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圣山竟然是中国的火山之王?

2022年1月15日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
一场毫无征兆的火山喷发
震惊了世界
这是全球近三十年来
威力最大的火山喷发
(汤加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长白山未来可能会发生不亚于此的大爆发,图源@NASA)
▼

震撼之余
人们也开始思考
我们身边是否还有类似的危险分子
答案是肯定的
公元946年秋
中国东北大地之上
一声巨响声震寰宇
一个烟柱直冲苍天
沉睡已久的超级火山突然觉醒
长白山
爆发了
(远眺如今的长白山,摄影师@朴龙国)
▼

这是长白山有史料记载以来
最猛烈的火山喷发
也是中国近万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
及全球两千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
巨大的力量
让山顶变得支离破碎
(请横屏观看,长白山航拍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火山灰漂洋过海
数日之后
如雪花般散落在日本
人们在惊异之余
也将此怪象载入史册
(下文出自日本史料《兴福寺年代记》,
因风向、政权分立等原因,中国史料未见文字记载)
▼
“十月七日夜,白灰散如雪”
(请横屏观看,长白山946年喷发火山灰影响范围示意,这次喷发也被学界称作“千年大喷发”,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但是
这样的喷发在长白山的历史上
并不鲜见
长白山究竟是怎样一座火山?
危险的火山喷发
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首先聚焦地下深处
寻找答案
01
火山之王
6600万年以来
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大陆之下
并在地下约600公里处停滞
释放出大量水分
水分降低周围岩石的熔点
促使岩石熔融
产生大量岩浆
(请横屏观看,板块俯冲作用及长白山岩浆起源示意,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随后
高温的岩浆开始上浮
聚集在地下不同的深度
形成一个个囊状空间
是为岩浆房
(岩浆运动和岩浆房形成示意图,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在最近的几千万年里
这个庞大的岩浆系统十分活跃
在中国东北到处喷发
引发此起彼伏的火山活动
约500万年前
新一轮岩浆喷发
出现在今日的吉林省东南部
长白山的成长
自此开始
(长白山及东北新生代火山区分布示意,新生代是6500万年前至今的地质年代,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在随后的成长历程中
由于岩浆的特性不断变化
长白山的面貌
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长白山诞生之初
岩浆直接源自地幔深处
温度高、粘度低、流动性好
喷出地表后四处溢流
甚至能像河流一样蜿蜒
(2021年冰岛格尔丁戈火山喷发时的熔岩喷泉和熔岩流,是典型的低粘度岩浆喷发的场景,仅作参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经过长期喷发后
熔岩在广大的面积里流淌、堆叠
一个大致以长白山为中心
半径约60千米
面积约12000平方千米的
熔岩台地就此形成
(长白山地区熔岩台地范围示意;图中为当下而非刚形成时的地形,仅作范围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它是长白山的雏形
时至今日
其上早已绿树成荫
但是我们仍可以
在少数深邃的河谷里
窥见古代熔岩台地的独特风景
(望天鹅十五道沟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是古代熔岩台地上形成的地质构造,摄影师@崔瀚予)
▼

随着时间流逝
微妙的改变
在地下深处出现了
岩浆房周围的岩石
逐渐被高温岩浆熔化
导致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加入岩浆
而伴随着岩浆缓缓冷却
一部分高熔点矿物也率先结晶析出
沉淀到岩浆房底部
这些变化
最终导致岩浆变得
粘稠
(岩浆房中岩浆演变示意,实际情况中这些过程往往同步发生,并无明确的先后顺序,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粘稠的岩浆
在早已成型的熔岩台地上
以更剧烈的方式喷出
产生大量的火山灰、火山弹等
火山碎屑物
(2022年2月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的斯通波利安式喷发,仅作参考,落在火山口周围的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图源@视觉中国)
▼

