍然在军事上保持着诸多世界第一或者世界第二的纪录,GDP达到了美国的51%,年军费达到美国的67%,美国人认为,苏联实际军费已经占到了GDP的15-17%。
那时的苏军拥有423万现役军人,为世界第一,是美国的230%。苏联陆军有54000辆坦克,24000辆步兵战车,70000辆装甲运输车和6022辆自行火炮,7979辆自行多管火箭炮,还有17087门榴弹炮,以及35000枚核弹头,这些数字都是当时的世界第一。
▲1959年苏联探测器首次拍到了月球背面
按理说,从国防部帐面上出去的才叫军费,但是苏联的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于西方,除了国防部的开支之外,国家给研究所的行政拨款,给军工工厂的技改投资,对承担军民科研生产任务单位的行政拨款,则是更大的隐形军事投入。因此,苏联的很多军费开支都不计算在国防开支内,而是算在其他各个部门的预算内。
比如,为了保密,苏联专门在偏远地区修建了封闭城市,在最偏远,最荒凉的地区,不计成本的建设全新城市。这里的居民全部都是军事科研人员,他们不需要做别的任何事情,也不需要考虑成本,还有什么商业化,只需要把那些超级计划研究出来。
▲苏联不计成本的投入,搞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脑洞和精品武器也埋下了祸根
黑海边的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太平洋沿岸海参崴的符拉迪斯沃克、波罗的海沿岸的加里宁格勒、生产军需物资的下诺夫哥罗德、生产装甲车的彼尔姆、导弹开发基地萨马拉都是这样的秘密城市。卫星、火箭、洲际导弹、钛合金核潜艇,还有各种其他奇思妙想的武器系统就是诞生在这样的地方。
克格勃和囚犯们为他们修建了完整的城市,还有围墙。这些城市需要的所有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牛奶,巧克力,鱼子酱,西红柿,还有伏特加,香烟,所有的一切都是特供,都是普通苏联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而且,都是由特殊部门专门不计成本运输过来的。
苏联所有资源都是国家的,各个设计院都是不计成本的集中所有人才研发核导弹、核潜艇、太空飞船、卫星、战略轰炸机……这些研究成果,当然也全都是国家的。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压倒美国,苏联搞出了很多吞金兽级别的大白象武器,比如钛合金打造,使用液态核反应堆的共青团员号核潜艇。结果首艇刚出来,还在测试的时候,就因为技术跨越太大,不成熟,沉没在1800多米深的海底。
▲从160公里外看到的沙皇炸弹蘑菇云,蘑菇云上端厚度为56公里
苏联在冷战时期有很多震撼人类的武器被发明制造出来,比如5000万吨级核弹,还在自己的领土上引爆了一枚,测试一下威力。结果造成整个北方地区的无线电通信全部中断,方圆4000公里内的飞机、导弹、雷达和通讯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面对这些史无前例的武器装备,不要说美国,就是整个地球都在颤抖。与苏联直接接壤的中国,更是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承受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举国备战,全民备战,直到八十年代,中国的小学还有防核武器的教育课程。
▲被废弃的航天飞机,仿佛是苏联时代的一个缩影
但是,让美国人瑟瑟发抖,夜不能寐的苏联,最后还是轰然倒掉了,巨额军费的拖累,可谓是一大重要原因。
从源头上讲,苏联所有的强大武备,都是科研和生产人员全部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研发和生产出来的,所有技术都是保密,相关技术不会流入任何民间机构和企业,所有资金也都是单向投入,不讲效益,唯一的产出就是武器本身。
简单地说,苏联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国家,核心是400多万现役军人,后面是庞大的军事科研机构,服务于军事的重工业,还有少量服务于前三者的轻工业和农牧业人员。
以军事为核心的重工业绝对优先,其它方面实行低收入低消费和政府提供福利的政策,同时民间经济,商业发展几乎停滞,就连我们现在喜闻乐见的房地产开发,苏联都没有——苏联时期分配的住房就是我们80年修建的那种六层板楼样式的“赫鲁晓夫楼”。从这些方面来看,可以说苏联一直都处于战争动员状态。
苏联的高技术都被用在军事领域,同时房产教育医疗等都是由国家发福利,免费提供的(质量就不咋的了),又没有民间企业和商业公司来造血,能拿得出手的出口产品就是武器和石油,还要在核武器、对外援助、扩大势力范围、太空竞赛等等方面对标美国,还要亲自上手,打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时间一长,在经济和财政上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弊太深,戈尔巴乔夫怎么改都不是
苏联最后的解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种黑洞一般的军事投入拖垮的,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为了提高国企的生产效率,甚至出动了KGB来禁酒,到大街上去抓上班时间溜号的工人和干部,也无济于事。
但是反过来想,同样是冷战,美国投入的军费比苏联还多,占比也不小,为什么美国却发展的很好呢?其实,学习美国军工行业的历史经验以及美国市场对军工行业的影响,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美国军工业建立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有着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主承包商负责武器系统的设计和集成由少数军工寡头垄断,众多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生产,具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并购重组、军民融合”的特点。
美国军备研发的基本模式,是直接向民间高科技公司和武器研发公司竞标。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和效率,另外一方面很多军事科技,也被这些民间企业投入民用方面(因为企业要效益最大化,投入资源研发出的科技要物尽其用,摊薄成本),比如民航客机、芯片、GPS导航、家用电器……不仅极大推动了创新,而且创造了新的税收来源、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产业链,以充满活力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的健康发展。同样是搞军备竞赛,美国的经济却是越来越活跃,科研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无人机产业就是很好的军民融合实例
有鉴于此,我国近年以来也在进行类似美国军工体系的改革,比如混合改制的北方创业、北方国际,广核技,中国船舶,中航机电,中航黑豹、中航动力、中国动力、中直股份等,都是结合我国改革实践,借鉴美国军工产业发展经验的军工产业。从市场获得资金,进行高效率企业化运作,更多的吸引人才,及时的将先进的军事技术转化为可以创造更多财富,形成能够造血的良性循环,而不是只会吞掉大量资源的无底洞。
▲吸取苏联的教训,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少再有狭义的苏式“军工企业”了
“可持续发展”,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进的金科玉律,为了面子好看,在某方面搞大攀比,是要吃大苦头的。国防建设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资,美国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要么能让这笔投资产生经济效益,能够通过民用市场收回来,要么通过形成军力保护好海外利益,通过商贸再赚回来,保证了军工科教和经济领域之间的良性循环。此消彼长之下,美苏冷战的胜败,其实已是定数。
▲寓军于民,可持续发展,实为王道也
二战和美苏争霸的结局,给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单纯追求军力,或以军力为主要导向,要么在热战中被打垮,就像德日,要么在冷战中被拖垮,就像苏联和东欧。
追赶强者,实现超越,要遵循正确的路径,要踏踏实实前进,摸着美帝过河,闷声发大财,埋头搞建设,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功夫下够了,自然水到渠成。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