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全部4个字!这群解放军战士远赴国外参赛,怎么长得像老外?
《军武次位面》作者:L-分队
解放军山地部队勇夺第三!藏族战士抢镜,特殊战士入伍开挂?音频:00:0017:51
前段时间,解放军山地部队代表队成功地参与了由奥地利军方组织的“雪绒花突击2023国际山地兵”比赛。
这场由多国参与的比赛,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场比赛,并且谈谈在比赛中成功吸引眼球的山地部队。
▲高山、雪绒花与AUG突击步枪,便是这个比赛的象征了
雪绒花突击
“雪绒花”的学名叫“高山火绒草”,是一种著名的欧洲高山花卉,它是奥地利和瑞士两国的国花,作为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山间的知名花卉,雪绒花也就成为了欧洲山地部队及其他一些精锐部队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凭证。
▲这名德军士兵军帽左侧的配饰,便是金属制成的雪绒花
在美国经典战争题材电视剧《兄弟连》当中就有这样的一组镜头,E连的伞兵们在诺曼底行军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名死去的德国伞兵,在这名德国同行的胸口上,正好别着一朵洁白的雪绒花。
▲《兄弟连》中的画面
直到今天为止,联邦德国国防军和奥地利山地部队的荣誉标志仍然是雪绒花。
▲灰色的山地军帽和洁白的雪绒花,是德国山地猎兵的传统荣誉象征
奥地利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多重影响,它的许多军事传统都和德国十分相似,并且奥地利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其战备水平一直都不低,各支常备部队都保持了很高的战斗水平。关于奥地利军队的军事素养,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2017年5月,奥地利装甲兵首次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
在那场比赛当中,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波兰、乌克兰、美国和奥地利的6个坦克排(每个坦克排由四辆坦克组成)以实战编组参加了旨在全面检验装甲兵素质的多个科目的比赛。
初次参赛的奥地利装甲兵,驾驶已经老旧的老款“豹2A4”主战坦克,力挫德国的新款“豹2A6”、法国的“勒克莱尔”和美国的M1A2 SEP“艾布拉姆斯”等一众“装甲豪强”成功夺得了大赛的冠军!能用老款坦克,击败传统陆战强国的新式坦克,奥地利军队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那场比赛当中,奥地利夺冠,德国第二,美国第三,法国第四,波兰驾驶豹2A5输给了乌克兰的T64BV成绩垫底
▲因为是以实战编组参加比赛,科目设置合理又全面,且没有“神奇裁判”帮助东道主,所以该比赛还是可以反应各支参赛队的真实水平的
奥地利也十分重视山地部队的作战与建设工作,在其部队编制中的第6猎兵旅,就是专门的山地作战旅。今年举行的“2023雪绒花突击”就是第六猎兵旅举办的该比赛的第十届。
▲奥地利第六猎兵旅的徽章(“猎兵”在德、奥等国就是精锐步兵的意思)
本次“雪绒花突击”共迎来了来自中国、瑞士、罗马尼亚、捷克、德国、波兰、保加利亚、美国和奥地利共9个国家的22支代表队参加比赛,这其中中国与德国都派出了3支代表队、美国则派出了2支代表队、作为东道主的奥地利则从多个单位里选送了整整8支代表队参加。
▲参加比赛的各国参赛队合影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22支参赛队当中,共有18支完成了比赛,德国山地部队第一参赛队成功夺冠,奥地利山地猎兵第26营参赛队夺得第二名,中国3队作为首次参赛的代表队成功夺取第三名。中国2队位列第11名,而我们的1队由于队员意外受伤的原因遗憾的没能完成比赛。
▲完成比赛的18支参赛队的成绩单
▲如果中国1队没有因为意外因素没有成绩的话,其综合排名可以进入前10
美国的两支参赛队,美2队位列第10,美1队则位列第18名,在所有完成比赛的参赛队当中垫底。
在这里额外多说一句,虽然美国军队向来不怎么重视国际比赛,但是从美国国防部官方新闻频道发布的备赛视频来看,为了此次雪绒花突击,美军专门派出了由美陆军山地步兵作战学校、美陆军国民警卫队第86步兵旅战斗队(山地)、以及来自其他单位的部分士兵共同组成的代表队,并且在专门的高山训练场地进行了集训。也就是说,美军这支代表队的水平起码也是美军山地部队当中中上水准的(美陆军国民警卫队在美军自办的一些比武当中,时常能压过陆军单位取得好成绩,国民警卫队单位不代表技能就差)。
▲美国国防新闻频道的视频简介截图
▲有趣的冷知识:美第86山地步兵旅的徽章是一只鹿
解放军代表队能够在首次参赛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十分值得欣慰了,毕竟德、奥两国的山地部队向来是精锐部队,而且本身就在自己的主场作战,其兵员就来自阿尔卑斯山脚下,常年在比赛区域里活动,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山地部队,难在哪里?强在哪里?
