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动员能力连乌克兰都不如?全国1.4亿人都是吃干饭的?
《军武次位面》作者:紫电
随着俄罗斯进入所谓的“局部动员”, 俄乌冲突的规模也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扩大。战争机器的逐渐开动,也让俄罗斯原本“安定和平”的社会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尽管目前为止,俄军的动员令和征兵范围还只限于一部分拥有专业技能的退役前职业军人,但已经引发了一定的恐慌和不满情绪。
在俄罗斯宣布动员的当天,俄罗斯飞往境外的航班票价就发生了暴涨。在电视节目中,一家俄罗斯电视台冒充征兵办公室,给克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大儿子,打电话,要求他去部队报道,也遭到了拒绝。而在一部分城市还爆发了反对征兵的游行,甚至出现了针对征兵的枪击事件。
但与此同时,在车臣、达吉斯坦、布里亚特等“偏远地区”,报名参军可是一项人人争抢的好事。其中,达吉斯坦与布里亚特出兵最多,而车臣人民则踊跃报名前往战场。卡德罗夫表示,车臣的征兵计划已经超过了预期中的254%。或许,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当兵都是一条不错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不过,俄罗斯本身的征兵工作也是一塌糊涂。在实际的征收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要求没有军事技能,甚至身体残疾的人受到征兵传票的情况。俄罗斯国防部也承认了征兵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错误,并且表示这些都会得到改正。
▲动员兵100块钱,等于半只狗
对于中国人来说,征召平民上战场去打仗或许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虽然也打过大大小小的几场战争,但大规模的强制征兵还从没发生过,以至于很多人对于动员毫无概念。就连一些军事专家都认为,随着战争形势的转变,军队应当彻底的职业化,动员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但这样的理论,真的站得住脚吗?
从壮丁到全面动员
虽然在古代的战争中,从民间征集士兵就是战争的常态,但总体来说,封建时代的军队采取的仍然是贵族世袭制度。中国古代有明朝的军户、清朝的八旗、绿营,西方则有着世袭的贵族与骑士。对于封建军队来说,军事贵族才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
▲或许没人会承认军户是一种“贵族”,但确实是一种世袭制的身份
但随着军事装备和战略战术的发展,国家能够组织和维持的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少量的军事贵族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但临时强征的平民又缺少战斗力,应对大规模战争的能力也随着常备军的不断减少而越来越弱,无法适应战争形势的改变。
▲雇佣兵曾经是欧洲军队的主流
法国大革命后,面对着欧洲军队的围攻,新生的法国急需大量军队进行抵抗。为了迅速扩充军队,法军开始从民间大量征集毫无战争经验的平民参加军队。1793年8月,法国国民大会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1798年9月,法国元老院又颁布了《征兵法》,规定20至25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服满现役后则自动转入预备役。现代意义上的动员、全民兵役制度也是从这时诞生的。
▲法国大革命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极大
在这种动员体系下,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开始运转起来,为军队源源不断的提高物资和人员补充。在拿破仑时期,由于强大的动员制度,法国得以维持一支规模庞大且战斗力极强的军队。面对十倍于己的法军,即使是以训练有素著称的普鲁士军队也完全无法抵挡。看到动员体系的强大后,这一手段迅速成为了欧洲各国学习模仿的对象。
▲在动员兵的支持下,拿破仑征服了半个欧洲
到了后来的普法战争,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动员能力已经成为了一支军队在战争前必须考虑的因素。为了应对假想敌持续不断的扩军,欧洲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而军队规模也是其中之一。
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和平时期维持一支足以打赢世界大战的庞大军队,为了节省军费,并且确保更多的成年男性经受军事训练,短期服役的全民兵役制成为了欧洲的主流。如果爆发战争,这些经受过军事训练的复员士兵就可以迅速被征召起来,成为全新的军队。
