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这五位将军是不是以军功,当选各将衔之首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建国后的1955年,人民军队开始首次实行军衔制度,而军衔等级的划分,基本上都是参考苏联老大哥。就比如苏联等级最高的大元帅军衔,获得者是斯大林。而我国在1955年,本来也要给毛爷爷授予大元帅军衔,但是被他拒绝了。
这样一来,在人民军队中,军衔等级最高的就是元帅。从人民军队成立到至今,前后共计十人获得此军衔。他们皆是战功卓越的开国元老,人民军队创建者之一。
排名第二的是大将军衔,前后获得者也是十人。他们都是革命战争年代,各大野战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皆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排名第三的是上将军衔,在1955年共有55位将领获得此军衔,之后又增加了两位,这样一来,就有57位将领被称之为开国上将。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都是各大野战军的主力战将,是属于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
排名第四的是中将军衔,在1955年获得者共计175位,之后又增加了两位,共计177位开国中将。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都是各大野战军的王牌主力战将,任职军长,军政委,或者在其他岗位任职。属于的级别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还有正军级。
排名第五的是少将军衔,获得者的数量有点多。据统计在1955年,共有798名将军获得少将军衔。享受的级别:副兵团级,准兵团级,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正师级。等到1958年10月,有八位将军再次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1年至1963年之间,有233名大校军官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至1965年又有321位将军,晋升为少将军衔。这样前前后后加起来,授予少将军衔的将领达到一千多位。
五个将衔等级,最高的是元帅,最低的是少将。那么,在这五个不同的将衔中,排名第一的又是哪位将军呢?他们是不是以军功,当选各将衔之首的呢?
十大元帅排名首位的是朱总司令。自井冈山会师,红四军成立,这一刻开始,便奠定了朱老总三军总司令的位置。这样一来,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朱老总多数时间都是坐镇大本营运筹帷幄,很少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
这样一来,就导致在十大元帅中,论实战经验,指挥大兵团作战,可能就不如彭,林,刘三位元帅。但朱老总是属于战略型的帅才,这是他的强项,也是其他九位元帅比不了的。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重要的解放战场上,一系列大规模战役,都有三军总司令朱老总的参与策划。他能够成为元帅之首,也是凭借卓越的军功,以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当选的。
十大大将排名首位的是粟裕将军。虽然,粟将军没有获得帅衔而是将衔,但他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帅才,与元帅中的彭林刘徐并称我军五大名将,也是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开国将领。能够与元帅齐名的粟将军,其军事指挥才能不用说,一定很牛掰。
与此同时,粟将军也是开国十位大将中,军功最卓越的一位,军旅生涯指挥了诸多经典战役,堪称是我军的无冕之帅。意思就是说:粟将军有着元帅的军功,元帅的帅才,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军事统帅。
开国上将中排名首位的是萧克将军,那么他是不是以军功?当选上将之首的呢!答案应该不是。
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57位开国上将中,在军功方面超越萧克将军的有韩先楚,邓华,杨得志,杨勇,叶飞,李天佑等将领,都是属于军功卓越的开国上将。
萧克将军能够成为上将之首,是在其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都知道,他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是属于方面军级别的将领,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做出了贡献。抗战时期,又成为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是属于当时的主要指挥官。只是在后来的解放战场上,由于革命的需要,转到幕后工作。因此,在军功方面就要逊色一点。
开国中将之首是徐立清将军,他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工作者,也是开国中将里头唯一一位正兵团级别的中将。按照这个级别,在1955年授予军衔时,绝对妥妥的上将军衔。可是,由于徐立清将军是当时负责评衔小组的成员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主动降衔,给自己评了中将军衔。
可能,在开国中将中,论军功徐立清比不了王近山,陶勇,梁兴初,王必成等虎将,但他是级别最高的一位中将。
开国少将之首是解方,他属于是一位参谋型的将领,担任过第12兵团的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军旅生涯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司令部协助军事主官,投入解放事业,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很少独当一面成为前线指挥官。这样一来,解方在军功方面就要逊色,同为开国少将的钟伟,贺晋年,傅崇碧,彭德清,李德生等将领。
总结在1955年,成为各将衔之首的朱总司令,粟裕大将,萧克,徐立清,解方等五位将军,并非都是已军功当选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贡献。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