在这次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当中,一些眼尖的网友发现,我国站上领奖台的许多战士的胸口上是四个字的姓名条,而不是常见的三字或两字的,再结合名字和面相,可以发现这些士兵很多都来自少数民族。
▲姓名牌上的名字都是四个字
在山地作战部队当中编入来自特殊地区的兵员,一直是各大军事强国的通用做法。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山地作战的条件实在是过于恶劣了。
▲历代少数民族战士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尤其是边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军事用语中的“山地”,指的是海拔500米以上,高度差大于200米的地区。按海拔划分,海拔500-1000米的为低山地、1000-3500米的为中山地、3500-5000米的为高山地、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是极高山地了。
▲可以在高海拔山地作战的士兵,需要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滑雪与攀岩运动员
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地形的曲折,山地作战就迎来它的第一大难关:后勤保障难。
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现在的俄乌战争,后勤保障始终是确保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在路网发达、经济繁荣的东部沿海地区,部队的开进驻扎、后勤供给与伤员安置都非常容易,绵密的高等级路网和发达的工商业基础,可以随时调运或是就地筹集海量的作战物资。
而进入高海拔山地之后,困难就一个接着一个了,可以使用的运输道路只有固定的几条,后勤运力的上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卡死的;广袤的无人区使得部队在开进的过程当中,一切只能依托自己,无法依赖社会力量解决困难……这些不利因素不仅使得在平原可以轻松开展的优势“火力洗地”战术在高原难以照搬,甚至还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后方弹药上不去,前方伤员下不来的窘迫局面。按照我军的后勤经验,在西部高原维持一个士兵的花费,是东部平原地区的7倍之多。
▲青藏铁路虽然已经是人类工程技术的奇迹了,但是它的运力依旧有限
继后勤困难之后的第二大难点就是人员身体机能的极大降低了,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地区,人会明显的感到呼吸困难,头晕脑涨,全身无力,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人的心脏功能就只相当于在平原的60%了。
也因此,士兵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科学的适应性训练就成为了高原战争胜利的有利保障。之所以每年解放军都会组织有关部队去高原驻训,其实就是为了使得士兵可以逐渐适应高原地区的特点,以防突然拉动带来严重的高原反应减员。
▲向高原大规模增兵,是一定要提前适应性训练的,这个周期按一般规律,要至少8天时间
同样有着大规模高寒山地作战需求的印度军队,在长期与中国、巴基斯坦两军的对峙与冲突当中,付出了相当多的鲜血。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当中,大量印军士兵由于没有经过适应性训练就急匆匆地被拉至高海拔地区参战,使得其约15%的参战士兵患上了肺水肿,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印军因高山疾病造成的减员数量甚至多于和中国军队作战过程当中遭受的伤亡。
▲在加勒万河谷冲突当中,印军之所以付出了20人死亡,76人负伤的惨重代价,其重要原因也是在于印军卫勤机构无力在第一时间回收救治散落在战场上的大量伤员,任其病情恶化,失温死去
按照印度军队卫勤机构的统计,“高原肺水肿”和“急性高山症”至今为止仍然是高原印军最危险的两个敌人。
在高原执勤时,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印军在高原驻扎时排名前三的意外伤害事件为:1、掉入冰川裂缝(当场摔死或因救援不及时而死于失温);2、雪崩(驻扎营地选的不对常常会令整个小队被雪崩带走)3、火灾(高原取暖时稍不注意就会因燃料管理不善而引发火灾)。
在种种恶劣情况的折磨之下,印军士兵在冰川上服役 3-4 个月后,其体重就会减轻5-10 公斤。
▲因为后勤保障水平不足,官兵待遇差距悬殊的原因,印军士兵在高原上的日子是很苦的
大自然是公平的,在高山上印军遭遇的问题,我军也要同样面对。为了做好高原保障工作,我军在为高原斗争准备战救药材时,其储备基数是平原地区的1.5倍。此外,由于发电机、电站等发/变电设备在高原环境下的工作效能极不稳定,所以许多需要用电的大型医疗设备在高原地区使用时遭受因电压不稳而损坏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军的医疗系统特意为许多宝贵的医疗设备配备了专门的不间断电源。
