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索战术”!阿特木斯克战局出现新态势,俄乌下一步会怎么打?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目前,俄乌军事冲突已经爆发359天,距离我们上次关注瓦格纳集群的阿特木斯克之战(“阿特木斯克”也翻译为“巴赫穆特”),也过去了28天。
前几天有军迷在微博上问大伊万什么时候再分析评论阿特木斯克之战,咱看了一眼战况,说等到瓦格纳集群突破了乌军在阿特木斯克北部设置的第二防御地带、也就是依托克拉斯诺波利夫卡、索尔火车站、布拉格达特涅、红色纳格拉、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设置的防御地带再说。而就在昨天晚上,根据瓦格纳的通报,这条第二防御地带上的最后一个、也是相对强固的要点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已被拿下,乌军在战斗的最后时刻选择了逃跑。
从2023年1月12日瓦格纳集群全取苏勒达尔、突破了乌军在阿特木斯克北部的第一防御地带。再到2月17日,瓦格纳集群全面突破乌军的第二防御地带,中间又过去了36天,俄军打下了阿特木斯克北部的7个村级据点,基本上打崩了乌军在阿特木斯克北部的战役翼侧,完全切断了阿特木斯克北部乌军的战略公路M-03/T-05-13。同时瓦格纳集群还登上了阿特木斯克西侧的高地,达成了“上山”的成就,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阿特木斯克之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也让我们具备了分析俄军下一阶段作战方向的客观基础,因此,今天咱们就来试析一二。
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的意义
为何大伊万认为,瓦格纳集群在不打完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的情况下,咱们分析阿特木斯克之战没有意义呢?很简单,从俄军在阿特木斯克之战的战役布势来看,俄军对阿特木斯克,实施的是包围运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绞索战术”。通过在阿特木斯克南北两翼近接近地实施的包围运动、而非贸然进城巷战的战术,意图对阿特木斯克实施合围,切断阿特木斯克与顿涅茨岭后方、斯拉维扬斯克防御弧线的交通,通过合围迫使乌军放弃城市逃跑。
针锋相对地,乌军在阿特木斯克南北两翼,也形成了相应的防御配置。阿特木斯克北部的防御地带分为两道,第一防御地带是苏勒达尔,此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第二防御地带是苏勒达尔背后的、由这七个村级据点和野战筑城系统所组成的防御体系。阿特木斯克南部防御地带同样分两道,第一防御地带由欧泊汀、扎伊采沃和科德马等要点组成,第二防御地带由库尔久米夫卡、克里希奇夫卡和作为防御核心的伊万尼夫斯克组成。
在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之战开始时,俄军在南部已经连续突破了乌军的两条防御地带,但却在作为核心阵地的伊万尼夫斯克镇遇阻。究其原因,伊万尼夫斯克镇一侧是城区,一侧是森林,背靠恰索夫亚尔,可形成来自多个方向的、极为绵密的火制地带,瓦格纳集群冲了好几天也没有成果,大伊万的观点要直接突破伊万尼夫斯克并不容易。而在北翼,俄军的进展相对顺利,但尚未完全突破乌军的第二防御地带,没有突破第二防御地带,就意味着乌军的防御体系基本完整,部队无法转入纵深进攻阶段,无法转入纵深进攻,就无法将战役的优势真正转化为胜势,也就是说战局尚处于相持,在此情况下讨论战局当然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在阿特木斯克南翼的瓦格纳集群顿兵于乌军核心阵地之际,阿特木斯克北翼瓦格纳集群实现的战术突破、尤其是打下了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这样一个相对强固的要点,无论是战术、战役乃至战略意义,都是相当显著的。
俄军突破防线的意义
战术意义上,意味着俄军又突破了乌军的一条防御地带,而且是一条相对强固的防御地带,正如瓦格纳集群表示,“阿特木斯克北部乌军被基本肃清”。
更为重要的,则是这一防御地带的战役意义。前面提到,瓦格纳集群很难在南翼突破乌军伊万尼夫斯克的核心阵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伊万尼夫斯克缺乏有力的交通要道供发展进攻,核心阵地左翼、右翼的地形地物可形成有力的交叉火制地带,阵地右翼的顿涅茨岭和顿巴斯运河(灌溉渠)作为天然的作战分界线,限制了瓦格纳的攻击正面和侧翼迂回的能力等,这意味着要拿下伊万尼夫斯克相当困难。而拿不下伊万尼夫斯克,就无法切断阿特木斯克乌军最后两条补给线,也就是直接穿过核心阵地的H32高等级公路,以及北方3千米处、相对伊万尼夫斯克还有更高位势的简易公路。
