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天雾霾将反复出现,冷空气频繁但吹不散雾霾
近期,一场“今冬以来最强”雾、霾过程 “跨年”影响我国华北、黄淮、江淮等地。2023年12月27日至今,大雾预警已连发8天。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1月4日至6日),冷空气频繁但势力较弱,雾和霾仍将反复影响上述地区,苏皖等地还需防雾、霾天气混合的不利影响。
今晨南北方多地出现雾、霾,河北临西最低能见度仅24米
据监测,大雾最严重时段为2023年12月28日至30日的上午时段,中央气象台一度发布级别最高的大雾红色预警,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和南部、江苏、安徽中部、重庆中部等地现强浓雾,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同时,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遭重度霾天气。
元旦假期后期,大雾天气有所减弱,1月1日下午大雾预警降级为黄色。不过,华北、黄淮、江淮及四川盆地等地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依旧不佳。
今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南部、苏皖、湖北中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四川盆地及辽宁中部等地出现大雾或霾天气,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江苏西北部、湖北中部、四川盆地中部等地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上述部分地区出现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
根据1月3日4时全国时均PM10、PM2.5分布图,河北、山东、长三角、川渝等地区PM10、PM2.5浓度较高。最大PM10出现在山东青岛站,为285微克/立方米。最大PM2.5出现在山东淄博站,为272.6微克/立方米。以上地区PM10大都超过150微克/立方米;PM2.5大都超过115微克/立方米。
3日6时,河北南部、山东、安徽、江苏、华中、东北、四川东部、重庆等地能见度较低,局地能见度低于500米。最低能见度为24米,发生在河北临西。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大雾黄色预警显示,未来三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及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等地扩散条件较差,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公众外出请注意能见度条件,保证交通安全;敏感人群尽量减少外出,并做好防护。
为何此次雾和霾天气如此“顽固”?
昨天夜间起,受弱冷空气影响,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等地霾天气有所减弱。一般来说,冷空气可以吹散雾霾,预计4-5日、6-7日、9-10日陆续有冷空气影响我国。但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未来几天的冷空气虽然频繁但势力不强,并不能彻底清除雾和霾。
中国天气网预计,今天夜间起,受弱冷空气影响,华北中南部等地的霾天气有所减弱。但受传输影响,污染物整体南压至苏皖中北部一带,当地会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出现。苏皖中北部等地的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预计6日前后,霾天气才有望逐渐趋于消散。
江淮一带不仅霾天气持久,大雾也会频繁出没。预计3日夜间至4日早晨,江苏中南部、安徽东部还会有大雾天气出现。苏皖一带地面湿度较大,雾与霾混合,将导致能见度进一步降低,需注意防范。在6日较强的冷空气影响之前,苏皖等地仍有大雾天气。
为何雾、霾天气如此“顽固”?王伟跃分析,近期华北、黄淮到江汉、江淮等地受均压场控制,大气比较静稳,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其中,华北南部等地低层有偏南风辐合,加上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地形阻挡,导致部分时段霾天气更明显。其间尽管会有冷空气活动暂时“压制”,但是冷空气强度较弱,不仅无法彻底清除空气污染,还会导致污染物向下游传输,冷空气间歇期污染物又会北上,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
“同时,上述地区近地面湿度较大,尤其是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靠近海洋,海风起到了加湿作用,高湿、小风、静稳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出现和维持。”王伟跃补充。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责任编辑:崔理斯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