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社会“低彩礼可第一顺位择校”,缘何引发争议?
36092

“低彩礼可第一顺位择校”,缘何引发争议?

新京报2024-02-27 11:38:010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资料图:新人们在“零彩礼”公益集体婚礼上。图/新华社 ▲资料图:新人们在“零彩礼”公益集体婚礼上。图/新华社

男方给女方彩礼不超3.9万元,江西崇义推进的婚俗改革引发关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西省崇义县近期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推进婚俗改革,通过给新人家庭提供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健康体检等正向激励,为爱“减负”。

据悉,“零彩礼”“低彩礼”夫妻、“零彩礼”“低彩礼”岳父母为礼遇适用对象,规定“零彩礼”“低彩礼”标准为: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礼金为零或不超过3.9万元(不含返还礼金和嫁妆折价)。

给予实行“零彩礼”“低彩礼”的夫妻和岳父母一定礼遇,无疑有利于形成一种正向引导效应,从而有效遏制高价彩礼和由此引发的奢侈攀比之风。但此事一经报道,也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

“怎么证明彩礼给的多少?”“不是就近入学吗?这个第一顺序择校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到时候这个政策怎么样了,这种就是画大饼。”类似的疑问,归结起来还是对该项政策在执行层面能否更好落地的担忧。

梳理江西崇义县出台的家庭礼遇机制,其适用对象、礼遇标准、礼遇内容等一应俱全。激励政策具体包括颁证礼遇、子女入学、创业扶持、健康体检、交通出行、酒席优惠、商购打折、农业优惠等10个方面。既有实惠的景区免门票、免费乘公交等,也有荣誉性的证书颁发等。

可以说,相关政策在设计层面照顾到了新婚家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当地推行婚俗改革、减轻民众彩礼负担的良善用意。但网友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如何才能确定彩礼的具体数额、怎么防止被人钻空子;各种礼遇牵涉方方面面,如何保障落实到位;当政策“新鲜感”过后,整个礼遇机制又能否可持续运行等,如此种种,其实都是需要当地在推进婚俗改革过程中着重考虑的。

当前,降彩礼,倡新风已是大势所趋。“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早已不适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婚俗礼仪。早在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首次出现“高价彩礼”四个字,此后,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接连对农村彩礼问题进行点名。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推进高价彩礼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

就在今年2月1日,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也是剑指“天价彩礼”问题。

在此背景下,江西崇义县出台的家庭礼遇机制,正是全国层面持续治理高价彩礼大趋势下的一种地方实践。

其实,此前,不少地方在推进婚俗改革的过程中,也曾遭到非议。有的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尺度,存在越界行为,比如限制民众办婚礼的酒席规模、规定“随礼”的上限等,从而让民众产生抵触心理。有的则是婚俗改革走走停停,也存在一刀切情况,自然难以获得民众认同。这些过往的经验,正是崇义县推行礼遇机制所应汲取和借鉴的。

比如,此次推出的礼遇机制中提到,“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这意味着什么,是否会挤压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舆论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恰恰是,能否为了治理高价彩礼,就可以牺牲教育公平?面对如此舆论争议,这样的机制就需要当地予以慎重对待。

一项地方政策出台,牵涉面越广,其引发的争议声量往往越大。不同声音出现,对政策更好落地其实也是一种督促。当地不妨正视大家的关注和疑问,周全考量,并及时修正可能存在的问题,推动婚俗改革,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