熔岩和火山碎屑
堆积在喷口附近
逐渐形成锥状的山体
分别在距今约300万年和200万年前
先后开始形成长白山火山的两位邻居
望天鹅火山和炮台山火山
(长白山火山群主火山分布,望天鹅火山位于中国境内,炮台山火山位于朝鲜境内,长白山则为两国共有,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随后
约100万年前
主喷口继续转移
长白山的锥体
开始真正浮现在历史的长河里
(长白山火山锥形成示意,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约5万年前
长白山的高大火山锥大体形成
此时的它
应是更似富士山的锥形火山
其山顶海拔超过3000米
相对高度至少2500米
放至今日足以傲视中国所有火山
及众多传统名山
(日本富士山具有典型的锥状外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但这番景象维持得并不长久
约五百万年的时光过去
长白山地下的岩浆已变得
极度粘稠
粘稠的岩浆不断上涌
往往还未来得及喷发
顶部便已率先冷却
就像一个瓶塞堵住了火山口下方的通道
于是
岩浆中的气体无处散溢
积聚在地下
把长白山变成
“超级高压锅”
终于有一天
“高压锅”的压力突破极限
超级喷发开始了
(2015年智利卡尔布科火山喷发,火山灰冲上20km高空,属于普林尼式喷发,仅作示意,长白山历史上的超级喷发规模远比它更大,图源@视觉中国)
▼

气体裹挟着岩浆冲向蓝天
岩浆变成细小液滴
冷却成细腻的火山灰
并与其他高温碎屑、气体
构成火山喷发柱
直冲数万米的高空
持续数小时或数日
直到地下气体完全释放
火山喷发柱后继无力时
巨量的碎屑从高空落回地表
堆积在火山口四周
转变为疏松多孔的浮岩
(长白山天池北侧天文峰,灰黄色的山体是古代超级喷发后堆积的浮岩,其中混杂着黑色的熔岩碎块,摄影师@邱会宁)
▼

更多的火山灰
则顺山势倾泻而下
化作灼热的洪流
像雪崩一样冲向四方
是为火山碎屑流
(印尼的锡纳朋火山喷发时,注意右下方沿山沟涌下的火山碎屑流,仅作示意,长白山946年喷发的火山碎屑流规模要大得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万物皆被
吞噬、掩埋
如今我们仍能从长白山的部分河谷中
看到火山碎屑构成的厚厚岩层
(长白山锦江峡谷两侧的古代火山碎屑地层,摄影师@翟东润)
▼

大片森林被掩埋后
在数百度高温的火山灰里焖烧
形成炭化木
(长白山南坡炭化木遗址,摄影师@朴龙国)
▼

如此规模的超级喷发
在长白山最近几万年里的历史里
并非只有一次
而是反复出现
超级喷发逐渐耗尽了
岩浆房上部的物质
山体巨大的重量失去支撑
火山口周围的岩石逐渐塌陷
慢慢形成巨大的破火山口
蓄水成湖
天池诞生了
(火山口湖形成示意,长白山天池即是火山口湖,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公元946年的“千年大喷发”
正是长白山最近的一次超级喷发
其火山喷发柱高达约25千米
火山碎屑流席卷四周
最远到达50千米以外
波及近2430平方千米的地域
而天池水倾泻出来的洪水
则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长白山火山碎屑流灾害范围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
长白山又继续发生了几次小喷发
才最终暂时平静下来
曾经超过3000米的锥形山顶消失
化作2700米左右的16座山峰
与一池深邃的湖水
共同组成了
我们今日看到的长白山
(长白山十六峰示意图,图中十六峰名称为清朝刘建封于1908年命名;目前部分山峰名称有所变化,如华盖峰已被称为天文峰,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超级喷发
使长白山成为中国的“火山之王”
约2700米的高度
也使长白山成为中国东北第一高山
但是
极致的危险之外
暂时平静下来的长白山
凭借着雄伟的身姿
还要展现给世人
更多的美丽
02
东北水塔
在现代长白山
火的力量暂时偃旗息鼓
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是
水
长白山身处近海之地
深受太平洋水汽的影响
而2700多米的高度
让水汽得以在爬升中冷凝
化身云雾萦绕山间
(请横屏观看,长白山的山顶云雾,摄影师@卓永生)
▼

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
山顶更是可高达1300毫米
相比于许多江南地区也毫不逊色
是东北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吉林省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制图@张威/星球研究所)
▼

加之长白山地处北纬42度
冬季漫长而且严寒
在高海拔低温的加成下
水汽能够快速冻结成小冰晶
于是长白之雪细小如粉末
积雪蓬松、干燥且厚重
(长白山望天鹅风景区的积雪,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山顶的积雪
可以从每年10月存续到来年6月
达9个月之久
“长白“一名
或许便来源于此
(银装素裹的长白山,摄影师@朴龙国)
▼

而在山下的河流湖泊中
水面无法冻结的地方
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汽
一旦遇到冰冷的树枝
它们便凝结其上
形成雾凇
为长白山平添几分魔幻色彩
(长白山魔界风景区的雾凇,摄影师@王智超)
▼

