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上将中,都有哪些将领!曾经是上下级关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的意思。要知道,在开国十位元帅与开国十位大将中,都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他们分别是徐帅与大将陈赓将军。然而,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的林总,也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也就是说,徐帅与陈赓是林总的学长。就他们三人,在后来各自的军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来看,毫无疑问林总超越了昔日的学长。这也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实林总,不仅是在军事造诣方面超越了他的学长们。在军事较量方面,他也打败了曾经的黄埔教官(自己的老师),让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名将。还有在57位开国上将中,曾经是上下级关系,在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建国后,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正如亮剑中,孔捷所说的那句话,曾经的下属,现在也扛一颗星了,和我平起平坐。
孔捷所说的话,并不是子虚乌有,要知道,戏剧来源于生活。就比如著名的开国上将杨得志将军与李聚奎将军,曾经就是上下级关系。这还得从红军长征途中说起,当时,红一方面军的编制是军团,师,再往下就是团。
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得志将军在长征途中,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的团长(杨得志)。而我们的李聚奎上将,在长征途中,是红一师的师长。这样一算的话,上将李聚奎曾经就是上将杨得志的顶头上司。
还有上将黄永胜,在长征途中,也是上将李聚奎的下属。黄永胜长在征途中,是红一师红三团的团长,属于典型的上下级关系。不过,杨得志与黄永胜两位将军,他们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后,与曾经的上级李聚奎将军,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样是肩上扛三颗星。
开国上将之首萧克将军,在长征途中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抗战时期,又是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也就是说,只要是从红二方面军,还有八路军120师,走出来的开国上将,曾经都是萧克将军的下属。
在红二方面军刚刚成立后,萧克将军就是副总指挥。而此时,红二方面军下辖第六师的师长是贺炳炎将军。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就是说,开国上将萧克将军与贺炳炎,曾经就是上下级关系。
还有在萧克将军担任120师副师长后,隶属120师三五八旅,716团的团长宋时轮将军。在经过解放战争的洗礼后,以及在解放战场上立下的战功,包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都是很大的。所以建国后的1955年,宋时轮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与曾经的上级萧克,同样是肩上扛三颗星。这样看来,宋时轮与萧克两位上将曾经也是上下级关系。
包括,后来接任三五八旅的旅长彭绍辉(上将军衔)与萧克将军也算是上下级关系。严格上来讲,三五八旅最初的旅长张宗逊,三五九旅的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在抗战时期,与萧克都是上下级关系。注解在红军时期,王震与萧克是搭档。
八路军129师三八五旅769团的团长陈锡联将军,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也成为人民军队中一位勇猛之将。参与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等重大战斗,所以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恰好,三八五旅的旅长王宏坤,在1955年也是被授予了上将。也就是说,上将陈锡联与上将王宏坤曾经也是上下级关系。
看样子,在57位开国上将中,曾经是上下级关系的开国上将,还是挺多的。这些上将,都是通过后期自己的努力赶上了,曾经的顶头上司,甚至超越。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