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9000万买二战螺旋桨飞机:中国为啥这么干?
【军武次位面】作者:索马里飓风

这还是真事,不是标题党…
提起DC-3这个型号,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要说DC-3的军用版本C-47,相信大多数军迷都耳熟能详。

▲《兄弟连》中C-47运着大兵去诺曼底前线
事实上60小时内有超过1000架C-47
向前线空降了6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美国DC-3飞机是一款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发的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因为在二战中的出色表现,而名声大噪!包含军用版的C-47,DC-3系列一共生产了一万三千多架,被称为美军的“空中卡车”。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C-47也是驼峰航线的主力
二战结束后,美军将大量的军用C-47出售,这一饱经战火检验的型号,凭借其强大的可靠性,成为全球民航的主力。

▲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
乘坐的就是C-47型运输机

▲在南非C-47A依然是现役的客机

▲DC-3是新西兰皇家空军的现役运输机
它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的空军中服役
DC-3问世半个世纪后,有人从其身上看到了商机:美国巴斯勒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航空器改装的公司。该公司觉得二战时的飞机,几乎都被当成了古董放进了博物馆。而他们选择设计优秀,使用可靠的老飞机进行完全的现代化改装,从而让他们换发新生!

▲停靠在南极威廉姆斯机场的
BT-67型运输机
他们使用DC-3改装成一种特种运输机,赋予其新的的编号:BT-67。该公司承诺,这种老飞机基础上的改装机,还能再飞25年甚至更久!
从2000年到2012年,巴斯勒公司已经改装了58架BT-67,主要卖给了美国、泰国、危地马拉等数个国家。美国特制的极地版B--67主要用于在南极冰盖上起降,能在南极科考站实现快速运输的功能。

▲我国采购的BT-67型运输机

▲对比一下北京航空博物馆中
我军缴获的原版C-47
我国海洋局出于对南极内陆的科考和应急救援需要,向美国巴斯勒公司专门发出订单,专门定制一架巴斯勒BT-67固定翼飞机。目前已经交付南极科考站使用,命名为“雪鹰601”。该飞机订购价格约9000万人民币,能再地面温度摄氏零下50度的环境中正常使用,保障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正常进行。
有人觉得:花这么多钱买一架老飞机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军武菌则不这么认为:首先从上图来看,该型飞机确实经过了脱胎换骨级别的大改装,不仅发动机和动力系统全部改装更换,而且外形和材质应该也都进行了特殊的改装和处理。

▲讲道理这个红白色的涂装
在雪白的冰原上确实好看极了!
其次,该型飞机是专门针对南极等严寒地区进行研制,其苛刻的要求简直数不胜数:发动机在零下50度的环境下能正常运转;机舱内要增加增温增压系统,以保证人员正常驾驶和科考作业;为了保证飞机能在南极冰盖上起降,需要减轻重量缩短滑跑距离,这要求在起落架上下足功夫;为了不再气候恶劣缺乏参照物的南极地区迷航,全新的导航系统和航电系统更是不可或缺…其所需的技术看起来丝毫不低于与一架干线客机!

▲起飞时起落架上加了个类似于雪橇板的东西
这种冰上飞机之前真的是闻所未闻…
再次,就算是中国有意自主研发,开发加制造的成本可能会达到数亿元人民币。但是科研飞机和军用飞机不同,国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一两架,而国际市场又相对狭小,没有外贸前景的东西。就算是研发出来也是赔本的买卖,还不如买美国已经发展成熟的产品,用最少的钱,满足科考的需要。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1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