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失明,35年资助480个孩子: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
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
有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有凉山大火中牺牲的31名消防员。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有爱国爱港的企业家伍淑清。······ 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每个人都掀起过巨大浪花。 与他们相比,朱丽华这个名字实在普通。 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 但她一样出现在获奖名单中,成了嘉兴第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
朱丽华,后天不幸,双目失明。 历尽千辛万苦,成了当地第一个盲人推拿师。 命运给她关上了门,她却帮别人打开了窗。 她靠一双手创办推拿诊所,让100多个盲人有了谋生的技能。 她非常“抠门”,一件白大褂穿10年。 至今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却几十年如一日,资助了480多个孩子,金额高达389万元。 这笔巨款,是朱丽华一点一点推拿所得。
朱丽华身处黑暗中,却为别人带来光明。 可敬可佩。 但她却说:“回头想想,我做的事真的微不足道。” 也对,她一辈子确实只做了一件“小事”:力所能及地对人好。
朱丽华的世界,并非生来黑暗。 她的童年也曾绚烂多彩。 她能跑善跳,是一个田径苗子。梦想是考大学,当医生。 然而,一次意外剥夺了这一切。 18岁,是朱丽华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她的两只眼睛先后失明。 从此,她无法再跑步,走路离不开盲杖。 朱丽华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苦痛。 她说:“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 她想到了死。
每天的安眠药,她没有按时吃。而是偷偷藏在了枕套里。 攒了60多粒。 她准备好了随时与世界告别。 好在护士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了枕套的秘密。 护士很聪明,没有戳穿她。而是以换洗为由拿走了枕套。 只是以后每次送药,护士都会看着朱丽华吃下去。 家人也更加细心照顾她。 朱丽华没有再寻死。 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沉浸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整整7年。 转折发生在1983年。
有一天,她在收音机里听到一篇广播,《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知道了一个叫张海迪的姐姐。 高位截瘫。没去学校上过学,却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多个语种。还创作和翻译作品,超过100万字。 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她,也唤醒了她。 “我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至少四肢是健全的,我为什么要等死?” 她不停地追问自己。 她认识到“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
她不再顾影自怜。 她决心走出家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嘉兴开办第一届推拿培训班。 朱丽华积极报名。 “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样,重新唤起了我对生活的希望。” 她将深埋于心的苦,化作奋进的力量。 抓住机会。拼尽全力。 因为看不见骨骼和穴位,下手也不知轻重,第一次触碰就弄疼了病人。 病人有点生气,朱丽华哇地蹲在地上哭了。 那时她才知道推拿并不简单。 “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她用张海迪的话激励自己。 之后,每天反复练习,揣摩手法。 而受伤成了家常便饭。 “左手拉伤了,就用右手练;右手又拉伤,等左手伤好了再练;两只手都拉伤了,就忍着痛练。” 一年后,学业结束,她被分配到福利院。 从负担到独立,她完成了蜕变。 但她并未止步。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 她边工作,边精进技术。 两年后,她考取了中医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嘉兴第一个盲人中医师。 “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我终于不再是家人的累赘了!” 拿到证书那一刻,朱丽华激动坏了。 从绝望到重生,再到追梦成功。 她终于明白:“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眼前仍旧黑暗,但朱丽华已拥有光明。 她把一切归功于社会。 有幸遇到好护士。有幸认识张海迪。有幸学习推拿。有幸得到工作。 她想做一个发光者,“让更多的盲人像我一样走出黑暗。” 1991年,丽华诊所开业。只收盲人。 她既是推拿师,又是师傅。 对学徒,不收一分钱学费,还管吃管住。 每天早上7点半开工。晚上9点收工。常常忙得练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每一个徒弟,朱丽华都手把手教学。 至今,她已教出100多个盲人推拿师。每一个都成功就业。