▲“慕尼黑——经梅斯——到巴黎”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动员体系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在全民动员下,数以千万计的平民被武装起来,投入到前线作战。在动员体系中,民用工厂被转为兵工厂,拖拉机厂开始生产坦克,打字机厂开始制造步枪,整个国家都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开始工作:打赢这场战争。
▲二战中在兵工厂服务的美国女工
苏联如何打赢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时代来临。在高度紧张的冷战时代,苏联和美国,以及其他主要国家都在为下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准备。而建立完善的动员体系,维持一支强大的常备军以及源源不断的预备役部队,就成了冷战时期军队的建设重点,也是苏联军队建军的核心思路。
▲苏联军队的建军思路有且只有一个
在这样的建军理念下,为了迅速将部队投入战斗,苏联采取了分级动员的体系。总体来说,苏军的作战部队可以分为两种:随时准备就绪的就绪师和需要动员的非就绪师。如果进行细分,就绪师还可分为齐装满员的满员师和拥有70%左右人员的缺编师,非就绪师则可以分为25%左右人员的架子师和完全没有兵力的动员师。在冷战时期,苏联拥有近300个师的庞大军力,但其中只有不到100个师能随时投入战斗,其余的部队都需要经过大规模的动员。
▲苏军的精锐部队数量并不多
满员师一般被视为苏军最精锐的部队,这些军队几乎全都都驻守在国外,例如东欧各国、阿富汗、蒙古等国。满员师的编制完整程度在95%以上,装备的是苏联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随时处于高度战备状态,随时可以投入实战。在全盛时期,苏军一共拥有40个这样的满编师。
相比之下,缺编师虽然也被视为“能随时投入作战”,但战备水平远不如满员师。缺编师的人数只有完整编制的75%左右,其中超过75%的被视为I类缺编师,而不到75%的则是II类缺编师。有些缺编师只有一个齐装满员的团,或者每个团只有一个齐装满员的营,其他单位则空缺着,但战术导弹、炮兵等单位几乎都是满编的。苏军拥有的42个缺编师可以立即将部分单位入实战,在48~72小时的动员后全部投入实战,因此被视为苏军的二线部队。
除了这82个就绪师,苏军还拥有近200个非就绪师。这些非就绪师全部驻守在苏联本土,不必担心第一时间遭遇敌军进攻,有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动员。架子师的装备通常都较为落后,人员编制在25%左右,超过25%的被称为大架子师,而低于25%的则是小架子师。大架子师往往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而小架子师只有连级规模,共计103个。由于每个架子师需要动员近万人,光是动员就需要近1周的时间,如果算上训练,至少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后才能投入实战。
▲T-34坦克曾经还有机会再次开进柏林
动员师在苏军的体系中是战备等级最低的一种,与其说这些单位是一个师,不如说是一个仓库。动员师除了几个几个仓库管理员,不仅没有士兵,就连指挥机构也没有,支援员军官由其他部队的军官兼职,战争时期再进行重新调配。动员师的武器装备极度落后,很多单位只有二战时期的T-34/85坦克,甚至连T-34都没有,完全依赖战时生产。这样的动员师一共有90多个,如果爆发战争,一个动员师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投入到实战中。
如果世界大战爆发,苏军的满员师将会在第一时间对欧洲展开进攻,承受的伤亡也会最为惨重。但只需要两三天,补充完整的缺编师就可以接替上来,继续向欧洲腹地突击。而等到这些就绪师筋疲力尽,需要重新修整的时候,后方的架子师甚至动员师也已经完成了动员,可以投入前线作战。此时,北约军队在欧洲大势已去,就算是开着T-34,苏军也可以轻松的直插柏林,消灭敌军的残余力量。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编制能够精简和平时期军队的员额,起到节约军费的作用。但由于苏军的规模过于庞大,即使强大如苏联,也难以维持这样一支军队。在冷战时期,苏联的军费长期都是世界第一,但苏联的GDP却远远低于美国,给苏联带来了极大的财政负担。
乌军才是苏军的继承者?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除了继承了苏联的大笔遗产之外,同样也继承了苏军规模庞大的军队。但由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军撤离东欧后西方集群部队成建制的被解散,士兵和军官被大量裁撤,苏军的精锐部队早已经不复存在。如果说苏军是一头盘踞在东欧,令西方国家恐惧的巨熊,那解体后的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军队,最多只能算是这头熊的骨架。
在这样的乱象下,90年代的俄军空有百万大军,但几乎全都是缺编的非就绪师,人员分散在大量杂乱的编制中,却拿不出一支齐装满员,随时能够打仗的军队。在车臣战争期间,俄军虽然动员了大量义务兵扩充实力,但训练水平极度低下,根本没什么战斗力可言。
