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一拆三”,是否明智
上海车展期间,并未前来的捷豹路虎CEO阿德里安·马德尔(Adrian Mardell),通过一次小范围的视频,提出将要“推出全新品牌家族策略”。简单说,就是将原来的路虎品牌旗下的三个车系(揽胜(配置|询价)、卫士、发现)提升,变成与捷豹并列的品牌。这样,该公司旗下双品牌变成四品牌。“路虎”小绿标还将继续贴在身上,但它将从产品品牌退化为“厂牌”。似乎可以理解为虚化了“路虎”(LandRover)。
市场定位考量胜过品牌维护
直到今天,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中国IMSS(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的官方回应,中国路虎品牌官网上一切照旧。如果此言的确是管理层既定政策,估计IMSS可能未得到事先通报。
以前大家都吐槽,捷豹路虎从组织架构的名字,到产品名字,都太长太别扭,但在华业务现在遇到困难,并不能全赖名字。2018年之后,路虎在华销售状况固然是每况愈下,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块金字招牌,传播力很强,公众知晓度很高。自己砸了这块牌子(尽管只是退化或者虚化),似乎很难理解。
这个消息尽管没有得到官方盖章,但很可能就是真的。因为捷豹首席创意官格林·麦戈文(Gerry McGovern)也表示,“我们很喜欢路虎,但它不像揽胜那样更具价值,而且卫士正在快速崛起”。
这是典型的英式表达,重点在后半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路虎的宽泛定义,影响了揽胜和卫士的销售,尤其是揽胜。标签为“奢华”的全尺寸SUV产品,一直是捷豹路虎的现金牛。如果一个揽胜的消费者,发现自己与入门级产品(譬如极光)使用一个牌子,可能会有失落感。但是,消费者不会将两种产品混淆。BBA同时拥有20万元级和200万元级的产品,他们为什么不会有类似的担忧?
这可能源于“小众豪华品牌”与“一线豪华品牌”,对于品牌定位本身的诉求,存在分化。前者要求精准,一切围绕高端客户需求。而后者要求覆盖全产品矩阵,高端并非完全的利润源头,走量的入门级产品同样需要照顾。
从财务角度,“一拆三”的做法,似乎是合理的,关键看能否抵消掉代价之后还有收益。
塔塔成了品牌负因素
这就涉及了路虎的品牌认知。有一种可能,路虎的中文名字之所以能产生非常好的联想(销量是另外一回事),是因为文化隔阂。
从英语角度,LandRover不过是“可用于农耕的罗孚汽车”。出身也的确是做农用车,后转越野车。这没什么问题,兰博坚尼品牌创始人也是做拖拉机的。在“上古时代”,两者都是先进工业的代表,并无高下之分(虽然恩佐·法拉利吐槽过后者)。而路虎的中文看上去霸气了很多。同样一个词,在两种语境下的具象化形象,有很大区别。
而从中国消费者的角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伤害了品牌价值。塔塔作为出资方,对品牌区隔有一番思考,他们的做法有两个:强调品牌血统,塔塔在运营和企宣中隐形。
而中国人的思路往往是,瞒着不说,必有猫腻。作为对比,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没有把吉利藏起来,而是由董事长亲自做承诺,“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虽然两者后来一直试图在资本上彻底合并,但与塔塔和捷豹路虎做法的区别,是将牌摊在明处。
相比而言,IMSS极力让中国消费者想不起来塔塔。但是现在是信息时代,这种做法可能会产生猜疑链。
当然,这不是重点。运营而言,菜是原罪。2017年路虎在华销量14.6万辆,成为顶点,此后一路下滑(2020年有小幅回升)。在中国豪华市场占有率,从6.4%一路滑落至2.4%。从二线中坚退为三线。
而市场上关于捷豹路虎的运营和品牌形象,有很多顺口溜。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反差。当初让进口极光一度卖到70万元,而现在无论品牌形象,还是质量印象,口碑都下滑得厉害(具体可见J.D.Power和车质网评价)。
新能源崛起造成踩踏
这不是话术失灵的问题,而是面对国产品牌的崛起,小众豪华一直没能摆脱不走量和更新慢的缺陷。前者意味着利润不行,后者则因为投入不行。两者又有关联,这个时候,塔塔力挺不是(违背了隐身设定),不力挺更不是。事实证明,塔塔就算砸钱,力度也赶不上对手。同样命运的还有讴歌和英菲尼迪。
不光是捷豹路虎,二三线豪华品牌业务加速下滑的风险都在加大。一线的BBA以价换量,将压力传递给二线头牌(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后两者被迫在市场策略上跟进,压力越传越大。后面量上不来的品牌,就更难过。这就是踩踏。
作为应对,捷豹路虎试图做电动化。路虎发了两个新能源车型。发现运动新能源一年卖了708辆(2021.11~2022.11),而揽胜极光(配置|询价)新能源月销也是百辆左右。
纯电全尺寸越野怎么玩,仰望U8打了个样,得卷到这种程度才行。当年路虎先发明了“全地形越野”、“透明底盘”,从技术到话术都很硬,但是这俩技术基本上高端越野人手一份了。如今新竞争者来了,却有点跟不上节奏。这又跟投入有关。
好处和代价
这种现象加剧,捷豹路虎管理方,就越是痛感路虎拖了揽胜后腿。揽胜是路虎利润的最后堡垒。其社交价值在高端消费人群中仍存,车系品牌难免有被路虎“压制”之嫌。从这一角度,这一拆分,着眼于财务,实际上是比较小家子气的,因为牺牲的是品牌价值的历史积累。在去年缺芯片期间,路虎也是保揽胜而牺牲卫士。
这么做好处很明显,品牌定位更精准了,这是超豪的套路,但揽胜还差一点。市场压力之下,其价位也难以再往高走。卫士的标签是“探险精神”,而“发现”没有好标签,只好来个“全能越野”。路虎的未来运营重点,可能是揽胜和卫士。
保时捷的路线似乎更适用于小众高端品牌,但又非典型的超豪路线。保时捷选择在电动化上重度投资(上市有很大助益),带动了Macan这样的入门产品一起做大。但路虎并非这样的战略着眼,原因是运营上不去,学不了保时捷。
从品牌着眼,保时捷品牌价值没有因为存在入门产品而贬值,这与路虎的做法刚好相反。孰优孰劣,其实已经有了答案。理由之一是保时捷保持了品牌运营的主动,而路虎则是压力下被迫单飞。
这么调整一番,可能对卖高端产品有帮助(提升了四个品牌的鲜明度),但放弃整体品牌,实际上相当于将“路虎”这块牌子的价值清零了。这个代价从资产的长期价值看,可能是过高了。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