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惩罚沉迷玩手机的父母




前段时间,上海一妈妈在等车时,专心致志地在看手机,没留意孩子已经独自从公交前门上车!
车子开了一站又一站,小男孩还是没看到自己的妈妈,开始有点慌了。
在一位热心乘客的询问下,司机电话联系上了这位“熊妈妈”。
有网友调侃:
大概手机才是亲生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成了手机。吃饭玩,睡觉玩,就连带孩子,也“冒着孩子的生命危险”玩手机。
这不是怂人听闻。只要稍微留心下这方面的新闻,因为父母玩手机引发的祸事,还真的不少。
某商场一小男孩的手脚被电梯扶梯卡住,当时孩子的母亲正在不远处玩手机……

2015年9月,一位年轻妈妈躺在床上玩手机,1岁零2个月的女儿偷偷跑到卫生间内玩水,不小心一头栽进水桶内溺亡。

2018年1月,一个2岁男孩由于站立不稳,掉进滚烫的开水锅,造成全身表皮面积46%损伤。
当时,爸妈当时竟然还在玩手机。
东阳市横店镇的一个爸爸因痴迷玩手机,女儿坠楼浑然不知。

还有一个2岁孩童,玩耍时被一辆刚从车位里开出的白色碾压,孩子当场离开这个世界!
目击者称,孩子出事时,母亲正在玩手机。
如果当时没有一直盯着手机,此刻孩子一定不会躺在血泊里……
8月22日晚,四川一5岁女孩和母亲回家时,独自跑到公路上,被一辆公交车撞倒碾压身亡。
母亲当时就在旁边,但一直在看手机,孩子卷入危险,她却毫无察觉。
还有以下这个案例,更是令人震惊。
因为母亲沉迷于手机,孩子在她身后挣扎了3分多钟,仍未引起自己母亲的注意,最终绝望地死去。
这个过程里,母亲完全不知道悲剧正在发生。
手机夺走了她的注意力,也夺走了孩子的命。











一幕幕悲剧的发生,皆因为父母痴迷手机,忽略孩子的安全。
如果说世界在偷偷惩罚不陪孩子的父母,那么,这些新闻就是告诉我们,世界在明目张胆的惩罚痴迷手机的父母。
这些惩罚,每年我们都会听说。
有些是孩子出事死去,有些是孩子受伤,有些是因孩子丢失手机,被母亲活活打死。
悲剧如此惨烈,令人触目惊心。
或许,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但是,手机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是身的伤害,还有心的伤害——除了那些悲剧,父母玩手机时对孩子的忽视与冷漠,还会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永久的阴影。


我相信,这些“惨剧”,此刻就发生在我们家中。
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最好的奶粉,最好的玩具,最好的早教班,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区房,以为这就是给了孩子一切。
其实,穷养富养不如爱养。
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父母真心的陪伴与爱护。

之前有一篇很火的视频,叫做《7岁孩子模仿爸爸和小三聊天,在场的人全部泪奔!》
视频不长,你一定要好好看看。
视频里,主持人问:“浩浩,你还记得爸爸上一次牵你手是什么时候吗?”
浩浩很严肃,很认真的回答:“有两次”。
第一次是去游乐场玩的时候,去买冰淇淋,那个时候他很小。
第二次是去爬山的时候,他累了,爸爸牵起他的手,和他一起走。
这些他都记得,当他稚嫩的声音说起“爸爸总玩手机,不陪我玩”时,全场都笑了。
只有爸爸,眼睛泛起了泪光。



其实这位爸爸挺幸运的。
因为他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被提了出来。
他会愧疚、后悔,但是以后孩子的成长路,他一定会耐心陪伴。
然而有的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早已错过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亲子之间的嫌隙,永远无法消除。
《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
有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
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
也就是说,近七成家长身在孩子旁边,心却在手机上,这样低质量的陪伴作用无疑大打折扣。
孩子是世界上最敏感的。
你爱他或者不爱他,你关注他或者不关注他,你是真的陪伴他还是敷衍他,他完全可以感知,这些也会烙印在他的性格里。

南京几名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
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
我过生日,一家人吃饭,
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机。
我对大家说,别看手机了,
他们点了点头,接着看。
哎……我们要是能变成爸爸妈妈的
手机就好了!
我们知道,你们工作很忙!
我们知道,你们有你们自己的事情。
可是,请你们每天给我们一点
和你们单独相处的时间。
我好怀恋
小时候你们给我的温暖怀抱!
亲爱的爸爸妈妈,
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单纯的孩子。
某天晚上,你叫了妈妈20多次,而妈妈只是“嗯”、“啊”的应付你,眼睛一直盯着手机。
你会不会认为:
原来手机在妈妈眼里比我重要;
原来妈妈们更爱的是手机啊;
原来手机这么好啊。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但是,这种“劳燕分飞”的陪伴,反而成了“最无情的告别”。
孩子是多么可爱又多么孤独的存在啊。
你有手机,有朋友。
但是他只有你。
客体关系心理学讲到:
孩子的内心极其的敏感和脆弱。
即便是婴儿,已经能对养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情绪保持极其敏感的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透过抚养者的表情、声音、肢体动作,来感知养育者的内在状态。
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回应。
如果这种回应是被动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孩子之间的链接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没有链接,就没有流动的爱。
没有流动的爱,他就无法感受到温暖,幼小的心灵真的会受伤。
不被爱的潜意识也会伴随他的成长。

很多家庭,父母回到家后,各自窝在沙发一角。
父母忙着给朋友圈每一条状态点赞;
母亲沉浸在收获每一条“赞”的喜悦中;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给孩子一个“赞”。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依附研究中心主任米里林·斯蒂尔说:
手机时代出生的宝宝,
有四成以上在婴儿时期没有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
因为他们的主要照顾者在照顾他们的时候不专心。
婴儿时期没有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会跟随人的一生。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安全感的缺失,甚至会造成人格缺陷。
曾经有一张图片在朋友圈被疯狂转载:

地铁上,一位母亲痴迷的玩着手机,而旁边的女儿伸长了脖子看着。
而旁边的母子,各自陶醉的看着书。
你看,家长“以身作则”读书,孩子也会读书。
家长“以身作则”玩手机,孩子也会痴迷于此。
如果一个家庭,一家老小,都坐在一起玩手机,那这个家还靠什么维系?这个家还有什么温暖可言?
以玩手机为主的家庭和以读书为主的家庭,差别不仅仅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是存在于孩子性格的健全、安全感的建立上。
回想起自己和孩子的相处经历——
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一家三口在床上,或者一起读绘本,或者一起嬉笑打闹。
很多时候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我们却谁都不舍得离开。
而最冰冷的时光,就是我和老公都躺在床上玩手机,宝宝在我们两个中间独自玩耍,或者爬到我们身上。
我们却还在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抱着她。
刘墉曾说: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灵魂,当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灵伙伴。
做伙伴,当然就得陪伴。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的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时光,你在陪伴他,他也在陪伴你。
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放下手机,看看孩子渴望的眼神,再看看手机黑黑的屏幕。
问问自己:“手机真的这么好玩吗?比孩子都重要吗?”
不,最重要的,不是手机,是孩子。
请将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人与事上!
而不是在手机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无意义的消遣。
最后再说一句:放下手机,好好陪陪孩子吧。他才是最需要你的人。也是你最需要的人。

- 0000
- 0000
- 0007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