因此,既然南边走不通,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北面想主意。而北边还真的不一定没有主意可想,在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拿下后,位于更低位置的别尔希夫卡和亚基德涅已经失去了掩护,如果瓦格纳后续能够拿下这两个要点,则可以将战线往西推进,沿着山脊和谷地,向博格丹尼夫卡、加里宁纳推进。这两个要点距别尔希夫卡仅5到6千米,并有铁路和简易道路交通,从瓦格纳集群在南线的作战来看,脱离主要交通线进行5到6千米的纵深进攻还是可以做到的,且从这里发展进攻,地形地物较为简单,战场幅员较大,部队可有充分的战场空间以展开,乌军也较难形成交叉火制地带。
如果瓦格纳集群接下来可以夺取这两个要点,那么,等于是从北面,对乌军的两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H32公路、通过克里莫夫的简易公路形成了威胁,起码可以形成火制。这样,阿特木斯克乌军的最后两条生命线就被掐断了,且瓦格纳集群在北翼的机动,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作为南翼核心阵地伊万尼夫斯克的乌军兵力,如果能够出现类似于乌军在苏勒达尔之战中,那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就更好了,那么等于为瓦格纳集群在南翼突破伊万尼夫斯克制造了有利的态势。因此大伊万的观点,瓦格纳集群拿下帕镇,战役层面上为包围阿特木斯克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战略上,大伊万的观点,乌军在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不战而逃,事实上暴露了乌军在阿特木斯克的底牌。在之前的文章中,大伊万提到,咱们比较担忧乌军在瓦格纳集群完成对阿特木斯克包围的情况下,依然死战不撤,靠一部分部队在城内对俄军形成战役牵制,迫使俄军不能集中兵力抢占顿涅茨分水岭地带,且协助乌军在国际上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国际观瞻。但是,从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之战的情况看,如果乌军真的打算死守阿特木斯克,对于帕镇这样一个面积较大、地形复杂、有更复杂的地下矿井系统、镇内有多栋高层建筑可作为火力发射点的要点,不会不加以利用、以部分部队被包围歼灭为代价、最大限度迟滞俄军,意图将瓦格纳集群拖到巷战中,尽量提高瓦格纳的伤亡。
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乌军“丧失了勇气”,在俄军包围圈完成之前就主动离开了帕拉斯维维伊科夫卡,之前被瓦格纳认为非常难打、据说储存有数百万件轻武器、是苏联时期乌克兰最大的武器库之一的盐矿矿井都被放弃了。从中可以看出乌军似乎并不想完全死守要点,在面临包围危险时还是能跑就跑。这意味着,我们之前担忧的乌军死守阿特木斯克不退、等着瓦格纳进城打巷战,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多余的,乌军最后是会撤退的。
俄军接下来如何打?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往外扩一扩,那么更可以发现,在俄军突破了阿特木斯克北部的第二防御地带、登上了顿涅茨岭之后,目前正处于极其有利的战役出发地的位置上。从帕村往西北方向,沿着M-03公路,几乎没有了比较大的居民点。
大伊万点了一下只有扎利尼扬斯克、奥列霍沃-瓦西里夫卡、明基夫卡、弗鲁比夫卡、在公路沿线,这些居民点极其孤立且面积很小,在作为防御基点使用时难以部署足够有力的阻击部队。而如果使用野战筑城体系阻击俄军的话,在缺乏居民点进行策应的情况下也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至于另外一条沿着瓦修基夫卡河河谷地带向西延伸的道路,往西也只有瓦修基夫卡、博达涅和尼基弗里夫卡三个不大的要点,只在斯拉维扬斯克的远接近地上,有一个相对较大的要点奥列克桑德里夫卡。
因此,如果俄军有足够的生力军能够进行纵深前推的话,在瓦格纳集群拿下帕村后,已经很难有力量阻挡俄军沿着M-03公路和多条低等级道路往西推进、推进到顿涅茨分水岭顶部、占领我们所谓的“城墙地带”,并以有力的纵深迂回、迫使塞弗尔斯克方面的乌军后撤以避免遭到俄军的包围了。这样,还可以和俄军在阿特木斯克方向的行动成为一体,阿特木斯克方面的俄军,可以通过南北两翼同时展开的包围运动,逼近顿涅茨岭“城墙”,阿特木斯克北部的俄军,则可以在拿下阿特木斯克北翼的第二防御地带后,同样沿着道路发展进攻,进逼“城墙”,位于斯拉维扬斯克以东的第一防御地带,会被全面突破,斯拉维扬斯克战役的远接近地交战也会正式开启。
俄军在阿特木斯克已经持续鏖战了半年之久,我们对阿特木斯克的战略和战役意义也已分析了多次,现在可以看出,俄军已经到了快要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