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运-20服役6年后,中国为何不发展第三代大型预警机?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日,空军派遣由歼-10C、歼轰-7A、空警-500组成的队伍,前往泰国参加联合军演,这是国产空警-500预警机服役后,非常罕见的出国行动。无独有偶,近期在俄罗斯参加军事论坛的中航工业代表团,也展出了空警-500的高清模型,表明这款先进装备已经进入出口装备序列。而事实上,空警-500虽然由于体型较小不太受外界关注,但其作战性能,其实并不在饱受外界关注的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之下。并且在空警-500大规模服役后,舆论心心念念得以运-20为机体发展的专用大型预警机,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出国参展的空警-500模型
在上世纪70年代,关于雷达在空中运作的一系列技术被突破,美国军队先后推出了E-2C、E-3等先进预警机,而苏联空军则针对性的发展了A-50预警机。这些型号的性能,相比于更早的预警机有大幅提高,能够监视对手空中队伍的行动,并引导己方队友行动,因此被称为第二代预警机。而在全部第二代预警机队伍中,一般按照体型习惯的分为中型和大型。其中前者往往是以中型螺旋桨运输机为平台,续航时间、搭载雷达工作范围、监测/指挥目标数量有限,主要装备于经济、技术实力有限的空中力量,或者是像美制E-2C这种受运作平台限制的舰载型号。
▲在航母上降落的E-2C舰载预警机
相比之下,大型预警机则往往以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大型民用客机为平台,各项指标均明显超过中型预警机,但经济负担较大,一般只有比较先进的空中力量能够承担。从数十年的第二代预警机发展、使用经验来看,中型预警机能够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承担战术任务,而大型预警机则是真正的战略担当,两者的充分结合才是在战斗效能和经济领域获得平衡的理想模式。这也是国内在21世纪初发展国产预警机时,一次性推出大型空警-2000和中型空警-200的重要原因。不过,由于空警-2000的平台是引进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并且是经过俄方改造的特殊型号(最初其实是用于与以色列合作的“费尔康”项目),因此空警-2000一共就只有4架。
▲国产空警-2000数量偏少
过少的数量限制了空警-2000的发挥,也使得外界在国产运-20从2016年开始服役后,对以运-20为平台改造的,不受平台数量限制的第三代大型国产预警机抱有很大期待,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随着美制F-22A隐身战斗机,在2005年初步形成战斗力,如何应对隐身战斗机开始成为各国空军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而随着俄制T-50原型机、中国歼-20隐身战机先后首飞,原本地位独特的美国空军,也有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烦恼。这种事关制空权争夺,能决定国防成败的需求,最终转移到各国发展的新型预警机上。
▲美制F-22A隐身战斗机开启了新时代
以色列“海雕”、美国E-2D、中国空警-500,这是目前公认仅有的三款现役第三代预警机。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三者都是中型机身,与上一代预警机装备序列中,以大型预警机为主力的情况截然不同。从技术上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第三代中型预警机,已经能够完成上一代大型预警机的任务。具体来说,大型预警机的典型技术优势,是长续航、搭载雷达直径大、内部设施多。但在2010年之后,迅猛发展的技术使得通讯、网络、信息处理速度大增,原本需要在预警机内部完成的指挥、引导,完全可以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完成,对机内处理设备的数量需求大幅降低。
▲空警-500已经进入全球最先进预警机行列
其次,预警机载雷达随着新式相控阵雷达运行机制的变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即使是E-2D、空警-500这类中型机,对空探测距离也能达到400到450千米的传统探测极限。从理论上来说,大型机的雷达工作距离能进一步延伸,但在现有空战体系其他装备(比如战斗机、空空导弹)性能没有本质性提高的情况下,仅仅提高预警机探测距离,缺乏配合以至于战术收益不高。况且隐身战机的出现,也使得预警机开始更加重视反隐身作战距离,而不只是作战距离。最后,预警机的滞空时间在实战中属于关键性能,直接关系到战场上预警、监视水平,但螺旋桨运输机本就以经济性好著称,其载油量虽然偏少,但综合来看并不会出现根本性差距。
▲E-2D预警机属于旧平台、新装备的典型
更重要的是,在性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同时,中型预警机偏小的体型使得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明显下降,有利于隐身时代的生存;数字化、网格化的设计,也导致其对隐身目标的监视能力大幅上升;平台吨位下降更使得预警机生产、维护成本降低,对起降机场的软硬件需求也随之下降,扩展了使用范围。因此,中型预警机实际上已经是未来先进预警机的最合理设计,而以运-20等大型空中平台为基础发展专用大型预警机,并不是不能做到,而是过于浪费。
▲运-20衍生的将不再是专用预警机
既然中型预警机能够满足装备需求,那么再发展大型专用预警机就显得非常奢侈。因此,未来国内以运-20为平台发展的大型电子战机,应该会是一款多功能型号,在部分精力承担空中预警、指挥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在对地监视、通讯中继、多兵种联合指挥等领域的应用,真正成为移动空中联合指挥平台,才是最合理的设计。这种变化与国产战斗机发展过程中,中型歼-10的终极型号歼-10C受制于体型,仍然以空战为主,而重型歼-11发展出的歼-16,却是对空、对海/对地兼备的多用途型号,道理是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由运-20衍生的电子型号就不能再简单的称为预警机,也许会创造性的成为一款新型号也说不定。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