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女童疑注射阿奇霉素后死亡,当地回应
据上游新闻,近日,黑龙江省林口县一名仅32个月大的女童小含(化名)因细菌感染入院,在注射阿奇霉素后次日死亡,引发广泛关注。
小含的妈妈丁女士说,10月29日,孩子有些发热,她便带着小含来到牡丹江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就医。检查结果显示,小含支原体检测为阴性,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诊断为普通的细菌感染。由于症状较轻,并且是牡丹江市下辖的林口县居民,为了方便照顾,在医院的建议下,丁女士便带着小含回到老家县城医院治疗。
10月29日下午3时左右,丁女士带着小含来到林口县人民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入院时,小含拍了胸片、彩超,结果未显示异常。
据丁女士反映,在连续第六天静点(静脉点滴)后,小含病情仍无好转,又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的几天内,反复发烧。
在静点第十天时,医生又增加了阿奇霉素。在注射阿奇霉素次日,小含出现精神萎靡、气喘憋闷症状,包括主治医生在内的多名医生察看后,仍未做出结论,答复说:“挺好的,没有问题。”
然而,小含的病情持续恶化,出现呼吸困难,脸色苍白。小含妈妈意识到不对劲,提出转院,此时院方告诉小含妈妈,孩子病情十分严重。转院途中,小含失去生命体征。
根据丁女士的描述,医生在未告知用药风险、未进行血液检测支原体及心电图的情况下,给小含注射了阿奇霉素。
丁女士还认为,在住院期间,主治医生未按照规定查房,小含病情反复时,医生也未进一步检查。
同时,住院期间患者还需要自行前往静点室,与院外患者共同在静点室内静点。丁女士认为,此行为加大了孩子交叉感染的风险。
11月20日,林口县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目前已按照法律途径进行尸检,结果还没有出来。在等待结论期间,涉事的主治医生已经暂停工作。
滥用抗菌类药物加剧耐药性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医学博士、旅美执业医师李长青撰文表示,血清学检测对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差,根据广州番禺妇幼保健院的一项局部调查,假阳性发生概率高达40%以上。检测偏差可能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造成支原体肺炎流行的假象以及支原体的耐药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曾玫近日对媒体表示,支原体肺炎对阿奇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可达90%以上。
鉴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关于患者吃阿奇霉素等抗菌类药物是否有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认为,还是因人而异。阿奇霉素的有效性在人群中总体下降,但具体药效与人的体质和用药经历有关。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医院在明确患者想要尽快康复的意愿后都倾向于给药。再加上阿奇霉素等抗菌类药物可以自购,一些家庭内滥用抗菌类药物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耐药率的升高。
是否要完全确诊再用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表示,目前,医院确诊支原体肺炎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征、胸部影像学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通过综合分析来诊断。血清学检测包括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等,在发病早期的阳性率很低,不能做到早期诊断,而且,阳性也很难排除是既往感染。相较而言,支原体抗原和核酸检测敏感性高,核酸检测的敏感度能达到90%以上,可用于早期诊断。在杨武看来,对轻症患者来说,病原体筛查并不是必须的,医院一般只建议重症或有明确重症风险的患者去做详细的病原体筛查。
至于是否要完全确诊后再考虑用药,郭威认为需要和接诊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到医院接诊容量,患者不一定能实现快速确诊,但去医院诊断、拍胸片等可以为积极的早期用药提供依据。如果出现明确的炎症、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在医生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确诊,依然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是不主张大家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地使用抗菌类药物。蒋荣猛表示,就其接诊经历而言,类似感冒的轻症患者占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八成以上,轻症只需对症用药,不需要抗病菌药物介入。轻症患者或无症状人员应尽量减少前往医院的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上游新闻、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刘德宾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