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技配型成功,成都医学生两天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能救别人,义无反顾”
8201

配型成功,成都医学生两天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能救别人,义无反顾”

红星新闻2023-05-27 16:17:360

5月23日,距离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近20天,小黄同学已经正常回归到学习和实习工作中,除了刚采集后有些许虚弱感,没有其他不适。

小黄同学是一名医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目前正在医院临床科室接受专科规范化培训。今年4月,这名“准医生”身体力行地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他也成为了四川第60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全国第1510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完成捐献后,小黄同学和父母、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合影 ▲完成捐献后,小黄同学和父母、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合影

想去献血却排错了队

“将错就错”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25岁的小黄同学,现在是医学专业研一的学生。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21年,他正读本科大五。因为无偿献血的采血车定期会来学校采血,他原本打算去献血。但是当天人很多,排了两列很长的队,他就随机选择了一个,没想到这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的队伍。

“我本身就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有所了解,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以救人的,所以也就‘将错就错’。”小黄同学说,当时抽了一管血样、签了同意捐献的纸质资料,他就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完成登记后,小黄同学也并没有多想,毕竟与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之间能配型成功的概率仅有十万分之一。

今年年初,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小黄同学的父亲,“因为我电话打不通,他们没联系上。”小黄同学说,得知自己与一名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初配成功,工作人员征求他是否仍有捐献意愿。

“考虑了一天,我想好了,同意捐献。”小黄同学说,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外科医生,所以非常支持自己的决定,母亲在打消了“是否对儿子身体有伤害”的顾虑后,也表示了支持。

需要维持躺卧不动状态数小时

两天两次采集合计339毫升

4月底,在完成了后续体检、打动员针等后续步骤后,小黄同学正式进入采集捐献流程,他的父母也赶到了医院陪同,为他加油。

巧合的是,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定点医院,正好是他临床专科培训的医院。

说不紧张是假的。小黄同学说,采集造血干细胞的针比普通针粗一些,加上得知需要维持躺卧不动的状态数小时,他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但丝毫没有影响捐献的决心,“就想着抓紧采集完,患者能早点移植。”

第一天,小黄同学躺了4个多小时,采集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但是因为受捐者体重稍重,采集量没有达到移植条件。在充分沟通后,第二天,又采集了71毫升,合计采集339毫升。“第二天又躺了一个多小时。”小黄同学说。

采集完成后,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由专业运送人员送往上海的医院。

据了解,受捐者是一名中年男性,已经结婚且有孩子,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活下去的希望,也是他家庭的希望。“(所以)觉得能帮就帮一把。”

小黄同学现在就读的是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已经在临床科室接受规范化培训接近一年,对家境困难的重症患者治疗难题颇为感慨。他表示,在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前,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别人的生命,自己义无反顾。“大家都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考取执业资格,但是不管是当医生,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救人,都是在践行这个理念。”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李钰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