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开坦克很威风,背后的苦只有坦克兵自己知道,看看他们的训练
【军武次位面】 作者:风林火山
这几天在俄罗斯阿拉比诺训练场举行的坦克两项正在火热进行。到目前为止,中国参赛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能拿第二名,之所以不拿第一名,你懂的。而我们发现各国参赛的坦克兵普遍身材不高,但都十分精壮,那么作为一名坦克兵到底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参加坦克两项的各国坦克兵
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在现代陆军中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但坦克从1916年第一次登上战场到现在只有100年时间,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步兵相比,坦克兵确实是一个年轻的兵种。在一般人印象中,坦克兵驾驶坦克冲锋陷阵的场景可谓拉风至极,但表面拉风的坦克兵可不好当。早期的坦克由于性能落后,坦克兵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一战时的坦克采用刚性悬挂,没有减震器,坦克兵驾驶时经常被撞的鼻青脸肿。每次开完炮后,坦克内部都是呛人的火药味,乘员甚至要戴防毒面具,里面的温度有时能超过60度。二战时期的坦克普遍采用扭杆悬挂和机械传动,驾驶员拉一次操纵杆差不多要10公斤的拉力,在越野行驶时需要不停换档,而一旦进入战斗状态,全体成员就要关闭舱门,车长要靠人力不停旋转炮塔,装填手要以最快的速度装弹,炮长要在颠簸的环境下精确瞄准镜目标开火,每次开完炮,坦克内部都是浓烟滚滚,一场战斗下来,所有乘员都精疲力尽。
▲训练完的坦克驾驶员
二战后的坦克虽然大大改进了乘员的舒适度 但坦克兵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就拿我们最熟悉的中国59式坦克来说,驾驶员在进行一档换二档时,需要25公斤拉力,对臂力要求非常高,很多驾驶员由于长期驾驶,得腰肌劳损的为数不少。而在越野行驶时,坦克内部非常颠簸,所以坦克兵都要戴上厚厚的坦克帽保护头部,在冬天还好,在夏天戴上厚厚的坦克帽,实在热的不行。现在的坦克分为3人制和4人制,4人制坦克包括车长、驾驶员、炮长、装填手(俗称二炮手),而三人制坦克由于采用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现在主流的三代坦克中,西方国家坦克普遍采用4人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坦克采用3人制。
▲3人制的东方坦克采用自动装弹机
▲4人制的西方坦克采用人力装填
▲坦克内部十分炎热
现在坦克在设计时都会刻意降低高度,减小被弹面积,所以坦克内部空间十分狭小。西方坦克还好,中国和俄罗斯的坦克十分低矮,要求坦克兵身高不能太高,但要完成很多重体力操作,体能必须达标。所以我们看到坦克两项中,各国坦克兵虽然不高,但都十分精壮。解放军对坦克兵的体能要求很高,没事就举炮弹练臂力。在2014坦克两项中,我军就拿到了体能项目的第一名,俯卧撑数量傲视全场。
▲坦克兵是个力气活
要想操作几十吨重的坦克,没有过硬的体能素质是不行的。目前主流的三代坦克都采用电传控制,炮塔可以旋转自如,但一旦电传系统故障,炮长就要手动操炮瞄准。东方坦克还好,西方坦克普遍没有自动装弹机,要靠装填手手动装弹。现在西方坦克主流的120mm穿甲弹重量在43到45公斤之间,装填手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拉炮闩到选择弹种再到装弹的全过程。在越野行驶时,坦克内部环境十分恶劣,发动机是巨大的噪音源,坦克兵训练结束后半天时间里耳朵仍然呼呼作响,长期驾驶坦克对听力损伤巨大,很多坦克兵在退役后听力下降十分严重。而且由于坦克本身就是铁疙瘩,冬天冷的要死,夏天热的要命,所以坦克兵是陆军最苦的一个兵种。
▲保养坦克可是个力气活
坦克兵不仅要会用坦克,还要会修坦克。在实战中,一旦出现故障,是不可能有专门的后勤人员来修理的,必须利用携带的工具快速修理。在日常的训练中,坦克兵要熟悉坦克的维修保养,坦克的保养工序复杂,流程多,光一个润滑油就有好几种,还要根据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种类。在坦克保养工序中,拆装履带板、抬电瓶、擦炮管被称为三大鬼门关,没有过硬的体力素质是绝对做不到的。
▲健壮的中国坦克兵
因为坦克兵训练十分辛苦,所以他们的伙食标准比一般部队要高,在解放军的伙食标准中,坦克兵的伙食属于二类灶,高于其他陆军的一类灶,这也是对坦克兵的犒劳吧。在这里也对那些奋战在坦克两项赛场和所有的中国坦克兵致敬。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