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日曝光59坦克最新改进型,头尾颠倒看似可笑,却最符合实战
【军武次位面】作者:千夫长
在武器装备史上,有很多装备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成为经典传奇。对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的自然要数59坦克了。作为国产坦克的开山鼻祖,59坦克超过一万辆的产量和服役至今的超长待机,不仅一度奠定国人对坦克的认知,更凭借品种繁多的改型在军迷圈里留下“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的传奇,以至于如今的军迷一看到国产装甲车辆,第一反应都是先数轮子。
▲59坦克已经成为时代的传奇
毕竟从原版的T-54A到换上L7洋炮的59D,从“圆脑壳”到换上楔形炮塔的59G和“艾扎拉”主战坦克,59不断刷新了人们对魔改认识,大家也都在调侃59不改到歼星舰是不算完了。这不,在8月16日云集中国装甲车辆领域最新产品的“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中,国产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都按不住风头的59,又带来了新儿子。
▲远看炮塔吓死人,近看五对负重轮
在活动中首次亮相的国产重型步兵战车,尽管披上了华丽的涂装,
但在数轮党的注视下还是现出了原形。没错,这款重量达到40吨级,却只在通用WA333T1B炮塔上安装30毫米机炮和红箭73D反坦克导弹的重型步战车,正是在59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国产重型步兵战车
其实仔细看这款重型步兵战车,中规中矩的火力配置,相比主流步战车更强大的坦克级防护,59新儿子的战术定位其实更侧重于装甲人员输送车。近年来通过改装老式坦克来提高装甲输送车的防护,更是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过,这浓眉大眼的坦克,怎么就改行打辅助成了装甲输送车呢?
▲这浓眉大眼的坦克咋就“叛变”了呢
按照当下流行的某种观点,凡是涉及人员的装备都应该配备最强防护,然而装甲输送车一开始却还真不是这个样子。一战中问世的坦克,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找准定位,装甲输送车这样的辅助车型自然无人问津。德国率先点亮闪击战科技树后,步坦协同战术迫切需要能跟上坦克推进速度和越野能力的装甲输送车。
▲闪击战急需装甲运兵车
这样的需求最简单就是弄个大号坦克,不过由于全履带车的造价与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半履带车加上防护装甲就成为最常见的型态。作为装甲输送车的经典代表的德国SdKfz 251半履带车,拥有防御小口径武器与弹药破片的侧面装甲,但是欠缺顶部的保护。
▲SdKfz 251半履带车
尽管看起来防御捉急,但二战中的装输主要任务是长途机动,让步兵跟上坦克步伐在出发线下车徒步冲击。装甲输送车战场出租车的作战定位,决定了战后长期得不到突破性的发展,只不过在核生化条件下由敞开式变成全封闭式。
▲M113从越战用到现在
1967年,苏联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步兵战车BMP1。毕竟按照大纵深的作战理论,核弹开路之后机械化兵团要沿着突破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么一来,也就没有时间让装甲输送车一次次在安全区放下步兵进行步坦协同;机械化步兵乘车战斗的需要让步兵战车抢了装甲输送车的饭碗。
▲BMP1开创了步兵战车的先河
步坦协同的含义也由以往那种步兵徒步冲击,变成步兵战车协同坦克冲击。这么一来,步战车就需要更强的武装和态势感知能力,俨然一副轻型坦克的嘴脸。在这种常规地面作战中,装甲输送车慢慢成了真正打杂的存在,反正都能拉人,一专多能的步战车自然更划算。
▲反正都是拉人,步战车明显要更好
眼看要被扫进垃圾堆的装输,却在中东的大漠里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通过5次中东战争把周边阿拉伯国家打趴下后,以色列倚仗的装甲部队遇到了新的难题——城市战。在与巴解组织武装的城市战中,随车步兵如何安全行进成了大麻烦。M113再怎么加强也不能让人口占绝对劣势的以色列心安;精于算计的以色列人打起了此前战争中缴获的T-55坦克的主意。
▲T-55改装的“阿奇扎里特”重型步战
坦克部队看不上,这么厚的装甲改成装甲输送车也是极好的。1988年,利用T-54/55坦克底盘改装的“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正式设计定型,1989年进入以色列陆军服役。去掉炮塔、加高车体的阿奇里扎特,外形低矮,装甲坚固大功率发动机也能克服各种障碍,在以军黎巴嫩的战斗中多次安全将步兵送上火线。
▲阿奇扎里特重型步战(装甲输送车)
无独有偶,在车臣碰了钉子的俄罗斯陆军同样发现,按照大纵深战略打造的BMP系列步兵战车,装甲防护并不足以应对城市战中四面八方飞来的反坦克武器。在战后俄军以T55坦克为底盘,加装小型大仰角炮塔,装备一门30毫米机关炮,研发了BTR-T重型步战车。而这俩种步战车都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车体布局。
▲BMP并不适合城市作战
▲BTR-T重型步战车
毕竟作为机械化步兵核心的步战车,都是驾驶舱动力舱前置,载员舱后置,这样便于步兵下车作战。而坦克则是动力舱在后,拆除炮塔后载员舱反而前置。以色列在研发阿奇扎里特时,发动机仍然后置,只是采用美制650马力柴油机,将动力舱纵置腾出步兵通行通道。在右侧增加了蚌壳结构的后门,但是通道狭窄,只容一人通过。俄罗斯的BTR-T更是只能从车顶舱盖进出。
▲别具一格的出舱方式
此次“装甲与反装甲”活动日亮相的国产重型步战,则属于另一种构型。从负重轮间隙可以看出,该车采取首尾互调方式,将59坦克底盘尾部作为步战车首部,将车体布局变为动力舱前置,方便随车步兵上下车。与乌克兰BMP64属于同种结构,更适合实战应用。
▲乌克兰BMP64同样采用首尾互调式
从坦克改装的重型步兵战车,实际上并不属于战后蓬勃发展的步兵战车。防护力升级的背后,损失的是灵活部署和多任务能力。尽管在主流步战车领域,防护向西方看齐,火力向苏联看起的04A已经引领潮流,大八轮也成为系列车组。但59坦克改造的重型人员输送车依然十分重要。
▲东西合璧的04A步战车
一方面,以色列和俄罗斯经历的城市非常规作战,已经证明城市战需要专业战斗车辆;而解放军未来作战方向同样面临着极高的城市密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增多及海外军事基地的投入使用,这种防御性的重甲车辆,更能保护我方维和人员的人身安全。
▲维和主力92式步战车防护偏弱
作为传统陆军强国,中国军队目前仍处在机械化尚未完成的地步,乘车运输下车作战的摩托化部队依旧存在,现役的59式坦克也在加速退出现役,这样的形势下改装重型步战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