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动物园”!二战德军各类自行火炮,让苏军吃尽了苦头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二战期间,由于牵引式火炮的机动性已经不能满足机械化部队的行军作战需求,因此自行火炮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机动性比牵引式火炮更好,价格比坦克更便宜的支援火力一经问世就备受青睐。其中,作为自行火炮的忠实拥趸之一,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了多款自行火炮和无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本文就来简单做一个盘点,介绍12种不同类型的德军自行火炮单位。
一.灰熊突击炮
该型突击炮采用了四号坦克的底盘和一门150mmStuH43 L/12重步兵炮作为主武器,可以有效摧毁大多数坚固掩体。该型火炮于1943年7月入役,随后被德军首次投入库尔斯克大会战,并随后开始在欧洲各个战场上发挥作用。
▲灰熊突击炮
▲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的灰熊突击炮
二.象式坦克歼击车
这种歼击车的诞生事出偶然,在保时捷公司提出的VK4501(P)坦克样车计划被否决后,看着未定型就提前生产出来的90个底盘,保时捷公司便向希特勒提出了重型突击炮的改装生产计划。于是新式坦克歼击车便诞生了,起初该车以保时捷公司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名字来命名,随后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该车的主武器为一门Pak43型88mm炮,同时披挂重甲防护。同灰熊突击炮一样,该车首次亮相也是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虽然火力强悍,但是在作战期间仍暴露了该车一个致命弱点,由于早期型没有装备自卫机枪,因此除了正面外,在缺乏步兵保护的时候该车的侧面和后方非常容易遭受敌军步兵的袭击。
▲象式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
三.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又名38型坦克歼击车,在设计之初该车是作为自行火炮或轻型突击炮使用,但是在古德里安的强烈要求下被用来执行反坦克任务。该车主炮为一门75mm反坦克炮。车身低矮紧凑,机动性较好,带倾角的前装甲也有效提升了防护能力,同时因为战斗全重仅有15吨,因此可以在不用考虑桥梁和道路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在各个战场畅通无阻。虽然是仓促投产的产物,但是追猎者的实战效果非常好,在战争后期被德军视作反坦克的中坚力量大量生产并使用。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二战结束后,1947年前后瑞士购入了一批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作为本国反坦克力量补充,并在加装了SYUK40型75mm火炮后被命名为G13,一直使用至上世纪70年代
四.野蜂自行火炮
野蜂自行火炮以三号和四号坦克底盘改进而来,主武器为一门SFH18 L/30 150mm榴弹炮。“野蜂”这一绰号则由希特勒亲自命名。除了常规的发射车外,德国人还专门设计了同底盘的弹药补充车,这些补给车可以在加装火炮后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该型火炮首次投入使用也是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可在后方为己方部队提供必要的炮火支援。
▲在法国索缪尔战车博物馆内展出的一辆野蜂自行火炮
▲1943年6月,在苏联作战的一辆野蜂自行火炮
五.猎豹坦克歼击车
猎豹是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性能最好的坦克歼击车,由希特勒亲自命名,于1944年首次投入使用。该车将黑豹坦克的底盘与一门威力强大88mm炮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具有低矮的轮廓(高度2.71米),良好的装甲(正面装甲防护达到80mm),以及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机动性(迈巴赫HL230 P30发动机)。但由于盟军对德国工业设施的不间断轰炸,使得该型战车最终仅生产了392辆,战后仅有3辆仍维持在可动状态。
