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土豆”受宠若惊,哈尔滨做对了什么?
2024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诞生了。
进入2023年底,从各地飞往哈尔滨赏冰乐雪的游客就开始多起来。截至2023年12月20日,哈尔滨机场2023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2023年东北地区首家客流突破2000万的机场。
随着元旦假期的到来,哈尔滨的热度更是被顶到了一个新高度。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哈尔滨首次登顶最受欢迎民宿目的地,元旦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27倍。而在社交平台上,网友和游客的花式夸赞,让当地官方在公开信中都不得不坦承——“您的传扬,把很多龙江人都‘整不会了’”,而社交平台上游客也欣然接受了“南方小土豆”的昵称。
这样的高人气和好评,不仅让前段时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业当天的“退票”阴霾烟消云散,也一扫之前不少人对于东北旅游市场以“雪乡”为代表的负面刻板印象。
哈尔滨这回到底做对了什么?
首先要指出的是,冬季本来就是东北地区的旅游旺季。而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内冰雪游持续升温,也给东北旅游市场加了一把火。如有民宿平台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13日,平台含“滑雪”“冰雪”等关键词的民宿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7.5倍。
当然,这些面上的因素并不足以完全解释目前哈尔滨人气与口碑的双丰收。要知道,同样是在冬季旅游旺季,之前哈尔滨也少有如此“出圈”的高光时刻。网友“画风突变”的背后,最主要还是因为哈尔滨确实在发生新的变化。过去几年,哈尔滨旅游市场受疫情冲击严重,现在当地对于旅游业的重视明显看涨。比如,作为哈尔滨标志性旅游景点,冰雪大世界今年的规模是史上最大,并且是提前建设、提前开业。同时,在旅游市场环境的打造上,当地也拿出了更多行动。公开报道显示,早在去年11月底,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营造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打造冰雪旅游“无忧地”,当地相关部门就召开了全市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推进会议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
但更重要的改变,恐怕还是拜全国旅游市场的“卷”所赐。这几天互联网上所流传的种种关于哈尔滨的细节,都让人想起淄博。比如,组织欢迎队伍在机场玩快闪,把交响音乐会搬进了商场,城市地铁化身免费“摆渡车”,市民开私家车接送游客,的哥用最温柔的“夹子音”跟游客对话……这些新的服务增量,是不是和之前淄博上演的各种“花式宠游客”如出一辙?
颇为巧合的是,去年上半年淄博火起来后,全国多地都纷纷向淄博取经。其中,哈尔滨被网友视为最该去取经的城市之一。现在来看,哈尔滨是否去取经了尚不清楚,但实际表现显然和淄博有得一比。这背后,其实未必是哈尔滨真正在“模仿”淄博,而是淄博靠热情服务真正赚到了人气,让更多的城市看到了这种路径成功的可能性,并愿意付诸行动。
有人说,哈尔滨的走红背后可能也有“高人”。但其实,任何一座城市的走红,都是很难被“计划”出来的。能不能火,火到什么程度,乃至能够火多久,都具有相当的偶然性。但要想“出圈”,有一些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必须得有“用户思维”,得知道现在的游客到底“好哪一口”,并愿意去为之改变,而不是高高在上,让游客来适应自己。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全域旅游时代,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个时代的旅游,人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某个5A景点就盲目打卡,而更加看重的是过程中的体验感。相比前者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后者是由一个个细节来支撑的。
比如,所谓的刷屏关注,“让人整不会”的传扬,其实都是“细节决定成败”——为了游客拍照好看,哈尔滨弄了一个大的人工月亮;为了方便南方游客取暖,又造了温暖的小房子;为了让游客可以更方便吃哈尔滨冻梨,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这些细节不仅让游客感到舒适和被尊重,也成为在互联网上被不断传播的素材,最终变成了“网红”景观……这就是精准地洞察了互联网时代的游客心思,顺应了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
不过,也还是得提醒,一座城市火起来后,并不代表着“十全十美”,甚至个别问题还可能在流量聚焦下被进一步放大,而旅游市场的“变好”,也不可能是一夕之功。当地管理部门、市场经营者要以此为动力持续改善服务,游客也得多一些“预期管理”。当然,任何一座城市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效率。至少从目前看,哈尔滨已然是接住了这波“泼天富贵”。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真心”,相信只要是真心改善服务,真心善待游客,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真心换真心”,从“网红”变“长红”。
责任编辑:张迪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