▲高原地区对军队的卫生勤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环境如此恶劣,困难如此之多的情况下,采用本就适应高原气候的士兵也就理所当然了。英国之所以每年都会在万里之外的尼泊尔征募数百名廓尔喀民族的青年来充实自己的作战部队,就是看中了他们吃苦耐劳,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种族天赋。
▲在英军中服役的廓尔喀士兵接受英国女王的检阅,和本土英军士兵相比,廓尔喀士兵的身材普遍要矮很多
虽然廓尔喀雇佣兵最先在英军当中成名,但实际上,现在雇佣这些廓尔喀人当兵的最大雇主是印度军方,据西方媒体估计目前大约有5-6万名廓尔喀青年在印军当中领军饷。受印军雇佣的他们经常被印军高层实际上作为“耗材”派遣到最危险的边境地区服役,廓尔喀联队在1962年时就曾被顶到与我军作战的第一线……实际上大部分廓尔喀士兵,尤其是为印度服役的廓尔喀士兵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勇武好战,他们给印度人当兵是纯粹的打工人心态,“他们爱印度的程度,就像印度爱他们的程度一样”。
▲在印度军队中服役的廓尔喀士兵
本国青年被印度当炮灰用的事实也令许多尼泊尔的有识之士感到愤慨,尼共(毛主义)前地方发展大臣德夫·古隆就曾直言“廓尔喀雇佣兵招募流程应该立刻被取消!”。不过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廓尔喀人为了生计外出给人的当兵的情况也没有得到任何好转,除了英国、印度以外,新加坡的警察单位也雇佣了大量的廓尔喀人。
这次在“雪绒花突击”中亮相的我军少数民族士兵,从性质上来说自然不是那些“廓尔喀打工兵”可以相提并论的,在解放军现代化后勤体系的加持下,本就生长在高原的他们将会成为未来我军在高原军事行动时的优秀骨干。
西方国家的比赛,多参与,有益处
在当代中国热度最大的军事比赛无疑是每年俄罗斯都会举办的以“坦克两项”为核心的一系列军事竞赛,飞驰的坦克与震耳欲聋的主炮射击每次都会让观众大呼过瘾。
不过,客观的说,虽然“坦克两项”赛从精彩程度和观赏角度来说十分的优秀,但是其短板弱项也是非常突出的。
▲“解放军只能得第二,俄罗斯永远第一”,就差作为明规则直接写进比赛条例里了
在比赛科目上,“坦克两项”只强调“跑圈”与“射击”;在比赛射击时,所有坦克只准用慢速的“破甲弹”不准用更加贴近实战的高速“穿甲弹”(强行削弱96A坦克的火控优势);还有那令许多中国观众血压升高的“超级裁判组”以及“只炸96A,不炸T72”的智能地雷……
相比之下,像“雪绒花突击”一类由西方国家举办的军事比赛,在很多方面就有明显的长处了。在科目设计上,虽然观赏性不足,但是相对贴近实战,比如说西方国家举办的坦克比赛,其参赛单位就不是单车,而是坦克排,在具体比拼时考验的是整个坦克排的技战术水平;在科目设计上,也不是单纯的跑圈和射击,而是带有战术背景的“进攻”与“防御”。
▲比赛中整排坦克必须共同行动,相互协同
除了科目贴近实战以外,由于不像俄罗斯一样有迫切的通过比赛来打广告销售军火和提升本国军队军心士气的需求,西方国家的比赛主办方们在给各个参赛队评定成绩时,要相对公平很多。
并不会出现“德军办比赛冠军就一定是德国人,美军办比赛冠军就一定是美国人”的情况。在这种比赛环境下,不但有利于解放军参赛队靠自身的努力挣得与实力相匹配的荣誉,也便于我们看清世界同行们的真实水平,是骡子是马,赛场上比比看。
▲在澳大利亚轻武器大赛上体验澳军F88S-A2(AUG改进版)步枪的我军战士
解放军侦察兵曾取得过优异成绩的“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就是由爱沙尼亚国防部、国防军司令部等机构主办的。
▲2004年参加“爱尔纳突击”的中国侦察兵
除了赛制公平、可以看清同行以外,近距离了解外国先进军队的作战风格和装备发展动态,也是参加西方国家军事比赛的一大益处,只有准确的了解了别人的长处与短处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更好的发展自己。
▲“国际狙击手竞赛2018”的比赛情况,该比赛由美军主办,汇集了多支世界强队,但未邀请我军参加
当然,截止目前为止西方国家的很多军事比赛对我军还是有所限制的,像“坚强欧洲坦克赛”、“国际狙击手比赛(美军主办)”等相对核心的比赛至今都未向我军发过邀请函。并且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已有的一些交流活动还有中断的风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可能抓住机会,多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和外军的同行们同场竞技,交流学习也就成了我军观察外军的一种良性渠道。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军依托本土资源,面向世界自办一些国际性的军事比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借着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我国空军还能驾驶国产运输机多飞一些国际航线
有关“2023雪绒花山地兵突击”比赛的故事,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下期推送再见!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