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以某教学团队为例
一、团队建设模式
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首要特征是结构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队成员的来源结构。成员不仅有来自学校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师。另一方面是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职业资格结构等。某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2018年立项建设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团队以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采用“核心引领、辐射扩散”式团队建设模式,构建分工协作的五类工作坊。坊内成员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实施分层次阶梯式培养。逐步形成并完善“校企协同、德技并修、五坊联动、合作提升”的工作机制。
团队建设模式为五瓣同心辐射式结构,如同一朵花上的五朵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如图1所示。同心表示团队的共同目标;五瓣代表五个功能。不同但又技能互补,相互间积极支持与依赖的五个教师工作坊——“教学名师工作坊”“技能大师工作坊”“科研赋能工作坊”“匠心育人工作坊”“创新创业工作坊”。每个花瓣的三个层次代表三级梯队:工作坊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
图1 五瓣同心辐射扩散式教学团队建设模型
三级梯队是根据教师意愿和能力水平综合组建而成。处于最内层的是工作坊带头人,由思想道德高尚、教研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学术造诣深厚的高级教师、技能大师等组成,以优势互补、合作奉;献和相互支持与依赖为特征。中间层是团队的骨干力量,由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强、爱岗敬业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最外层由头脑灵活、体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以及新入职教师组成。
(一)教学名师工作坊
制定人才分类标准,遴选高水平人才。以专业教学为重点,通过“德”“学”“技”“能”四个维度,选拔教学名师。以教学名师为核心,发挥传帮带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骨干教师专业提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授业解惑、潜心育人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梯队。
(二)技能大师工作坊
以IT技术技能为重点,选拔IT领域技艺精湛、技能拔尖并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创新创造力的高技术技能大师。以技能大师为引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同业交流、带徒传技等活动,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艺攻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打造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的高端技能人才梯队。
(三)科研赋能工作坊
以科研能力为重点,选拔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的科研带头人。以科研带头人为引领、科研能力提升为重点,致力于服务教育教学实践,创造性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打造教学研究力强的科研人才梯队。
(四)匠心育人工作坊;以思政工作专业化为重点,选拔专家型辅导员。以专家型辅导员为核心,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创新,打造优秀辅导员人才梯队。
(五)创新创业工作坊
以培养学生能力,塑造人才为目标,创新、竞赛为主体,选拔专业能力扎实,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导师,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养活动,打造专业功底深厚、比赛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梯队。
组建由大师引领的五类工作坊,采取五坊联动、分类分层培育、重点打造相结合等方式,建成一支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团队建设路径
(一)师德为先,筑牢育人根基
团队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1.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制度
学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创新团队教师的第一标准,出台了多项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为团队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学院将相关制度贯穿到入职培训、理论学习、课程思政、考核评价、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标准。
2.开展常态化教育理论学习
团队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支部党日活动,每周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将党史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情怀和使命感。
3.发挥师德典型引领作用
学校积极选树教师优秀典型,每年开展师德楷模的评选工作。通过健全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培育和树立优秀教师典型,激励全体教师对标先进、见贤思齐。
(二)校企协同,深化三教改革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团队与大连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合作,共同建设湖北职院东软数智信息产业学院。教师通过产业学院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参与产业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建立了校企人才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
1.“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团队以建设产业学院为契机,设立产业专家、企业教师等专岗、特聘岗位,支持产业学院引进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社会服务。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全过程。同时依托东软的教育平台、产业平台、科研平台等资源优势,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如图2所示。
图2 “双师型”教师队伍
2.教材改革
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载体。依托东软完善的实训项目体系与真实的企业项目资源优势,搭配东软搭建的企业真实开发环境的实训场景,选用工作手册式教材,面向主流技术岗位,按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规范和标准,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与东软合作建立理实一体教材开发机制,成立由企业工程师、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教材开发团队,共同开发融媒体教材。教材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内容包括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归纳总结和拓展提高。
3.教法改革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导体。团队以产业学院为桥梁,构建了岗课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取“平台课程 方向课程(专业方向 模块化课程) 项目实战”模块化方式进行核心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尝试分模块教学,知识理论部分由学校教师承担、实习实践由企业教师实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按照“课前导学—学新知,课中助学—破难点,课后拓学—提技能”思路,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借助学堂在线、仿真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三)分层施策,提升教师能力
1.开展三级梯队建设,实现教师阶梯式发展
团队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施“教师阶梯成长”计划。青年教师(及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是关键。开展入职培训、教学研讨、专家讲座、学习讨论等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学习前沿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加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骨干教师专业提升是重点。实施“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优质示范课”等活动,引领骨干教师聚焦学校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以科学研究的思维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教学名师(行业大师)专业引领是核心。成立名师(大师)工作坊,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名师与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切实将先进教学经验辐射推广到更大范围,让更;多教师受益。
2.实施二级成长工程,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一是实施“春雨青蓝工程”。学校制定“春雨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开展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培养期限为两年,与学校签订“春雨青蓝工程”目标责任书。培养期结束,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考核。二是实施培训提升工程。基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水准的教师需求开展分层分类研训,实现了教师培养路径个性化、成长个性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五坊联动,增强团队合力
1.以教学名师工作坊为基地,苦练教学内功
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开展教材与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研究,邀请思政名师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对接岗位技能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全面提高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
2.以技能大师工作坊为平台,锻炼实践技能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建立健全大赛“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培养和训练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以大师工作坊为平台,积极承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的技术开发、技能协作等项目,带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和打造技术技能骨干。
3.以科研赋能工作坊为载体,推进教师成长
以学术专家工作坊为核心阵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讨论与研究,着力培养教育科研骨干力量。通过以点带线、以线拓面的示范和带头的作用,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科研队伍中。同时让研究成果造福于学生,为学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4.以匠心育人工作坊为支撑,传承师德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推进实践创新。
5.以创新创业工作坊为辅助,聚合力增动力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创新创业设计及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热情。开展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典型双创教育教学案例讨论,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念及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来源:节选自《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