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一方面军12个主力师的师长,后来都是什么军衔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在1934年10月,瑞金苏区的红军,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踏上长征之路。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编制如下,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总兵力大约8万余人(这个人数,是红一方面军刚刚离开瑞金根据地时的兵力)。
1934年,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下辖五个军团,其中的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堪称是主力军团,无论是在人数方面,还是作战方面,都要强于其它两个军团。军团长都是红军时期的骁勇善战之将,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开国元帅之一的林总与彭老总,在1934年的长征途中,就是担任红一与红三军团的军团长。
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将军,虽然没有见证革命的胜利,但他绝对是长征途中一位战功赫赫的虎将。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能够顺利摆脱敌人的追击,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将军功不可没,因为在长征路上,就是他率领红五军团殿后。
红八军团长是周昆,红九军团长是罗炳辉。很可惜,这两位军团长,都没能见证革命的胜利。周昆是下落不明,罗炳辉是因病逝世。
这样看来,在1934年的长征路上,红一方面军下辖的五位军团长,只有红一,红三军团长,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并在1955年,都授予了元帅军衔。那么,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下辖的12个主力师的师长,在建国后,又是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长征途中,红一军团共下辖三个师,番号分别是红一师,红2师,红15师。其中的红一师与红二师绝对是红一军团的主力部队,担任开路先锋的重任。包括,这两个师的师长也都是大名鼎鼎的红军战将。红一师师长是李聚奎,红二师师长是陈光,红15师(没有成立多久就被撤销了)师长是彭绍辉。
这三位红军师长,都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其中的李聚奎,彭绍辉两位师长,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陈光将军就比较可惜了,没有授予军衔,1954年逝世。
红三军团,在1934年的长征途中,也是下辖三个师。番号分别是红四师,红五师,红六师。这三个主力师,都是长征途中,军团长彭,对敌作战的三把尖刀。第一把尖刀红四师师长是洪超,该师在长征途中攻守兼备,作战顽强,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只可惜师长洪超,在1934年10月20日,英勇就义,成为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师长。
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与红六师师长(曹里怀),都有幸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并且在解放战争中,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勇猛之将,为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李天佑是上将军衔,曹里怀是中将军衔。
铁流后卫红五军团,在1934年的长征途中,下辖第13师与第34师,师长分别是陈伯钧,陈树湘。两位将军都参加过秋收起义,都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勇猛之将。想必大家都知道,红十三师长陈伯钧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并授予了上将军衔。而陈树湘将军在著名的湘江战役中,不畏生死,负责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与数倍敌军周旋,最后身负重伤被俘,拒绝敌人金钱诱惑,选择就义。
红八军团在长征的路上,也是下辖两个师,番号如下;第21师,第23师。红21师的师长是由红八军团长周昆兼任,他在抗战时期,下落不明,传闻是回老家了,具体情况不详,没有军衔。而红23师师长是孙超群,他很幸运,见证了革命的胜利。但授予的军衔等级并不是很高,是少将军衔。作为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12个主力师的师长,在建国后,授予少将军衔,实属罕见,再怎么地,至少是中将。
红九军团在1934年,也是下辖两个师,部队番号分别是第三师,第22师。红三师的师长是由军团长罗炳辉兼任,前面讲到过罗炳辉将军,是在1946年6月21日因病逝世,所以没有军衔。红22师的师长是周子昆,他也是长征途中,一位骁勇善战之将。只可惜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因此没有军衔。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