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我去香港当空乘
英语能力是硬门槛,快节奏、高物价和多元文化仍需适应
文 | 《财经》记者 王静仪(发自香港)
编辑 | 施智梁
1月的香港并不寒冷,在20度的温暖冬日里,Fiona和Emily已经来到香港2个月了。
他们是国泰航空新招募的内地乘务员。Fiona来自上海,此前在两家中外航空公司都担任过乘务员;西安的Emily则刚刚从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对于满世界飞的航空业充满向往。
2023年8月,国泰航空首次在内地招聘空中乘务员。国泰服务董事吴洁文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目前已有超过100名内地空乘,在香港完成为期7周的带薪培训,将于2024年1月正式上岗。
就工作本身而言,内地空乘在招聘条件、考核培训、工作安排上,都和其他员工没有区别,预计税前收入为1.7万-2万港元;但从个人来看,香港和内地的语言、饮食、文化都略有不同,Fiona和Emily正像所有新晋港漂一样,逐渐适应和融入。
火锅是Emily理解这座城市的方式。她告诉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同样是吃火锅,在香港动不动就要花一千港币,但是在内地大概只要一两百元,香港的物价“和内地相比实在有一点点小贵”。好在粤港澳大湾区日益融合,她可以坐车去深圳、去珠海吃火锅,单程只要一个小时。
国泰航空作为以香港为基地的航司,它的招聘动态,是香港“抢人才”大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香港劳动力不足、老龄化加剧,短期内培育本地人才满足发展需求并不实际,抢人才的效果更立竿见影,而人才的首要来源,无疑就是内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10月发表施政报告说,在抢人才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香港已吸引约16万宗申请,当中超过10万宗获批,约6万人已抵港。未来还将加大力度抢人才、留人才。
英语是硬门槛
2023年夏天,Emily刚刚从泰国一所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正在准备读研,刷社交媒体时,偶然看到国泰空乘的招聘。
“同样都是服务业,但是空乘有灵活的上班时间,并且可以在工作之余去看世界,我被吸引到了,所以投了简历。”她说。
在香港当乘务员有何要求?相关经验并非必需。
首先看看官方的招聘标准,一共有9条:年满18岁;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备流利的普通话、英文会话及阅读能力,具备第三外语能力者优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伸手可触及高度最低208厘米;成功通过入职体检;成功通过入职前背景调查(包括犯罪记录调查);具备航空、酒店或服务行业经验的申请者将获优先考虑;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
不难看出,要求并不算太高,摸高测试和中英双语能力是硬性标准,有服务行业经验会加分。
吴洁文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解释道,招聘乘务员,首先是“以客为先”的工作态度,其次语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应聘者除了能讲流利的英语,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掌握另外一种外语也会有优势。
这符合国泰航空以及整个香港的定位:以香港为家,连接内地、香港及世界各地,因此中英双语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必不可少。
以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近期搭乘的上海往返香港的国泰航班为例,由于乘客来自世界各地,有内地的、有香港的、也有面部特征一看就来自海外的,乘务员需要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三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上一秒讲英语,下一秒就切换成其他语言,对服务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从2023年8月开始,国泰航空首次在内地招聘空中乘务员,进一步扩大普通话服务团队,促使机组人员更加多元化。
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一共有超过2000人申请,首批100名乘务员已经完成培训,即将在1月上岗。
据介绍,新入职的空中乘务员将以香港为工作基地,如满足被编排的飞行时间,税前每月总收入可达1.7万-2万港币。
成为港漂之后
来到公司第一天,所有新乘务员被集体组织去参观公司,从餐厅到工作生活的各个区域,老人带新人们一个个走过。
这本是新人入职的常规操作,但给Fiona留下深刻印象——参观卓越服务团队的时候,没想到大家都全体起立,向新人们示意,并拍手欢迎。Fiona当下就觉得:哇!他们好好。
更令Fiona吃惊的还在后面。新学员不止来自内地,还有另外三个国家及地区,不管是内地来的、香港本地招聘的以及在香港以外招聘的同事,所有新人融在一起去学习、去做训练、做考核,没有任何差别。
大家语言、文化并不相通,但亲密无间。上课时,大家随便找一张桌子坐下,休息时,会一起出去聚餐,探索香港好吃的、好玩的地方。“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Fiona强调道。
多元化,正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典型特点。以国泰航空为例,空服人员团队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以及地区,英语是工作语言,每个人又掌握粤语、普通话等其他语言。
被录取并不是结束,要正式成为空乘,必须经历入职培训,而培训是有淘汰率的,并不是所有参加培训的人都能顺利通过。
在七周的带薪培训中,学员们培训了紧急和安全训练,以及技术和服务技能四个方面。
作为毫无经验的毕业生,Emily觉得“培训的每个部分都很难”,而且培训的节奏比较快,时常需要自己课后复习。好在学员中既有没经验的,也有很多有经验的,大家一起帮忙,最后都克服和完成了。