丰富的降水
令天池湖水充盈
逐渐形成
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
平均深度204米、最深处达373米
储水总量约20亿吨的巨大湖泊
是为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
以及中国最深的湖泊
(天池与中国部分著名湖泊水体特征对比,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在天池的北侧
湖水从唯一的缺口流出
形成乘槎[chá]河
(长白山天池出水口景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但乘槎河十分短小
仅流出1250米便遇到断崖
跌落成落差68米的
长白瀑布
(长白山瀑布秋季景观,摄影师@刘兆明)
▼

即使在隆冬时节
天池全湖冰封
但乘槎河水依旧流淌
令长白瀑布也继续澎湃
(冬季的长白瀑布也会继续流淌,摄影师@任琳)
▼

瀑布之下
流水游荡于山谷之间
顺山势蜿蜒而下
松花江的源头二道白河
就此形成
(二道白河峡谷,摄影师@付明)
▼

它是松花江的源头
除此以外
长白山充沛的降水
还在东坡和南坡
分别孕育了
汇入日本海的图们江
和汇入黄海的鸭绿江
(长白山地区流域示意,仅标出了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以及包含松花江的黑龙江流域,制图@张威/星球研究所)
▼

于是
诞生于火海的长白山
凭借着自身高度和近海的有利位置
成为东北的“三江源”
是名副其实的东北水塔
众多干流和支流交织成密布水网
覆盖千里之域的同时也形成了
大大小小的湿地
形形色色的湖泊
(长白山绿渊潭,摄影师@王智超)
▼

流水也渗入地下
经过火山岩层的过滤而变得纯净
并从火山岩里溶解出
丰富的硅、钙、钠、镁等矿物质元素
形成优质的偏硅酸矿泉水
(长白山冰水泉,摄影师@邵梓轩)
▼

丰富的水资源
让这座火山显得柔和起来
更滋养了生灵万物
续写着长白山的传奇
03
万千生灵
最近五万年来
长白山周围的生灵
曾饱经火山喷发磨难
万幸的是
“千年大喷发”之后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不再
被岩浆毁灭的大地
逐渐恢复生机
(长白山北坡的古代熔岩流,形成于至少5千年前,盘山路在它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纤细,摄影师@线云强)
▼

高温的火山灰冷却以后
其疏松多孔的质地
非常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微风和飞鸟带来树木的种子
高大树木便在火山灰中扎根、生长
无需地衣和苔藓等拓荒植被的参与
便可快速重建生态
(西班牙拉帕玛火山,在古代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上,森林快速复苏,这一现象仅出现在火山灰广泛覆盖的地方,对于熔岩冷却形成的岩石山体,仍需要地衣和苔藓首先把岩石改造成土壤,仅作参考,图源@视觉中国)
▼

流水则溶解出火山灰里丰富的
钾、钙、镁等营养元素
供植物吸收生长
于是在火山灰覆盖的荒芜之地
树木逐渐茁壮茂盛
(长白山西坡锦江大峡谷两侧,暴露出古代超级喷发时堆积的火山灰地层,森林在火山灰上茁壮生长,摄影师@邵梓轩)
▼

第一批树木站稳脚跟后
枯枝落叶加速对火山灰的改造
冬季严寒的气候
让微生物难以将其分解完全
于是积累大量腐殖质
它们与火山灰结合
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一方面加快火山灰分解
促使各种元素释放出来
另一方面不断改变火山灰的质地
形成更加疏松透气透水的土壤
随后
森林如绿色的浪潮
再次蔓延开来
“长白林海”重现于世
(长白山北坡地下森林,生长在被火山灰摧残过的山谷里,摄影师@乔力)
▼

长白山
终从寥寥寂静走向勃勃生机
不同的植物群落
在不同海拔形成了四个植被带
(远眺长白山,可看出森林随海拔变高而发生的树种变化,直到最后消失,摄影师@陆雨春)
▼

海拔1100米以下
红松、沙松、白桦等广布于此
构成了针阔叶混交林带
深秋时节五色斑斓
正是一年最美时
(针阔叶混交林,摄影师@邵梓轩)
▼

海拔1100-1800米处
气温有所下降
云杉、冷杉、鱼鳞松等是这里的主宰
构成暗针叶林带
松杉直立、苔藓遍地
(暗针叶林,摄影师@朴龙国)
▼

海拔1800-2100米处
则是岳桦林带
这里愈发寒冷
并时有大风来袭
年平均风速6-8m/s
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00天以上
强劲的西风让树木弯曲
宛若森林舞者
摇曳身姿、灵动优雅
(岳桦林,长白山上的岳桦林是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摄影师@李星志)
▼