▲东线战场上被缴获的328号猎豹坦克歼击车
▲法国北部的作战的一辆猎豹歼击车
六.猎虎坦克歼击车
该型歼击车采用了虎王坦克的底盘改进而来,装备了一门128mm PaK 44 L/55型火炮,在当时可以轻易击穿大多数盟军装甲车辆。为了提升防护性,猎虎进一步提升了装甲厚度,其战斗室正面的防护达到了惊人的250mm。而这样超负荷的设计使得猎虎的机动性非常糟糕,其生产数量也最终定格在了85辆,并未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保时捷版本的猎虎坦克歼击车,车身上涂有Zimmerite防磁涂层
▲位于奥地利圣瓦伦丁的尼伯龙根工厂的猎虎歼击车装配线
七.卡尔自行臼炮
二战中吨位最大的自行火炮,火炮口径600mm,战斗全重124吨,最大射程3-4公里。共生产6门及1门原型实验车,以德国炮兵发展部部长卡尔-贝克尔将军的名字命名的。,6门炮还有各自的名字,以北欧众神命名:1号炮:“亚当”,后被称为“巴德尔”(光明之神),2号炮:“夏娃”,后被称为“沃坦”(诸神之王奥丁),3号炮:“托尔”(雷神),4号炮:“奥丁”,5号炮:“洛基”(谎言之神),6号炮:“提尔”(勇气之神)。其先后参加了攻占布列斯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镇压华沙起义,轰击鲁登道夫大桥等军事行动。
▲陈列于库宾卡的6号炮“提尔”,被标记为1号炮“亚当”展出
▲6号炮在华沙起义期间执行任务
八.黄鼠狼自行火炮
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付苏军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德军随后考虑将Pak40型75mm反坦克炮装车参战,这就是黄鼠狼自行火炮的诞生缘由。首批改装完成的黄鼠狼I型战车采用了缴获来的法制洛林37(L)型运输车,由于是匆忙赶制的产品,使得I型战车的战斗室十分狭窄,而同样走赶制路线的黄鼠狼IID型战车则采用了发挥不佳的二号D/E坦克的底盘,并将主炮替换为了缴获自苏联的M1936型师属野战炮改进而来的PaK36(r)型反坦克炮。而这样的窘境在黄鼠狼II型战车诞生后得到了缓解,该车采用二号坦克的底盘,并加装PaK40型反坦克炮,随后,德军又在38(t)的基础上生产出了黄鼠狼III型自行火炮。
▲黄鼠狼I型自行火炮
▲黄鼠狼II型自行火炮,图中为德军王牌车组之一,车长为第561自行反坦克营第3连的赫尔穆特·克尔克下士,炮塔上有19道击杀环。在车身侧面还涂有一个“偷煤贼”的卡通头像
▲黄鼠狼IIIM型自行火炮
九.Panzerwerfer 42自行多管火箭炮
该型150mm口径10管火箭炮于1943年4月问世,全名为Panzerwerfer 42 auf Sf,或Sd.Kfz.4/1,采用Maultier半履带卡车或Sd.Kfz.3半履带车的底盘。乘组4人,车上装备有自卫用的MG34/42型机枪。1943年至1944年间,德军共生产了296辆发射车和配套的251辆弹药运输车。
▲准备发射火箭炮的德军士兵
▲Panzerwerfer 42自行多管火箭炮
十.三号突击炮
德军二战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车辆之一,至二战结束,德军共生产了约7893辆各类型的三突,作战足迹遍布欧洲。三号突击炮早期型的主武器为一门75mmStuK 37L/24主炮,辅以低矮的车身和16-80mm的装甲防护,使得三号突击炮在执行伏击和防御任务时非常有效。
▲在拉脱维亚执行任务的三号突击炮
▲三号突击炮
十一.突击虎
该型火炮采用了虎式坦克的底盘,加装了一门380mm口径的RW61型臼炮为主武器,可一次性携带14枚重达367公斤的重型炮弹。该炮最远射程6公里,可为己方部队提供必要的攻坚火力。但是直至二战结束,为了尽可能多的生产虎式坦克,突击虎仅仅生产了18辆就草草结束。
▲突击虎
十二.旋风自行防空炮
采用战损的四号坦克的底盘维修后加装4联装Flak 38型20mm高射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作为一款临时拼凑的高炮共生产了89辆,由于对空火力不足,随后被装备了Flak 43型37mm高射炮的东风防空车所取代。尽管如此,该车在对付地面集群软目标的时候仍具备一定的杀伤力。
▲旋风自行高炮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