即使Fiona在来到香港之前,有过在国内外两家公司担任过乘务员的经验,也感到国泰格外注重细节以及安全,对乘务员的要求很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比如安全,在国泰航空紧急和安全训练室,满屋子的水陆空安全设备都需要乘务员去学习使用。在模拟环节,Fiona和Emily为一位“失去意识”的乘客做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救援,全套流程下来,两位身材纤细的姑娘累得气喘吁吁。
吴洁文强调,此次招聘的内地乘务员,不会被局限在执飞内地航线。内地员工在招聘条件和考核培训上都和其他员工无异,没有特殊要求,之后也和所有乘务员一样,执飞香港往返内地和所有国际航线。
火锅里的香港文化
抵达香港一周后,公司专门开了一堂香港文化介绍课,介绍当地风土人情,两人也学会了几句简单的粤语,例如“欢迎登机”、“我叫XXX”等。
快、狠、准,是新晋港漂Fiona对香港工作文化的认知。最直观的认知是,路上大家走路速度都很快。
即使是吃饭的节奏也很快,有一次Fiona和朋友在茶餐厅吃完饭,正在聊天,但服务员就要收餐具。她的第一感觉是,服务员怎么有点凶?但转头一看,外面已经排队好多人,马上就明白了让位给其他人的道理。
Emily对于香港的认知则来自于火锅:同样是吃火锅,在香港动不动就要花一千港币,但是在内地大概只要一两百元。
香港的物价“和内地相比实在有一点点小贵”,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Emily苦恼的是个人财政问题。不过好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可以去深圳吃火锅。
“港珠澳大桥蛮方便的,我在培训期间,经常去珠海或者去深圳吃火锅。去珠海的话,如果不是节假日,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了。去深圳的话,走深圳湾口岸会快一点,一个小时之内都是可以赶到的。”Emily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说。
粤港澳大湾区日益融合,如今香港到深圳、珠海、广州等城市,都能在一个小时到达。尤其高铁香港段在2018年9月开通后,由位于香港市区的西九龙站出发,最快14分钟直达福田,18分钟直达深圳北,47分钟直达广州南,1.5小时可直达广州东。
高铁、地铁、大巴、船、飞机等海陆空交通方式,将这片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土地紧密相连。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总人口超过8600万。
在此背景下,在香港工作,不一定要住在香港。从国泰航空来看,乘务员可以选择住在大湾区内的任一城市,但上班通勤时间必须少于90分钟。
Emily说,目前她想感受香港文化,会选择住在香港,之后考虑到物价,可能会搬到大湾区的其他地方。
珠海和深圳都是好选择。深圳不用多说,而港珠澳大桥在2018年10月开通后,往来珠海与香港国际机场的行车时间由约4小时缩减至约45分钟。
当然,如果是非香港本地员工要住在香港,公司有相应住房补贴,“还是可以在香港有个小小的家的。”Emily腼腆地笑了。
抢人!抢人!
像Finoa和Emily一样,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将来到香港。
先说国泰航空。按计划,2024年在内地的招聘规模还会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从内地招聘1500名左右空乘,内地会成为香港以外的第二大空乘来源地。
岗位也在增加。除了空乘,还包括见习飞行员、工程人员、资讯科技人员、客服等不同岗位,预计到2025年,内地员工总数达到4000人左右。
除了社会招聘,校园招聘也在考虑中。国泰航空已经宣布,与中国民航大学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两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未来也会在内地民航院校举办招聘活动。
当然,全球招聘也在加速。吴洁文说,2023年有1000多名新同事加入国泰的空乘团队,包括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印尼、印度等地,今年招聘活动会比去年更频繁。
国泰航空作为基地在香港的航司,它的一举一动,反映了香港“抢人”大战的火热。
香港社会的老龄化已很严重。据香港统计局2023年年中数据显示,香港总人口约750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30.5%,较2022年底增加了0.7%,而0-14岁人口仅占10.2%,较2022年底减少了0.1%。
劳动力不足是困扰香港的一大问题。李家超在2023年10月的公开演说中承认,香港劳动人口在过去两年流失约14万。
短期内培育本地人才满足发展需求并不实际,“抢人才”的效果更立竿见影。
2022年底开始,香港设立为期两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符合三类条件的人才可以赴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包括让过去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者,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者。
除了“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多个现有专才赴港工作居留签证计划也将放宽管制。
“未来还将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力度抢企业、抢人才、留人才。”李家超表示,政府将成立“人才服务办公室”、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
香港机场正在重归疫情前的繁忙,众多新来港人才也在积极寻找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共处之道。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刘光博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