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北京社科院王鹏: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带来新的财富增长机遇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5月2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其中,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软件业收入跃上十万亿台阶,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创历史新高。
同时,《报告》也公布了“2022年数字中国发展网民感知情况”,指出在超过18万份样本中,有67.6%的受访者参与到了数字经济投资与数字就业中,其中浙江、福建、江苏等沿海地区受访者的知晓度居全国前列。
“发展数字经济的一系列成果证明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解读到,从产经发展角度,数字经济本体和外延部分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和比重在持续增加,证明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跟传统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为赋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数字化平台、技术跟传统行业的实体企业融合,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机会。
数字中国建设成就瞩目
数字经济发展与国家实力相匹配
过去一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20万亿元新台阶,国家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的不断发展。
作为数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最新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必然会跟中国经济的体量、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在王鹏看来,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体量和发展速度,跟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体量、经济发展成正比。
事实上,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根据产业形态和关联程度高低有不同层次。王鹏认为,其中核心的部分是传统意义上数字产业,诸如,软件、硬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的产业;包括公共服务、政府产业数字化、传统实体企业应用数字平台在内的数字治理和产业数字化,正成为数字经济非常广义的范畴之一。
同时,数字经济外扩部分正在兴起。王鹏提醒,这部分就是得益于数字化平台、技术跟传统行业、实体企业融合后,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增长机会,包括,外卖骑手、网络主播、小程序开发者、私域增长师等,而且体量很大。“也正因为有了不同层次的组合,才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地发展和进步。”
支撑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成大国竞争的新赛道
数字化不仅是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促就业、稳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经济是大国竞争的‘新赛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赛道’。”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正中教授指出,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抓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一环。
就在一天前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就业》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平台约为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不但在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就业稳定器作用,还通过推动产业与行业结构升级、优化就业技能结构、推动就业的区域均衡与社会公平,带来了高质量就业。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看来,平台经济就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虽然它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个子行业,但在推动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引领发展,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方面起着带头和带领作用。“而如果没有数字经济,就不会有未来的经济发展。”
据统计,2021年,以微信、京东、淘宝、美团、腾讯课堂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净创造就业约2.4亿。以微信为例,通过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带动就业收入机会达4600多万个,其中60%以上的视频号从业者是低学历群体,超过70%的小程序从业者为35岁以下青年人。这与《数字中国发展报告》中所提及的当前数字中国发展网民感知情况不谋而合。
但王鹏也提醒,不同区域之间的数字化或数字工程建设的水平仍存在差距,总体上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群、一二线城市发展得比较好,但中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发展相对不足。
对此,他建议,拥有技术、经验、创新能力的数字企业要参与到广大中西部地区、乡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中去。一方面,持续给传统产业赋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同场景中,挖掘新的数字技术结合点,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