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一场价值500亿元的信心之争
“制药行业的富士康”,药明康德如何重获资本市场青睐?
文| 赵天宇
编| 王小
自2024年1月25日,美国议员提交了一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至美国国会以来,药明康德A股市值跌去近三成,市值蒸发超过500亿元。
坏消息一步步逼近。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在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参院版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以11:1的票数获得通过。这是该法案最终成为法律过程中的一个程序步骤。
该草案将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中国公司纳入“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名单,称其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危机。
来自肯塔基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投出了唯一的反对票,因为他认为这种做法是“狭隘的保护主义行为”。接下来,前述委员会预计会先进行内部的整理及修改工作,再将该草案送往参议院进行全体议员审议投票。
截至3月7日,药明康德已先后澄清5次。当日午间,药明康德的澄清公告显示,在未来数月中,上述草案将继续经历在参议院的立法过程;该公司将继续与参与方、相关方进行交流和对话,草案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草案一事,令本有回暖迹象的药明康德再度遭遇市值下挫。截至3月7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跌停,港股跌20.74%,并连带着同行企业如泰格医药、凯莱英、昭衍新药、康龙化成悉数下跌。
这家近五年来在A股医药行业市值始终居于前三的头部企业,由这场风波不仅显露出一个信心问题,也有一些隐忧暴露。
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曾很有信心地说,“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人,一个想法,一张纸,一支笔,一张信用卡,在药明康德就能进行新药研发。”
然而,在这样的打法下,如何才能重振资本市场对这一行的信心?
No.1
被针对了吗?
药明康德,正经历着一场信心的考验。
尽管1月25日该草案刚被抛出时,药明康德立即反应,然而1月26日、29日,药明康德A股还是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药明康德反复强调公司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现有各类业务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药明康德表示,不应在上述草案中被预定义为“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
2月2日,再度跌停。当日,药明康德紧急抛出了回购计划。三日后,药明康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该公司A股股份超过2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9%,使用资金总额10亿元。
此举在业内未引起多少波澜。业内对药明康德及所在的CRO(医药研发外包)行业观感并不一致。
有资深从业者告诉财经·大健康,“主要是被美国针对了,业务上没有什么不正常。”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既有CRO赛道本身的问题,也有药明康德自身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纰漏,同时夹杂着地缘政治因素,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截至3月7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市值1561亿元。此事件已经令药明康德市值蒸发超过500亿元。
“关注中美关系。美国大选前,这个牌也许会一直打下去。”一位二级市场分析师对财经·大健康分析,中美关系的好转,行业的威胁也许才能解除。
被美国点名的中国公司,不唯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华大智造亦在其中,前者先跌后涨,3月7日跌4.4%,收于每股42.16元,基本追平1月26日;后者7日跌1.44%,较草案风波之前的股价跌去一成。
相比之下,药明康德是遭受重创的那个。财经·大健康试图询问何以至此,截至发稿药明康德未作回应。
有不少投资人注意到,1月26日前后,药明康德的转融通券一度暴增。
中证金融数据显示,在1月26日至2月1日的5个交易日中,药明康德共有124.29万股通过转融通出借,涉及35笔交易。
在一些投资人眼中,药明康德疑似遭遇了“做空”危机。如果有投资方看空,认为个股的股价将会下跌,那么可以在个股相对高价时,先从证券公司借入该股票并卖出,等到价格真的下跌了,再买回来相应数量股票,按规定还给证券公司,从中赚差价。
但这场所谓的“做空”到底实情如何,影响是否真有这么大,至今仍存在争议。
业绩较好的“白马股”,股价短期快速下跌,并且与融资融券资金出现联动,在此前是有过一些先例的。据《证券时报》统计,2021年二季度,包括美年健康、顺丰控股、中国中免、恒瑞医药等在内的“白马股”相继出现重挫、跌停甚至闪崩,与当年春节前后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资金抱团“扎堆”带动白酒、新能源等行业个股上涨的行情形成对比。
因此,如今发生在药明康德个股上的融券风波,一位一级市场医药投资人就认为,这或是一场借用美国消息进行的精准做空,“真的很心痛”。
在资本市场上,“做空”侵扰时有发生,这也是形成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一股力量。
美股市场上,特斯拉也曾遭遇做空,但最终“空头”倒下、旗下基金严重亏损,做空资金悉数告败。
2月6日,中国证监会表示,对融券业务进一步加强监管,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截至当日,融券余额已下降24%,降至63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
药明康德也再次表示,公司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现有各类业务也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不会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No.2
业绩不漂亮了,怪谁?
