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北非!二战英军玛蒂尔达重型坦克,如何最终会沦为88炮的猎物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玛蒂尔达(Matilda)Ⅱ型坦克的正式名称是Mark II型步兵坦克,该坦克又被称为“高级玛蒂尔达”或者“华尔兹玛蒂尔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所大量使用的一种坦克,从二战前开始投入使用,并一直服役至二战结束。凭借厚重的装甲和在北非战役中对抗意大利军队的出色表现而闻名。尽管该坦克巡航速度有限,但玛蒂尔达依旧是一款优秀的步兵支援坦克。
▲1942年“指南针”行动期间驻扎北非的英军玛蒂尔达Ⅱ型步兵坦克
由于玛蒂尔达Ⅰ型坦克装甲薄弱火力不足,很快玛蒂尔达Ⅱ型坦克的设计工作于1936年在英国皇家兵工厂基于A7型实验坦克展开,代号A12。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计划将由英国火神铸造厂进行生产。随后,首辆玛蒂尔达Ⅱ型坦克于1937年投产,但在二战爆发时该型坦克仅生产了两辆。
▲玛蒂尔达II型坦克的A12E1设计原型车
▲1941年,马蒂尔达坦克在英国工厂的组装流水线
战争的爆发迫使英国军方不得不加快坦克的生产速度。于是截止1943年,英军大约接收了2987辆玛蒂尔达II型坦克,这些坦克分别由火神铸造厂和其他公司,如拉斯顿和霍恩斯比公司、约翰-福勒公司、北英机车公司以及伦敦、米德兰和苏格兰铁路公司(LMS)生产。该坦克的首次投入战斗是在1940年,由皇家第七坦克团在法国战役期间使用。
▲1941年12月3日,在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中,一辆被德军俘获的马蒂尔达坦克再次被新西兰军队夺回,其乘组被俘
玛蒂尔达II型坦克的战斗全重27吨,乘组四人:车长、装填手、驾驶员和炮手,拥有一个三人炮塔,主武器是一门40mm口径的QF 2磅反坦克炮,由于该炮的膛压过大,因此无法发射高爆弹或榴弹,这也成为这种反坦克炮的致命缺陷,导致其在北非的空旷沙漠上缺少必要杀伤力。副武器为一挺7.92mm的贝莎机枪。动力方面,该坦克采用两台AEC直列六缸水冷柴油机,每台可提供87马力,因而机动性不足也成为了这种坦克的一个弱点。
▲澳大利亚军队装备的玛蒂尔达坦克
▲1942年,在北非沙漠装车运输的玛蒂尔达坦克
防护方面,同其他英军步兵坦克一样,该坦克拥有厚重的装甲,其中前装甲厚度达78mm,炮塔装甲厚度达75mm,侧装甲厚度达70mm,后部装甲厚度达55mm。如此厚重的装甲令德军颇为头疼,很多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无法对其有效击穿。因此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就曾搬出了88炮采用平射的方式对付这种坦克,同样的手段还出现在1940年5月的阿拉斯反击战中,当时虽然玛蒂尔达的出现一度令德军措手不及,但是在面对隆美尔调来的88炮时依旧败下阵来。
▲1945年5月,在东南亚打拉根战役期间,一辆澳大利亚军队的玛蒂尔达坦克正在激战
▲1941年1月24日,一辆英国马蒂尔达坦克在前往托布鲁克的路上,打出了一面意大利国旗。
▲1945年7月3日,澳大利亚第7师装备的玛蒂尔达坦克在印尼巴厘巴板港作战
北非战役期间,面对德意联军,英军手中的玛蒂尔达II依旧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 "指南针"行动期间,该型坦克对埃及的意大利部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意军的L3和M11/39中型坦克在它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在“战斧”行动期间,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虽然处于机动防守态势,但是面对英军死板的正面进攻依然取得了一次小胜。期间德军使用88炮、50mm口径的Pak38和75mm口径的Pak40对进攻的玛蒂尔达轮番射击,致使英军损失了64辆玛蒂尔达坦克,同时还有一些坦克被俘获。虽然吃了苦头,但是玛蒂尔达坦克仍在随后的托布鲁克突围和攻占巴尔迪亚要塞的战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后来,随着机动性更好、更轻便且更便宜的瓦伦丁步兵坦克的入役,玛蒂尔达坦克慢慢淡出了英军的视线,一代步兵坦克就此落幕。
▲在北非被摧毁的马蒂尔达坦克
▲德国国防军士兵和缴获的玛蒂尔达坦克合影
▲1942年,根据租借法案运抵苏联作战后被摧毁的玛蒂尔达坦克残骸
▲苏军遗弃的玛蒂尔达坦克
▲北非军团缴获的玛蒂尔达坦克
▲在北非和德军一号坦克并肩作战的玛蒂尔达
- 0000
- 0002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