由于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更长的时间培训才能熟练掌握,职业化军队再一次成为了很多国家发展的方向,俄罗斯也是其中之一。为了解决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2008年,俄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面貌”改革。这次改革由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负责,因此也被称作谢尔久科夫改革。
谢尔久科夫抛弃了苏军大规模全面战争的思路,希望将俄军改造成一支用于小规模战争的军队,实现合成化、快反化、职业化。陆军的规模从40万裁撤到30万,后来进一步计划裁撤到25万。单位数量从1800多个缩减到170多个,几乎所有的师都被改编成旅,缺编师整合为满员师,动员师直接全部撤编。毫不夸张的说,谢尔久科夫基本上完全抛弃了动员制度。
2012年,谢尔久科夫下台,他所主持的改革也被叫停。虽然俄军裁撤了大量冗余部队和人员,但由于缺乏资金进行换装和训练,战斗力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大幅提升,反而是应对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彻底不复存在了。随着绍伊古接任国防部长,俄军重新进行了一系列的编制调整,恢复了一些动员部队和旧编制,但仍然无法和苏联时期的高效动员集中相比。
讽刺的是,俄罗斯的对手——乌克兰几乎完整保持了苏联时期的动员体系,维持了35个旅的常备军和12个旅的后备部队,充分发挥义务兵的作用,将各部队轮流送往东乌地区进行轮战。这些参加过实战的老兵退伍后,也将保持一定的战斗力,随时可以召回。
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乌克兰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动员,首先召回拥有军事经验的老兵,补充进前线部队,从而迅速形成战斗力。另外,乌克兰也大量征收完全没受过军事训练的平民,在后方进行训练。根据统计,乌军在开战一个月的时间里动员了充足的兵力,不仅补充了前线的伤亡,填充了12个旅的后备部队,还临时征召了25个旅的动员兵。
▲这些动员兵连制服都没有,枪也是假的
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也能成为训练有素的战士
如果要说战斗力,这些临时动员起来的部队确实无法和常备军相比,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但继承苏联体制的乌军在装备、训练都不如俄军的战争初期,成功挡住了俄军的进攻,挫败了俄军的军事冒险。如今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后方的动员兵也从乌合之众变成了能打仗的部队,甚至能对俄军展开反攻。这样的结果,包括军武菌在内的很多人都是始料未及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俄军在乌克兰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合适的动员机制。在战争初期,俄军迟迟不肯开始动员,直到前线一溃千里才开始部分动员,就连和动员相关法律都是前一天临时发布的,完全是临时抱佛脚。而乌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远超出预期,正是因为拥有良好的动员体系,让乌军的战斗力从整体上得到了提高。
俄乌冲突已经证明,即使是在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中,动员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职业化军队可以作为一支快速反应的常备军,但绝不能成为唯一的军事力量。想要建成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就绝对不能放弃动员体系的建设。
幸运的是,中国的动员能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丝毫不必担心兵源数量的问题。仅仅在2021年,志愿参军的大学生就有120万,动员一支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军队可以说是轻而易举,造成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而在极端情况下,中国完全有能力组织起一支上亿人的全民武装力量。面对如此庞大的动员能力,和中国开战绝对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从来不谋求称霸世界,也不想和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冲突。但中国也奉行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法则,随时为了保卫中国的主权和独立而战,这也是我国建立动员体系的目的。为此,我们也必须随时做好最坏的准备。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