有人非常不理解:“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她看不见,却比很多人看得更明白。 名利是身外之物。被需要的生命才有意义。 吴阿姨跟着朱丽华已有28年。 她们相遇在福利院,同病相怜。 但吴阿姨比较笨,学东西慢。 朱丽华把她当亲姐妹一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吴阿姨不是个例。 因为朱丽华,47岁的陈永明换了一种活法。 他身患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 2009年病情恶化,他辗转看了多个医院,都说治愈无望。 只能躺在床上“等死”。 他原本是诊所的员工,如今无法再工作。 朱丽华非但没解雇他,还把他接到诊所照料。每天一有空闲就给他推拿。 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后,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再后来,拐杖都不用了。 病情好转后,陈永明留着诊所学习推拿,后来又升职做管理工作。 每个月有4000多元稳定收入。 从家里的“药罐子”,变成了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朱丽华成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见”出路。 她坚信,人生最大的灾难不是失明,而是因过去放弃未来。
朱丽华还给脑瘫患儿带去了福音。 1988年4月的一天,一对年轻夫妻找到朱丽华。 他们的儿子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4岁还不会坐。 他们跑遍上海、杭州各大医院。都只有一个答复:这病,难治! “朱医师,帮帮忙。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朱丽华看不见,但是能听见这个家庭的绝望。 她告诉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即便没有疗效,也要给这个家庭带去温暖。 于是每天给患儿推拿。
朱丽华非常敬业。 有一次,一个脑瘫患儿突发抽搐,朱丽华为了救他不慎腰椎拉伤。 住院治疗了一个月也没痊愈。 出院时,医生嘱咐她要静养半个月。 结果刚到家半个小时,她就忍着疼痛去工作了。母亲怎么劝她都不听。 因为诊所里又来了一个脑瘫患儿,等着她推拿。 出门时,母亲看着朱丽华的背影,失声痛哭。 她只是说:“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此后,朱丽华在推拿界声名鹊起。 但她还想做更多。 白天为病人推拿。晚上熬夜学习,写论文,将推拿实践上升为理论。 “困了就往头上抹风油精,蚊虫也不来叮咬。” 她已数不清熬了多少个夜晚。 先后发表了《病残儿童的福音》《治疗脑瘫二十二例》《推拿疗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九十二例临床报告》等多篇论文。 脑瘫是一个世界级疑难杂症。 虽然她无法治愈,却能帮患儿缓解一些痛苦,给家庭以慰藉。 曾有人劝她:“你再努力,都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退潮时,沙滩上留下很多小水洼。每个水洼里,都有一群小鱼。有个小孩把小鱼一条一条捡起来,再用力扔回大海。有个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边扔边回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回到大海。” 最后,朱丽华说:“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能推拿治病,就多救几个病人。能传道授业,就多收几个徒弟。 她想和张桂梅一样,以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上百人的命运。 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都无比自豪。 正是“朱丽华们”的一点点“小事”,世界才变成了“美好人间”。 她们只是小人物,没有丰功伟绩。 她们不是明星,不会上热搜。 她们也不是大佬,不会一呼百应。 但她们也是真正的偶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追捧! 如今,朱丽华的诊所,已有13个推拿师,而且全部都是盲人。 有人问:“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她说:“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 因为懂得,所以将心比心。 因为看见过阴影,所以要面向阳光。 毕竟,世上最美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双手摸不着,只能用心去感受。
参考资料:
浙江新闻《刚刚!嘉兴盲人中医师朱丽华登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舞台 》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448947&from_channel=52e5f902cf81d754a434fb50
央视新闻《失去双眼的她为希望工程捐款373万元》
https://weibo.com/tv/show/1042163:4505680342614025?from=old_pc_videoshow
凤凰网浙江综合《嘉兴: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http://zj.ifeng.com/a/20191014/7755914_0.shtml
南湖晚报《初心榜样朱丽华成为嘉兴首位“感动中国”人物!》
https://mp.weixin.qq.com/s/56fEJ8giJ-CenntjgiwBcA
PS:单篇稿费1000元征稿,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