海拔2100米以上
是长白山最寒冷的地带
此处风力亦是最强
如2400米以上的山顶区域
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80天以上
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成为了主要的植被类型
是为高山冻原带
夏季来临万花盛开
天池湖畔更是光彩夺目
(请横屏观看,天池与冻原上的鲜花,摄影师@宋延文)
▼

而被群山合围的长白山
也让众多特有种、珍稀物种
在此孕育
(长白松,又名美人松,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后因保护得当、数量恢复快,2021年9月调整为二级,摄影师@邵梓轩)
▼

繁茂的植被也吸引着动物们到来
广阔的横纵空间
则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之地
于是常有珍禽停驻树梢
(花尾榛鸡,摄影师@朴龙国)
▼

也有异兽漫步林间
(梅花鹿,拍摄于长白山,摄影师@高鹏飞)
▼

许多动物
选择在温暖时节活动
避开了严酷的漫长冬季
(中华秋沙鸭,摄影师@冯江)
▼

但漫漫严寒
也让长白山的生灵们
演化出各种御寒的本事
如厚厚的脂肪
又如温暖的皮毛
(东北虎,拍摄于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仅示意;野生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长白山,如今仅分布于长白山支脉的老爷岭区域,是我国野生东北虎现存的唯一栖息地,在这里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摄影师@李禄)
▼

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的地方
此等特征越是明显
肥嘟嘟、毛茸茸的样子让人顿觉温暖
如暗针叶林带的紫貂
(紫貂,摄影师@孙晓宏)
▼

又如岳桦林带和高山冻原带中的
高山鼠兔
(高山鼠兔,摄影师@王智超)
▼

丰富多样的动物
让长白山的生态更显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有野生植物2277种
包括高等植物1727种
占东北地区的70%以上
野生动物1225种
包括脊椎动物370种
约占吉林省的70%
其中不乏难以得见的珍稀物种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部分珍稀动物示意,拍摄于长白山动物有梅花鹿、紫貂、中华秋沙鸭、黑熊、棕熊、水獭、马鹿、松雀鹰、苍鹰,其余为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摄影师@李禄、朴龙国、程斌、冯江、刘璐、星智-自然影像中国、奚志农-野性中国、谢振清、商睿、徐永春)
▼

就这样
重归平静的长白山
再次绽放出勃勃生机
但是
长白山并不会永远平静
极致危险与极致美丽
将永远相伴相生
04
圣山未来
丰富的自然资源
让以长白山为主峰的长白山脉
成为东北人民自古以来
生活繁衍的宝地
(丸都山城下墓葬群,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地处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位于长白山脉中的丸都山,摄影师@孙洪国)
▼

清代满族
更视长白山脉为“龙脉”
让其地位在清代空前绝后
而清朝统治者对长白山采取了封禁政策
也使长白山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
保持了相对原始的自然风貌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为了建设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度
包括长白山林海在列的东北林地
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砍伐
但很快
人们意识到保护长白山独特生态的意义
于1960年建立了长白山保护区
为今天的我们
保留下一个相对原生态的长白山
(长白山与白头山生物圈保护区,长白山与白头山保护区分别于1979年和1989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构建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制图@张威/星球研究所)
▼

持之以恒的守护
换来的是长白山不类他山的独特风光
大量游客为此吸引
纷至沓来
人们来此
感受天池花园的美丽
(天池与湖畔花朵,摄影师@常建儒)
▼

感受火山蕴藏的炽热
(长白山北坡聚龙温泉与游客,摄影师@胡英飚)
▼

感受原始森林的神秘
(请横屏观看,秋季的长白山森林,摄影师@付明)
▼

也会在冬季
直面严寒的挑战
拥抱这一山最极致的白雪
感受长白山的狂野
(请横屏观看,长白山冬季景象,摄影师@任琳)
▼

长白山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但是美丽的外表下
依然隐藏着危险
为了监测长白山的未来喷发风险
人们在1999年
建立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
并不断完善监测设备和力量
让科学家们得以倾听长白山深处的“脉搏”
预判喷发的到来
制订应对喷发的防灾减灾策略
(长白山监测台网示意,制图@张威/星球研究所)
▼

