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美军再爆B-21关键资料!能为“轰-20”提供重要参考?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不久前,美国空军公布了B-21隐身轰炸机的新一批图片资料,不同于之前的拍摄角度,使得外界得以看到B-21的更多设计细节。毕竟目前仅中美俄在发展隐身轰炸机,其中俄罗斯空天军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还已经停滞。B-21更多资料的现身,意味着B-21的一些设计特性,可以作为尚未露面的中国“轰-20”性能参考,以扭转20多年前设计的B-2A隐身轰炸机,带来的一些固有却已经落伍印象。
▲新拍摄角度下的B-21隐身轰炸机
轰炸机正式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并在二战的美国空军手中发扬光大。冷战期间发展轰炸机的国家虽然不少,但随着准入门槛提高和导弹技术进步,目前仅剩下中美俄还坚持装备现代轰炸机(东北亚那些名为“轰炸机”,实则早被淘汰的武器就没必要计算在内了)。按照之前几场战争的使用经验,现代轰炸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等级。其一是类似美制B-2A的高端隐身装备,能够在全球绝大部分区域执行轰炸任务,本质上是一种高价值“踹门”式装备。另一种是类似B-52H、图-95MS和轰-6K的低端常规装备,主要负责在掌握制空权后,作为使用成本低的空中轰炸平台存在。
▲美军B-52H多次在实战中作为空中炸弹卡车参战
其中前者生产、装备和使用成本非常高昂,实际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的成本,甚至远高于普通巡航导弹。不过,在乌克兰少量残存防空系统,都能拦截俄军亚音速巡航导弹的当下,隐身轰炸机攻击难以被拦截就属于非常耀眼的特性。而后者的优点则完全相反,基于相对较低的装备、使用成本,其大量使用常规炸弹的攻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战争成本(特别是与远程巡航导弹相比),并减少精确制导武器的生产压力。至于俄军目前出动的图-95MS,仍然主要挂载巡航导弹出击,则是俄军无法彻底压制乌军防空系统的特例,也是俄空天军作战不得力的真实表现。
▲图-95MS以导弹为主要攻击手段显著提高了轰炸成本
B-21是全球首款以实机公开亮相的新一代隐轰,高耸的驾驶舱、显眼的进气道口、明显后倾的前缘机翼和偏小的机身尺寸,是其最显眼的特征。由于广角镜头的压缩特性,去年12月公开的图片资料并没有包含太多的高价值信息,相比之下近期公布的图片资料就好很多。首先,近距离拍摄的图片证明之前图片中的“进气道口”,其实是B-21进气道口的遮挡装置。考虑到隐身进气道设计的巨大难度和保密特性,这一点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也许只有等到B-21服役后,其进气口设计细节才会真正公开。其次,高耸的驾驶舱外侧,挡风玻璃和侧窗周围被各种“胶带”包裹,进一步凸显了设计时对隐身性能的重视。
▲注意B-21驾驶舱周围的“胶带”
B-21的机翼前缘角度,在新图片中展示了极为惊人的数字,相比于B-2A更是有大幅提升。这表明B-21在设计时,更加倾向于隐身和高速飞行,作战航程实际上处于次要地位。再加上广角镜头下依然明显比B-2A缩小的机身尺寸,B-21的基础设计理念已经勾勒出来。极度重视隐身性能、6000-8000千米作战航程、飞行速度高于B-2A,这是目前能观察到的B-21基础属性。自B-29在日本建功立业以来,美国空军一直以远程战略轰炸机为核心发展思路,如今一改常态,将完全可以视为“高速隐身版轰-6”的B-21作为下一代主力,意味着其作战思想发生重大改变。
▲美制B-1B同样是一款大型战略轰炸机
美制B-2A是全球第一款隐身轰炸机,并在几场战争中实现表现上佳,只不过其过少的装备数量,使得其资金效费比极差。归根结底,是在目前科技水平下,航程1.2万千米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制造、使用成本太高,属于典型的冷战式装备。相比之下,新一代B-21虽然在航程上大为缩减,但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维护需求,也使得其部署更加灵活、装备数量更多,最终实现与B-52H的有机配合。因此,虽然B-2A威名赫赫,但其严苛的部署限制和仅仅20架的装备数量,使得其威慑力远不如将装备100架,并能前沿部署的B-21。
▲B-2A的装备数量是个大问题
国内空军装备的第一款轰炸机是苏联援助的图-4,其实际上是苏联对迫降的美制B-29,进行逆向仿制的成果。之后国内就转而以轰-5、轰-6等中轻型装备为主力,并一路发展至今。受制于性能有限的轰炸机平台,国内通过升级航电设备、挂载新式武器的方式,实现了空基远程打击手段的跃进,但轰-6的潜力毕竟是有限的。在B-21问世之前,舆论原本以为国产“轰-20”,将是类似B-2A的大型隐身战略装备,但美国空军已经证明这条道路即使勉强走通,也将耗费巨大,甚至得不偿失。因此,从中国空军的战略目标考虑,“轰-20”很有可能与B-21类似,都是航程6000-8000千米的“高速隐身版轰-6”。
▲轰-6服役历程远比外界想象得更远
以沿海机场为起点,约4000千米为作战半径,足以覆盖东、南方向的绝大部分战略目标,如果搭载尺寸较大的空基导弹,攻击距离还能有进一步提升,完全能在短期内满足国内需求。当机身尺寸降下来之后,其制造难度、生产成本、装备费用都将大幅下降,装备规模和使用灵活性更佳,更能与现有轰-6机群进行配合,实现轰炸机领域的高低搭配。相比于隐身战斗机领域,重型歼-20对中型F-35的压制,隐轰的“殊途同归”让人有些遗憾,不过考虑到两国在轰炸机领域积累的巨大差距,这个结果也还可以接受。当然,未来歼-20与“轰-20”的结合,才是真的让人期待万分。
- 0002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