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和机枪的克星,法国M1916型37毫米步兵炮,日军也曾大量仿制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1914年一战爆发后,在面对无休止的堑壕战的时候,各国都意识到急需装备一种有效的武器,可以在进攻时有效摧毁对方的坚固堡垒和机枪阵地。针对这一问题,法国人研制出了M1916型37mm步兵炮,然而虽然被寄予厚望,这种火炮的性能却并未达到预期,因此在二战爆发后便随着法国的沦陷而销声匿迹。
▲1918年,在法国东北部朗格尔的陆军学校内,几名士兵正在操作一挺带有瞄准镜的M1916型37mm步兵炮
M1916型37毫米步兵炮,其正式的法语名称为Canon d'Infanterie de 37 modèle 1916 TRP,由法国陆军在1915年研制,其初衷是为前线步兵提供必要的支援火力,在压制对方的同时还可以为己方部队扫清各类障碍。这款武器的设计和生产工作随后交付皮托兵工厂(APX)来进行,共计生产了4000余挺。除了装备前线步兵外,这款小型火炮还在英国索普维斯公司幼犬双翼战斗机的舰载型号Beardmore W.B.V.以及法国Salmson-Moineau S.M.1 A3型三座双翼远程侦察机上进行了测试,但由于操作过于危险而随后从前者上移除。
▲比利时布鲁塞尔陆军博物馆陈列的M1916型37mm步兵炮
在行军过程中,该炮由四人炮班负责携行,其中两名士兵在战斗中担任炮手,另外两名士兵则分别担任观察员和装填手的角色。火炮主要发射1899年海牙公约所允许的最小口径高爆弹,即37×94mm Obus explosif Mle1916高爆弹,弹丸重1.22磅,装填0.66磅炸药,最大射速25-35发/分,最小射程1500米,极限射程2400米。此外美国远征军也装备了该型火炮,其发射弹丸重1.5磅,携带0.59磅炸药的Mk II型高爆弹。
▲1918年,一个美军M1916的射击阵位
纵观M1916的服役史,M1916曾先后被美国、英国、菲律宾、比利时、法国、波兰、意大利和北越的军队所使用,在一战期间,这款武器主要的使用地点则集中在西线战场。1918年5月,为了增强突击火力,法军将这门火炮搬上了雷诺FT-17坦克,共有约半数的FT-17坦克完成了换装,此前这种坦克的主武器则是霍奇基斯M1914型机枪,而一战法国空战王牌雷内-方克也在其驾驶的SPAD S.XII型战斗机上装备了这款火炮,方克可以确认的战机击落战绩是75架,但是其他人为其估计的战绩是142架,是当时法国最为出色的飞行员之一。
▲1916年,法军士兵在法国北部的Sains-en-Amiénois射击场操作M1916火炮
在西线战场作战时,M1916的缺点逐渐暴露了出来,该炮战斗全重达105磅,虽然可以加装轮子进行拖曳,但在泥泞地区将会非常艰难。同时,该炮的尺寸也让其在狭小的战壕内无法灵活机动,让火炮小组无法跟上大部队攻势。而在摧毁一些坚固掩体,杀伤藏匿的敌军的时候,这种直射火力往往比不上迫击炮这种携行轻便的曲射火力。
▲1943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卡森营训练的美军士兵使用37mmM3型反坦克炮训练
二战爆发时,美军已经装备了性能更优秀的M3反坦克炮作为支援火力,曾装备的大多数M1916都已经被搁置在仓库吃灰。但由于M3装备数量不足,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军在菲律宾战场上还曾使用过M1916应急。而在法国,到1940年的时候,M1916已经被25mm霍奇基斯反坦克炮所取代,但在德军的凶猛攻势下,法军也迫不得已拿出了笨重的M1916来进行抵抗。德军在法国战役期间也缴获了一定数量的M1916,并将其命名为IG152(f)进行使用。
▲20世纪30年代,使用大正十一年式37mm步兵炮的日军部队
一战结束后,日本陆军向法国购买了一个生产许可证,用以在1922-1937年间生产M1916的改进型号,随后他们将该炮称作大正十一年式37mm步兵炮,于1922-1945年间装备日军部队,并在侵华战争初期被大量使用。除了在前线充当火力点使用外,该炮还被日军搬上了八九式中型坦克和雷诺NC27轻型坦克作为坦克炮所使用。随后,由于射速可炮口初速较低,该炮在一线部队中很快被九四式37mm反坦克炮所取代。
- 0000
- 0000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