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利器!百禄47毫米反坦克炮,对付鬼子“小豆丁”绰绰有余
《军武次位面》作者:海东青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与落后,国内重工业发展相比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不进反退,像北洋各路军阀还能兴建火炮工厂,生产一些山炮、野战炮、步兵炮等轻型火炮,比如上海兵工厂仿制的克虏伯M1904型75mm山炮和汉阳兵工厂仿制的克虏伯M1903型75mm野战炮,虽然这些火炮早已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但是有总比没有强,毕竟当时大部分部队甚至连迫击炮都没有。
▲潖江炮厂计划建成之后月产25门火炮,且不管这个美好的想法能不能实现,能建成总归是好的。
而从30年代中后期开始,好高骛远的国民政府高层嫌弃这些国产火炮落后,在造不如买的思想领导下,许多曾经的火炮兵工厂被荒废,尤其是广东军阀陈济棠耗费1100万银元巨资建设的潖江炮厂建成还没两年就被国民政府接管,然后就被废弃。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产火炮的能力退化到了仿制120mm迫击炮都能炸膛的水平,而榴弹炮、野战炮、山炮等更复杂一点的火炮则完全依赖进口。
不过,在进口火炮这方面国民政府倒也不至于一事无成,虽然还是因为好高骛远导致很多火炮买了之后才发现不符合国情,但是其中也不乏慧眼识珠的案例,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百禄47mm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典型。
▲百禄44mm反坦克炮是47mm炮的前身。
百禄(bohler)公司位于奥地利,是奥地利从奥匈帝国手中继承的遗产,其也是一家19世纪就开始经营的老牌工厂,只不过,百禄公司一开始并不是兵工厂,而是一家钢铁公司,专门生产各类优质钢铁。优质钢铁这个行业,在那个年代自然是经常和各类兵工厂打交道,一战之后,百禄公司看着那些兵工厂大发战争横财,自己也不免心动,于是决心进军武器制造行业。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麾下的沈阳兵工厂与百禄公司达成合作,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还高薪聘请百禄公司的工程师,这也让百禄公司发现了旧中国这块油水丰厚的市场。
▲百禄47mm反坦克炮。
1932年,百禄公司带着新研发M1931型44mm反坦克炮向中国推销,中国方面对该炮的性能非常欣赏,然而百禄公司实在是太不懂旧中国国情,居然不给国民政府官员回扣,于是毫不意外地没卖出去。
百禄公司也不气馁,在44mm反坦克炮地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最终研发出了百禄M1935式47mm反坦克炮,此炮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奥地利、意大利、荷兰、瑞士、罗马尼亚等国的订单如同雪片一样飞来,其中意大利、荷兰和瑞士还购买了生产线,尤其是意大利还将其作为二战主力反坦克炮使用,生产了超过3000门。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急于求购武器的国民政府这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款多么优秀的火炮,连忙向百禄公司求购,然而此时的百禄公司今时不同往日,压根看不上中国这点订单,于是国民政府只好向意大利布雷达公司订购了100门意大利版的百禄47炮。
▲意大利人拿百禄47炮来对付T-34实在是有些太过难为它了,亚洲战场显然才是更适合它的舞台。
百禄47mm反坦克炮全重277kg,发射47x195mm炮弹,炮管为32倍径,最大初速630m/s,俯仰角为-15°到56°,最大射程7km,发射穿甲弹可以在500米距离击穿43mm的装甲钢板.单从性能来看,似乎平平无奇,相较于德国PAK36型37mm反坦克炮、苏联53K型45mm反坦克炮等同时期轻型反坦克炮也没什么优势。
诚然,如果把百禄47炮放到欧洲那确实平平无奇,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合亚洲战场,首先是其重量仅277kg,比PAK36的432kg相比轻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它是可以拆解的,其可以拆解为四个部分运输,即炮身、摇架、炮架、大架与炮轮,拆解后分别重74kg/73kg/73kg/60kg。这个重量其实非常讲究,因为民国不仅工业落后,农业、畜牧业也同样落后,缺乏西方驮马那样的优质驮马品种,本土的土骡马最大驮运上限就是75kg,而百禄47炮的四个部分恰好卡在这个上限上,可以由四匹骡马驮运。而且百禄47炮还可以进一步拆解为8个部分,每个重量30-40kg之间,这个重量又恰好卡在了人力挑夫长途挑运的上限上,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地形多山又缺乏公路更缺乏牵引汽车的旧中国而言,简直是量身打造的。
▲百禄47炮可以拆成多个大件人力运输,非常适合旧中国的特殊国情。
除此以外,百禄47炮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两用途,既可以直射打击坦克和土木工事,也可以像榴弹炮一样曲射打击,而且百禄公司还贴心为其研制了大装药量高爆弹,像同一时期的37、45mm反坦克炮,由于膛压很大,高爆弹的炮弹壁只能做得很厚,结果哪怕是高爆弹也不过三四十克炸药,威力也就手榴弹级别。而百禄公司专门研制了一个超重弹头,高爆弹弹头重达2.37kg(而穿甲弹弹头只有1.4kg,不过代价是初速从穿甲弹的630m/s降低到了250m/s),装药量达到了132克,快赶上57mm高爆弹水平了,再配合7km的射程,简直就是一门万金油式的火炮。
另外百禄47炮最大的缺点在中国战场上也得到了弥补,这个缺点就是穿透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要兼顾高爆弹装药量而使用了较低膛压的设计),500米距离穿深43mm,相比德国37炮的52mm、美国37炮的60mm和英国2磅(40mm)炮的65mm还是差了不少。但是由于日本坦克的脆弱,这个问题反而不痛不痒,像95式轻型坦克正面装甲仅12mm,碰到12.7mm机枪都要抖三抖,97式中型坦克(日本人叫中型坦克其实重量也就轻型坦克级别)正面装甲也不过25mm,百禄47炮的穿透力对付日本小豆丁坦克绰绰有余。
▲长沙会战中使用百禄47炮的抗日将士。
可惜的是,这么一款最适合旧中国的火炮,却因为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而一直被忽略,直到全面抗战爆发才想起来采购,结果仅采购了100门(据说仅交付了几十门),没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 0000
- 0000
- 0000
- 0004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