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德军发起的“闪电战”!原来是围绕“三号坦克”制定的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在二战爆发的前几年,由于后续型号尚未研制完毕,因此三号中型坦克(Panzer III)一直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并随着闪电战攻势的进行走遍了各个战场。但是在苏军将T-34投入战场后,这种兼具速度、火力、防护的新式坦克很快对三号坦克造成了巨大威胁,并逐渐被四号坦克所替代,而针对三号坦克的改进经验也使得四号坦克很快成为了德国装甲力量的中坚,以三号坦克改装的三号突击炮则成为了二战期间最为优异的坦克歼击车之一。
▲一辆德国III号J型中型坦克在苏联战场上
三号坦克起初是按照德国装甲兵之父海因茨-古德里安的要求研制的,随后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MAN公司、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等坦克制造商开始了对原型车的生产工作。1937年5月,首台原型车诞生,两年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生产。
▲1942年3月,搭载大批步兵的一辆三号坦克
三号坦克战斗全重23吨,功率重量比为12马力/吨,由一台12缸迈巴赫HL 120 TRM发动机提供动力,最大行驶速度为25英里/小时。主要的设计定位为反步兵战场支援,因此安装了一门73.5mm口径的KwK 37 L/24坦克炮,该坦克是首批使用扭杆式悬架的坦克之一,同英国的维克斯中型坦克一样采用了三人炮塔设计,使得车长在战场上执行战术时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在战场上尤为关键。从1939年到1943年停产,三号坦克共计生产了14个型号共计5775辆。早期的三号坦克的装甲厚度较为薄弱,在1.18英寸左右,但是从J型开始不断加强,一度达到了2英寸左右。
▲三号坦克
▲在南斯拉夫作战的三号坦克,发动机舱上安装有一套醒目的天线
服役后,三号坦克先后在闪击波兰、法国战役、巴巴罗萨行动和库尔斯克战役以及北非战役等重大战斗中有所表现,其中在闪击波兰和法国战役的过程中一度是德军最好的中型坦克。北非战役期间,面对盟军的M3斯图亚特和十字军巡洋坦克,三号坦克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在应对玛蒂尔达步兵坦克和M3李&格兰特中型坦克的时候稍显能力不足。而在库尔斯克会战后,三号坦克的缺点被放大,并逐渐由四号坦克以及虎式豹式等坦克所取代,生产出来的底盘和部分整车则被改装为三号突击炮继续使用。
▲在北非沙漠中的隆美尔指挥车以及一辆三号坦克
▲在科布伦茨国防技术研究所停放的一辆三号喷火坦克
▲实战中的三号喷火坦克(代号Flammpanzer III Sd.Kfz 141 3)
▲城堡行动开始时,库尔斯克突出部南侧德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
▲库尔斯克战役中,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的一辆三号坦克的乘员在休息
▲1939年,在波兰作战的三号坦克
▲突尼斯的一个小镇上突进的三号坦克
▲东线战场上冬季白色伪装的一辆三号坦克
▲1941年4月,一辆在沙漠中前进的三号坦克
▲1940年5月,西线战场上,德军第四装甲师的一辆三号坦克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街头
▲北非战场上的三号坦克
▲加装了侧裙板的三号坦克
▲巴巴罗萨行动初期的德军三号坦克
▲国防军“大德意志”师的三号喷火坦克
▲1943年7月,东线的三号坦克纵队
▲1943年8月,西西里岛,一辆德国三号M型坦克沿着尘土飞扬的道路前进。
▲北非作战的三号坦克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