在随后的2002-2005年
科学家们发现
长白山的微地震日渐频繁
火山气体释放增多
山体发生微弱变形
就连泉水温度也有所升高
这些都是地下岩浆重新活动的征兆
(长白山北坡聚龙温泉,长白山的监测者会定期检测泉水温度,摄影师@张扬)
▼

虽然此后长白山最终又归于平静
但我们无法就此放松
因为我们无法预知
未来它会在哪一天
再度展现地球深处的原始力量
(初冬的长白山景象,摄影师@仁甲看见)
▼

我们只有加强对长白山的研究和监测
有了科学的守护
才能少一分面对未知的不安恐惧
多一分直面灾害的镇定自若
并将火山喷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021年10月30日,西班牙拉帕玛火山喷发后,被火山灰掩埋的房屋和村庄,仅作示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长白山
这个中国最高大的活火山
这个哺育无数生灵的东北水塔
这个风景万千的极致山地
它是让人如此喜爱
却又让人如此恐惧
因为
极致危险创造了极致美丽
也可能随时会将美丽
付之一炬
但这或许就是
大自然
(请横屏观看,远眺长白山,摄影师@卓永生)
▼

撰文:山月楼
编辑:云舞空城、所长
图片:潘晨霞
地图:陈志浩、张威
设计:王申雯、罗梓涵、杨宁
审校:云舞空城、左口、河边的卡西莫多、陈静怡
头图、封面摄影师:仁甲看见
特别鸣谢
长白山摄影家协会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可滑动查看
[1] 郑度主编;杨勤业,吴绍洪副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09。
[2] 陈灵芝主编;孙航,郭柯副主编。 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2。
[3] 张荣祖著。 中国动物地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07。
[4] 王季平总纂;肖荣寰主编;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吉林省志 卷4 自然地理志。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2.04。
[5] 李诚固,王静爱主编。 吉林地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6。
[6] 张子祯主编;张立果,王文卿副主编。 长白山地理系统研究 第1辑 1956-198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3。
[7] 魏海泉编著。 长白山天池火山。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4.08。
[8] 辽宁省林学会,吉林省林学会,黑龙江省林学会。 东北的林业。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2.07。
[9] 关连珠主编。 普通土壤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6.01。
[10] 刘厚生主编。 中国长白山文化。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08。
[11] 王凤丽主编。 国家生态保护丛书 国家自然保护区卷 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12。
[12] 李立宪撰文摄影;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主编。 解说长白山。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5.07。
[13] 赵大昌编著。 长白山植物图谱。 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7.11。
[14] 高玮,盛连喜主编。 中国长白山动物 中英文本。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
[15] 高玮,崔正植主编。 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 动物 中韩拉丁文本。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3。
[16] 刘嘉麒著。 中国火山。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03。
[17] Zhang M, Guo Z, Liu J, et al。 The intraplate Changbaishan volcanic field (China/North Korea): A review on eruptive history, magma genesis,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recent dynamics and potential hazards[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8, 187: 19-52。
[18] Zhang M, Guo Z, Sano Y, et al。 Stagnant subducted Pacific slab-derived CO2 emissions: Insights into magma degassing at Changbaishan volcano, NE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5, 106: 49-63。
[19] Yang Q, Jenkins S F, Lerner G A, et al。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of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is VEI 6, not 7[J]。 Bulletin of Volcanology, 2021, 83(11): 1-10。
[20] 钱程, 崔天日, 江斌,等。 长白山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地貌形态研究及其地质应用[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002):312-324。
[21] 刘嘉麒, 陈双双, 郭文峰, 孙春青, 张茂亮, 郭正府。 长白山火山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 34(04)710-723。
[22] 王新茹, 赵波, 万园,等。 长白山天池火山碎屑流灾害区划[J]。 震灾防御技术, 2015, 10(2):9。
[23] Tang L, Li A, Shao G。 Landscape-levelforest ecosystem conservation on Changbai Mountain, China and North Korea(DPRK)[J]。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1, 31(2): 169-175。
[24] Xu J, Liu G, Wu J, et al。 Recent unrest of Changbaishanvolcano, northeast China: A precursor of a future eruption?[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2, 39(16)。
[25] 王志刚。 高句丽王城及相关遗存研究[D]。 吉林大学。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星球研究所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