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卫国战争的功臣!苏联红军喀秋莎火箭炮,是如何大量杀伤德军的?
9750

卫国战争的功臣!苏联红军喀秋莎火箭炮,是如何大量杀伤德军的?

诺哈网2023-05-29 08:44:120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1941年7月14日,在奥尔沙地区东部森林中苏联第20军的一个防御点附近,伊万-弗莱罗夫上尉的炮兵连攻击了对面的德国阵地。此次打击行动中该炮兵连装备了新式武器BM-13,这在当时是绝对机密,德军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存在。随后,这些绝密的作战车辆被命名为 "喀秋莎",并随红军参加了伟大卫国战争中各次大小战役。随着纳粹德国战败投降,这种火箭炮与传奇的T-34坦克一道,成为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象征之一。

▲伟大卫国战争中,漫天呼啸的喀秋莎火箭弹给德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喀秋莎”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系列野战火箭炮系统的一个非官方名称。起初单指BM-13,随后这一绰号也被BM-8、BM-31和其他火箭炮系统所沿用。而这种火箭炮在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啸叫令德军士兵给了它 "斯大林的管风琴"这一绰号。

苏联针对火箭弹的研制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展开,由苏联气体流体动力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负责进行。到了30年代,在苏联早期火箭研究负责人格奥尔基-兰格马克的领导下,苏联火箭研究院继续进行着研究,尽管他对苏联的火箭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后来兰格马克还是遭到了清算,并被枪决。

▲BM-13N的图纸

随后在1938-1941年间,在一位名叫科斯蒂科夫的苏联工程师的监督下,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多装药发射系统,并将其安装在卡车上,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雏形,随后经过1941年的测试,该发射器被最终命名为BM-13,并于1941年6月21日开始投入使用。

▲采用ZIS-6卡车的底盘的喀秋莎火箭炮

早期BM-13采用ZIS-6卡车的底盘,发射132mm的M-13火箭弹,乘组5-7人。在1942年底后,发射部件开始安装在由美国租借计划提供的斯蒂庞克 US6卡车上。这些卡车行驶速度快,在固定发射时较为稳定,便于车组成员在开火后迅速转移。喀秋莎的生产在莫斯科和沃罗涅日的工厂进行,随后BM-13、BM-31和BM-8火箭发射器也被安装在船舶、飞机及其他载具上使用,因此出现了大量不同版本的火箭发射系统。

卫国战争战争初期,喀秋莎火箭炮主要被用来保卫苏军总部和重要设施。苏联领导层非常重视它们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以及其他许多重要战斗和行动中的使用。1941年10月1日,在苏军的战报中,指出了以下内容:"BM-8和BM-13火箭炮集群的突然、大规模和精心准备的火力打击令敌人感受到了挫败感和强大的精神冲击,导致其丧失了战斗力。"

▲1942年10月6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个喀秋莎集群向德军开火

二战结束后,喀秋莎火箭炮还在朝鲜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所使用。除了苏联外,喀秋莎系列火箭炮,特别是BM-13,还在华约国家以及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中国、朝鲜、古巴、蒙古和一些非洲国家有过服役经历,目前还有一部分喀秋莎火箭炮以纪念碑的形式依旧静静矗立在那里,向过往的人群静静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喀秋莎火箭弹的发动机

▲塞瓦斯托波尔市萨彭山博物馆的BM-31-12

▲BM-13“喀秋莎”和BM-21“冰雹”火箭炮

▲莫斯科卫国战争博物馆,采用租借法案援助的斯蒂庞克US6卡车底盘的M-13N喀秋莎

▲二战结束后采用ZiL-157卡车底盘的喀秋莎火箭炮

▲重新装填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的M13火箭弹

▲采用ZiL-157卡车底盘的SM-24M喀秋莎火箭炮

▲采用AT-S履带式火炮牵引车为底盘的BM-24T喀秋莎

▲重新装填

▲一辆BM-25

▲一辆采用ZIS-6卡车的底盘的喀秋莎火箭炮参加俄罗斯的阅兵

▲一辆采用T-60轻型坦克底盘的BM-8-24喀秋莎火箭炮

▲一辆BM-13N

▲一辆损坏的BM-31-12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