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拥有主力军长的数量,比不上三野四野,但却无一人是少将军衔
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各军的人员编制是不一样的。林帅领导的第四野战军,在1949年共计拥有12位主力军长,就如同拥有12把尖刀。在人员编制方面,与第四野战军旗鼓相当的第三野战军,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也拥有15位主力军长。其中,第35军军长吴化文,第34军军长何基沣,第33军军长张克侠,他们三人都是属于起义将领。因此,这三位军长在建国后的1955年,没有被授予军衔。
剩余来自三野大军的12位主力军长,分别被授予中将与少将军衔。第20军军长刘飞,第21军军长滕海清,第22军军长孙继先,第23军军长陶勇,第24军军长王必成,第25军军长成钧,第26军军长张仁初,第27军军长聂凤智,第31军军长周志坚,是获得了中将军衔。
有三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分别是第28军军长朱绍清,第29军军长胡炳云,第30军军长谢振华。
没有被列入第三野战军编制的第32军军长谭希林是中将军衔。后为支援第十兵团解放福建,第32军被划归叶飞将军的第十兵团,由青岛南下福州。
看样子,三野大军的主力军长,在建国后的1955年,有三人没有军衔,有三人是获得少将军衔,剩余的都是中将军衔。
四野大军的12位主力军长,在1955年获得的军衔质量,要高于第三野战军。据统计,四野大军有六位主力军长是获得了上将军衔,他们分别是韩先楚,李天佑,刘震,邓华,黄永胜,洪学智。
获得中将军衔的有吴克华,万毅,詹才芳,梁兴初。而获得少将军衔的分别是第48军军长贺晋年,第49军军长钟伟。
起义将领第55军军长陈明仁是上将军衔,起义将领第50军军长曾泽生是中将军衔。
第51军军长张轸,第52军军长王劲修,第53军军长彭杰如,都是属于起义将领,他们三人没有获得军衔。
虽然,由刘邓两位首长领导的第二野战军,拥有主力军长的数量,比不上三野四野,但二野的主力军长,无一人是少将军衔。
第二野战军下辖的九位主力军长,都是人民队伍中的铁血战将,他们分别是第十军军长杜义德,第十一军军长曾绍山,第12军军长王近山,第13军军长周希汉,第14军军长李成芳,第15军军长秦基伟,第16军军长尹先炳,第17军军长王秉璋,第18军军长张国华。
杜义德是一位虎将,曾与王近山将军是搭档,共同领导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投入解放事业。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他们二人都成为二野大军的首任军长。并且,两位将军在1955年都获得了中将军衔。
曾绍山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的铁血战将,在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第12军军长,与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共同对抗西方列强。所以,他也是获得了中将军衔。
周希汉与李成芳是陈赓兵团两大虎将,在渡江战役,南下追歼,解放云南的战斗中,两位虎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在革命战争胜利后,这两位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秦基伟作战勇猛,是革命队伍中,千岁军的首任军长。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军威国威,也打出了我军最高指挥水平。作为战功赫赫的秦基伟也是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王秉璋与张国华都是隶属杨勇将军的第五兵团,是解放西南地区的两大主力战将。其中的张国华在西南地区获得解放后,率领第18军入藏,成功解放西域高原。
第16军军长尹先炳算是一个例外,按照他的战功,以及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妥妥的中将军衔。只可惜,犯了个人生活错误,最后连少将军衔都没有获得,与将衔擦肩而过,获得了大校头衔。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