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宣布:废除《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发生什么事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
根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地时间5月1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正式通过决议,废除了于1990年签署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由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共同制定的一项旨在削减双方在欧洲地区常规武装力量的条约)。

在条约被正式废除后,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罗斯希望西方“严肃、认真地领会俄罗斯发出的信号”。他指出,俄罗斯废除《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是对于北约国家顽固地推行北约东扩的回应。因此,俄罗斯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北约的这一行径做出回应,也就是“做出战略平衡”。

如何评价俄罗斯宣布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CFET)的动作呢?咱的感觉,从三方面来说吧,一是欧洲后冷战时代的和平幻想又减少了一分,二是俄罗斯和北约之间仅存的一点战略联系又减少一分,三是俄乌军事冲突所导致的战略风险又增加了一分,咱们来分析一下这仨方面哈。
冷战后的和平幻想
说俄罗斯方面彻底废除ACFE是“冷战后的和平幻想又减少一分”,CFET从本质上来说,和我们之前提到的两个条约——也就是《中导条约》(INF)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II/III)一样,堪称冷战时期规制美苏关系的三大条约,也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最终缓和的标志。

当然,所谓的美苏关系缓和,这三大条约咱们仔细分析,倒不如说是苏联对美国的单方面妥协。比如在INF条约中,苏联就放弃了对自身战略进攻能力非常重要的IRBM(比如“军刀”中程弹道导弹),削弱了自己的战略能力,换来的战略成果可以说是完全不成比例。

CFET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都知道,冷战时期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对于北约集团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地面突击力量规模极其庞大,编制较为合理,动员体制比较科学。比如在坦克装备上,冷战时期的苏军、华约部队装备的坦克数量是北约的数倍,且战时可以按照既定的动员顺序,依次实施全面动员,将配置在战略纵深的各基干部队一一编组成为主力部队后,按照梯次投入战场。

这使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可以采用多梯队进攻的方式,对西欧总体防御地带进行连续突破、纵深进攻,以持续不断的进攻,最终击破、击碎北约的战略防御。这在战略角度上,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对北约集团的战争想定。

二是华约集团从军事地理学角度上来说,相对于北约集团优势同样明显,北约集团在军事地理学上的劣势太大了。首先是战略纵深太浅,按照华约集团的战争想定,作为第一梯队的苏军驻德集群和充分动员后的东德人民军、波兰人民军,如果能够达成一定的战略突然性,完全可能在10天之内突进到安特卫普,从而彻底打断北约集团从美洲和英国反攻欧洲大陆的想法。

其次,是中欧平原地形一马平川,尤其是作为预设战场的中德、北德平原,北约集团几乎无险可守,完全适合华约集团的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横冲直撞。这种预设战场的地形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北约集团主战坦克的设计思想和具体的运用思路。

所以,冷战时期华约集团对北约集团在常规军力上的优势,一是军事地理优势,二是常规装备优势,两大优势决定了华约集团的战略优势。而CFET规定的,恰恰是取消了华约集团的装备优势:按照CFET的规定,华约集团在欧洲地区的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和北约集团理应保持均衡。

这意味着,华约集团只能将部分作战装备东移,这就是为什么俄军目前大量的作战装备储备在远东、北亚甚至中亚地区军事基地、装备维修和储备基地的主要因素。而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战时华约集团要将这些军事装备逐步西运,耗时相当长,等于是限制了华约集团编组战略军团、按照梯队进入战场的速度,自然而然地也就限制了华约军团实施战略进攻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CFET的签署初衷,是为了“消除双方实施战略进攻的能力”,北约事实上依赖这一条约,限制了华约集团(尤其是苏军)的战略进攻能力。至于北约集团本身则无所谓,毕竟北约本来预设的战争进程就是处于防守反击状态,华约集团的进攻能力被限制后,正好可以给北约从容运输“返德者”师团的时间。

当然了,CFET尽管对苏联(后来是俄罗斯)较为不利,但冷战结束之际、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依然捏着鼻子把这个条约认了下来。这其实就跟INF一样,算是后冷战时代在钢丝上确保欧洲和平的一个表象。现在俄罗斯把这个条约给废除了,其实就跟美国先前废除INF、退群New-START、退群TOS一样,基本上属于是连这种冷战后的、呈现在表象上的和平都不太想要了。
俄罗斯和北约的战略联系
说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略联系“又减少了一分”,其实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北约东扩步伐和俄罗斯自身常规军力的极度萎缩,CFET其实从来就没有认真执行过。双方基本上都是在选择性地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但总体上来说,俄罗斯始终处相对弱势的地位:

一方面,冷战之后,华约集团解体,但北约集团并未相应地解体,反而凭借着东欧地区后社会主义政权普遍存在的反俄倾向,加强了在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其结果就是冷战结束后的多次北约东扩,这一东扩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CFET条约所塑造的欧洲战略均衡;

而另一方面,CFET条约所规定的内容,大多数集中在苏联较有优势的陆军战术装备、比如坦克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方面,却对于北约具备巨大优势的海军没有做出规定。毫无疑问,这是CFET的一个漏洞,也是CFET对于俄罗斯先天不利的一个方面。所以,俄罗斯从冷战结束之后,事实上将CFET作为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条件,用来对北约和欧洲进行制衡和叫价。

比如2007年,俄罗斯面对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北约自由统一法案》,就曾经以暂停执行CFET作为叫价,试图让北约停止东扩的步伐(当然最后依然没有止住);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情况也依然如此。无论俄罗斯的想法如何,CFET的存在,起码为俄罗斯和欧洲提供了一条十分脆弱的联系渠道,提供了一个更加脆弱的互相制衡的机制。但现在,随着俄罗斯彻底废止这一条约,相关机制也就不存在了。
俄乌军事冲突导致的战略风险
其实,俄罗斯目前废止CFET,也是有其自身理由的。

从俄乌冲突的情况看,北约集团在常规武器装备方面的拉胯堪称空前绝后,不仅对于地面进攻极其重要的坦克、步兵战车等常规作战装备产能堪称聊胜于无,甚至连炮弹这种武器弹药,在欧洲处于去工业化大背景的情况下,想大批量生产都造不出来了。

欧洲的地面作战装备事实上处于极端萎缩的状态,且因为欧洲国内的政治环境所限,短期内想改变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现状、把大量的熟练工人赶进工厂重新工业化,对于当前的欧洲政治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反,俄罗斯却依托战时的动员经济体制,在常规军事装备的产能方面,再度相对欧洲取得了优势。别的不说,比如库尔干机械厂,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BMP-3型步兵战车的产量就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产量,全年的产能甚至能超过整个北约集团全年的产量。

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常规军事装备领域,只要自身的经济循环不出问题,背靠第三世界国家这个大市场,俄军的常规作战装备爆兵速度相比整个欧洲国家,毫无疑问是要快得多的。

因此,目前整个欧洲的战略态势,大约是北约依托多轮东扩,在战略上对俄罗斯形成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态势。而俄罗斯不甘示弱,借助自己常规武装力量的产能优势,在武装力量的规模和战略进攻能力上,试图重新对北约建立均势。这就是俄罗斯为什么,会废止CFET的根本性因素。

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略对峙,事实上出现了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正如我们所说,俄罗斯废止CFET,其实是“两降一升”,既是对冷战末期对欧洲媾和历史的“反正”,又是对欧洲关系进一步下降的证明,更是在北约对俄罗斯威胁进一步加大的前提下、俄罗斯试图重建战略均势、和北约的军事对峙进一步加强的举动。至于废止CFET之后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将走向何方,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