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反攻与俄军扎波罗热的战壕
“冬季攻势”已经拖到“夏季攻势”
看起来还将继续拖到“秋季攻势”
去年冬天以来,乌克兰战场的双方常将“反攻”挂在嘴边。但国际社会等待的“冬季攻势”已经拖到“夏季攻势”,看起来还将继续拖到“秋季攻势”。
成功的反攻,要能从敌军防线的薄弱点迅速突破,然后连续取得战役级进展,由此获取战场优势地位。而现在,乌军连“第一步”都无法完成,乌军何以变弱了?
乌军反攻前夕,一些西方智库前往一线考察。上周对乌军反攻的报道中,我们引用了一些观察和分析。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一份“广泛采访乌克兰和西方高级军官”的报告也值得重视。这份报告聚焦一个很“小”的话题:俄军地面防线构造。
报告称,俄军构筑了二战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工事,绵延2000公里,长度是二战时期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四倍多。报告揭示了这些工事如何形成梯级火力网,并通过不同障碍物和战壕的设置,针对性地阻碍乌军坦克及装甲车辆行进。但最引起我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俄军北线和南线的工事建设完全不一样。
在北线哈尔科夫州和卢甘斯克州边境,CSIS没有观察到俄军建立复杂的新工事,大多数障碍和战壕依托边境城镇设置。
这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俄军去年秋季刚从哈尔科夫州退守该防线,此后乌军反攻不断,守军怕是没有精力和机会大规模构筑工事。另一方面,卢甘斯克州北部,特别是重镇北顿涅茨克市附近,是乌军2014年以来苦心经营的“军事城市”,建筑物早就进行了适宜防御的改造。去年夏季乌军主动从该战线后撤,俄军自然接收并利用起“军事城市”。这可能正是乌军在俄军未在北线重构工事的情况下,数月来屡战不能逼近北顿涅茨克的原因之一。
有赖于此,俄军才能集中精力在南线扎波罗热州构筑起三道立体式防线。第一道防线已足够复杂,相距30公里的第二道防线则保证了对一线的火力支援,更使得乌军即使突破一线,也无法纵深驰骋。如果两道防线都被突破,由重点城镇和据点串联起来的第三道防线,还能保障俄军尽可能从容后撤。
当然,报告也指出俄军防线可能存在的问题:承包商工程质量不一,漫长的战线让预备队力量不足,一旦第一道防线被突破,能否迅速稳住战线还很难评估。此外,古老的地面工事再怎样花样翻新,都挡不住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机。我们已经在乌军公布的各类视频中,一次次看到无人机定点打击战壕中的士兵。
责任编辑:刘光博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