药明康德的低迷,表现在业绩上就是增速放缓。
2023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营业收入295.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4%;净利润80.7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9.47%。
这份业绩表现,比起2022年就不够看了。当年的药明康德三季报,营收较上年同期增了72%,而净利润增幅更大,较上年同期可以实现翻倍。
药明康德业务模式,本质上是新药掘金路上的“卖水人”角色,为医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全球新药研发则以美国为首。
此次惊扰药明康德的风波出自美国,而药明康德的生意,最大收入来源正是美国市场。
2023年三季报显示,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194亿元,以此计算,来自美国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66%。来自中国、欧洲客户的收入仅占18%、11%,日韩其他地区收入贡献占5%。
此次事件中药明康德不幸躺枪。但也不乏生物科技企业人士指出,药明康德本身的公司治理或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2023年,遭遇减持的A股上市公司中,药明康德是被大股东减持金额最多的上市公司。
从2023年年初起,药明康德就频遭股东减持套现。自2023年1月13日以来,药明康德已发布五次公告,宣布公司实控人的减持计划,截至10月已套现约100.07亿元。
股东减持,向来是A股市场最敏感的事件之一。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们会将股东减持的行为视为股东对公司信心不足的信号,进而可能致使股价下跌。
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曾发布通知,提出“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并“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指出,股份减持是股东享有的基本权利,但上市公司大股东(即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董监高管作为“关键少数”,在公司经营发展、治理运行中负有专门义务和特殊责任,应当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自觉规范减持行为,不得以离婚、解散清算、分立等任何方式规避减持限制。
No.3
创新药难做,CRO跟着低迷
每一个赛道都有瓶颈期,现在轮到药明康德领头的CRO行业。
目前不仅药明康德,其他CRO公司的业务拓展也在放缓。在2023年前三季度,凯莱英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18%,净利润下滑19%;博腾股份营收亦出现下滑,较去年同期降42%,净利润降71%;昭衍新药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润下滑48%。
一位长期关注生物医药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大健康,CRO为创新药等行业提供服务,也就难免依赖于此,创新药火,CRO就火。反之,创新药行业有多低迷,那CRO也就会遭遇这种低迷,“双方可以说共生共赢,甚至是被动的一个产业形态”。
不唯国内CRO,事实上,全球同行同有此隐忧。
首先是药企自建临床试验产能越来越常见,取代了一部分CRO的业务。比如2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将在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Rockville)投资3亿美元建立工厂,生产用于关键临床试验和商业供应的细胞疗法产品。
在说明会上,阿斯利康管理层表示,最近的趋势表明,“拥有自给自足的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时候,公司因为供应投资不足而跟不上增长的雄心”。
也有药企干脆决定收购CDMO(医药研发制造外包机构)。2月5日,手握明星产品——减肥药司美格鲁肽的跨国药企诺和诺德,其控股股东宣布,将收购CDMO公司康泰伦特(Catalent)。诺和诺德表示,“此次收购补充了我们在活性药物成分设施方面的重大投资,这些工厂将为我们现有的供应网络提供战略灵活性。”
药明康德的“卖水人”生意,有赖于大型跨国药企。据2023年三季报披露,药明康德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收入仍在增长,达到118.2亿元,占总收入的四成。该公司近99%的收入来自原有客户。
“制药行业的富士康。”在一位生物科技行业人士的眼中,药明康德更接近于用中国的高学历生物与化工人才红利,来做全球生意。
摆在药明康德眼前的“财源”在收窄。实际上中国CRO企业已深度嵌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而短期海外政策的波动,并不影响中国CRO企业的长期基本面逻辑。药明康德需要的是新策略来应对行业全局的变化。
责任编辑:刘光博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