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七七事变中爱国将军的牺牲,竟是他出卖!战后民国法院为何从轻判处
17716

七七事变中爱国将军的牺牲,竟是他出卖!战后民国法院为何从轻判处

诺哈网2023-06-22 21:42:482

七七事变之后两位爱国将军牺牲在战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被汉奸出卖。

【军武次位面】作者:嘿喵"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

从那年七月七日开始,这首歌已经传唱了80年,但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座石桥和那些坚毅的背景,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终于惊醒的日子。下面我们就从与卢沟桥事件有关的两个中国人、两个日本人和一个汉奸讲起这场战斗的始末。

▲守卫卢沟桥的两个排战士全部牺牲

赵登禹出生在山东菏泽的一个贫苦家庭,在长城会战时期喜峰口战斗中率领二十九军大刀队痛击日军,连当时的日本《朝日新闻》都评价说:“明治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喜峰口外,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赵登禹被任命为南苑指挥官,在宛城、北苑等阵地相继失守后,赵登禹命令部队支援南苑阵地,但更不幸的是,因宋哲元手边的参谋被日军收买,日军早已掌握了该师增援部队的行军路线,于是在团河设下埋伏。结果赵师长的两个团误入日军包围圈,经激战后全军覆没。只有一个团长逃到南苑,向赵报告情况。

▲在铁路桥抗击日军的29军官兵

▲赵登禹将军殉国时乘坐的汽车,他同车的副官和参谋也一同战死

当南苑难以防守后,赵登禹奉宋哲元命令率领残部撤至北平,但他的行军路线再次被汉奸出卖,28日中午赵登禹乘坐轿车撤退至大红门时遭到日军埋伏袭击,赵将军当场阵亡,得年39岁。抗战胜利后北京西城区有一条路更名为:赵登禹路。

▲赵登禹路

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曾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早在1933年就参与了抗日同盟军在张北等地抗击日军。后来抗日同盟军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撤销后,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而山河破碎、不胜悲愤,于是隐退下野,后来抗日救亡活动日益强烈,在宋哲元、赵登禹、张自忠等人的相邀下重新出山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训练团团长及大学生军训班主任。吸引大批中国爱国青年和学生参加二十九军入军训团受训。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佟麟阁率领学生训练团驻守在南苑附近。但是因为有汉奸出卖,让日军得知在中国军队中只有这个学生阵地是战斗力最弱的。于是在7月28凌晨日本川岸师团在40门重炮的掩护下发起总攻冲向学生兵阵地。学生兵虽然在炮轰中已伤亡惨重,但是依然宁死不屈,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又有几百名学兵英勇牺牲。据后来史料记载,学兵团“伤亡十倍于日军”。也就是说学生兵们用十个人换一个日本兵,宁死不退。

▲出城支援的中国军队

这些牺牲于肉搏战的学兵,都是北平各大、中学的学生,多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为抗日来投笔从戎的。当时日军扑向南苑的时候,他们领到枪支才几个小时。他们为祖国而战牺牲在南苑这块土地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1700人的学兵团,活着回到北平的不到600人。后来佟麟阁奉命带领学兵们突围,但途中再次遭到日军埋伏,他的腿部被机枪击中,仍然坚持战斗,战斗至中午,他头部再次中弹最终壮烈牺牲。抗战胜利后北京西城区有一条路被改名为:佟麟阁路

▲佟麟阁路

二等兵志村菊次郎——日本驻华军队第八中队士兵,又译作志明菊次郎,1937年7月7日晚,由于拉肚子而离队。蓄谋已久的日军正好以此士兵失踪为借口向中方进行交涉,并提出要进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拒绝后遂发生争执。日军军官清水节郎立刻炮轰宛平城,并向守军第二十九军阵地进攻,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20分钟后,志村菊次郎归队。日军为掩盖真相称志村是因为新兵刚入伍,缺乏经验而走丢,但这个导致战争的“小人物”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后来为了掩盖事实,同时奖励他为日本全面攻打中国找到了合适的借口,日军将志村菊次郎退出现役,并送回日本老家。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源紧缺,1944年10月志村菊次郎被迫再度服役投入东南亚战场,最后在缅甸被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一军的孙立人部队打死。就这样这个抗日战争的罪魁祸首死在了早就该死的战场上。

▲中国远征军

1936年就任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少佐大队长,他既是七七事变的主要发动者和参与者,他的大队也是首先向宛平城发起进攻的部队。事后他在东京《朝日新闻》1938年6月30日发表的采访中说明了士兵志村菊次郎走失后又返回——“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志村)已经回来了,没有异状。但是,我的想法是连队长让我就此事(和中国方面)进行交涉,如果就这样算了,中国方面会怎样宣传就不知道了。此前的‘丰台事件’就是例子,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付日本军队,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日本来说是一件很遗憾,丢脸的事情。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卢沟桥和北平之间的中方阵地)然后再进行交涉……” 。

1938年调回国获天皇授予的金鹰三级勋章。1941年3月1日晋升陆军大佐调中国东北作战。1942年4月底组编成旭字一木支队由他担任队长进入太平洋战场,在1942年8月的瓜岛争夺战中,根据情报一木认为美军只有6000人,骄横自负的一木,认为美军还象在菲律宾作战中的不堪一击,惧怕夜战和白刃战。所以不等后续部队到达,刚登陆就留下116人看守滩头阵地,率领其余800余人向美军机场冲去,但其实瓜岛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有11000人。在美军密集的机枪扫射下,两次自杀式冲锋后日军800人全军覆没,一木清直拔刀剖腹自杀。最后这个卢沟桥事变发动者以这种无脑的结局收场,真是罪有应得。

▲在瓜岛沙滩进行自杀冲锋而毙命的日军

在整个卢沟桥和后续的南苑保卫战中,首先赵登禹的增援部队遭到伏击全军覆没,紧接着日军对南苑阵地力量薄弱的学生兵下手导致南苑失守,上千名爱国大学生惨死于日军刺刀之下,最后两名将军从大红门撤退被日军伏击殉国。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日军神算?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汉奸潘毓桂的出卖!

潘毓桂是29军军长宋哲元的亲信,29军机密潘皆知晓,宋哲元也知无不言的与他商讨,但谁知潘毓桂其人却是个背地里死心踏地的汉奸,这是宋哲元所没想到的。卢沟桥和南苑保卫战结束后,潘因与日本“精诚合作”占领北平,分得北平市警察局长的职务,不久升迁天津市市长。

战后潘毓桂被民国政府逮捕,从北平押解南下途中,身上还挂着“汉奸潘毓桂”字样的布条,一路之上,遭到万人唾弃。但由于潘家上下打点,并请著名律师为其辩护,当时民国法院以“潘1939年离开伪职有悔悟之心”为由,从轻判处并很快得以保外就医。

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中国政府认为潘毓桂所犯罪行远未清算,以汉奸罪名将其再次逮捕。潘毓桂1961年死于狱中,这就是沾满烈士鲜血的,汉奸潘毓桂的可耻下场。

至今卢沟桥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八十年,能够记忆其中细节的人已经不多,卢沟桥上行人不断,北京城里两条大街的名字依然长存,每逢走到这里,总会让人想起那血与火的日子!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