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寒冷的冬天,美国人对中国甩出一新名词——“暖战”
【军武次位面】作者:定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最近据报道,美国著名军事记者表示,在太平洋上,中美之间已经陷入一场“暖战”(warm war)之中,美国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法贝表示,没有飞弹、鱼雷,也没有炮火轰鸣,更没有军舰沉没,但“美中之间在西太平洋的战争正在展开”。法贝将中美的这场较量称为“暖战”。
“暖战,你看到的是一种角力:想在海上占有更多的空间。有点像人们在火车上希望多占一点座位一样。”法贝解释说,“(中美)两个大国,倒不一定是完全对立......中美在经济和贸易上关系还挺友好。但同时,每一方都希望控制某个区域......一个想得到,一个想拿走,冲突就会发生。”
这让人不禁想到冷战一词。
冷战一词最早见于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于1947年发表的评论文章,此后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冷战是指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
冷战的起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冷战是不可避免的,单纯把冷战的起因归于某个国家或个人的作用,是不客观的。
1939—1945年,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卷入战争,军费消耗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军队和平民的伤亡约在9000万人以上。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
1945年4月,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了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了,五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新的杜鲁门政府中,赞成美苏合作的财政部力量衰弱,主张对苏强硬的国务院影响回升并支配着美国的对苏政策。杜鲁门宣称: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在经济上,美国是唯一因战争而大发横财的国家,战争结束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已达2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330亿美元的2/3;美国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它的船舶总吨位占世界的一半。
在军事上,美国的武装部队人数高达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它的陆军仅次于苏联,海军已在全球居于远超英国皇家海军的至高地位,制空权更为优越,可以向世界各地快速输送兵员。1946美国军队已经在遍布世界的56个国家驻扎,而到1947年已在海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它还在战后初期垄断着原子武器。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实力地位,在全世界扩张其影响和势力,主导国际政治舞台,成就了美国进攻性和扩张性的一面。
苏联方面,战争让这个国家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大部分被破坏,战争死难者高达2000万人,占战前人口的10%以上,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死难者总数的40%,其中正值劳动年龄的平民又占相当的比重,2500万人无家可归。1710座城市、3万个加工厂、7万个村庄、9.8万家集体农庄被毁,工业生产直线下降。农业生产与战前相比下降60%,农业劳动力减少2/3。因此,苏联比其他国家更迫切地希望早日实现经济复兴。
在对外方面,苏联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苏联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两次遭到来自欧洲的侵略,而且没有像英吉利海峡或大西洋这样的天然屏障,同时波兰是德国两次人侵苏联的必经之路,因此,苏联将其西部边界向外推进及在东欧建立同西方的安全缓冲带。
军事上,虽然苏联的海军和空军力量不如美国,也没有控制核武器,但是苏联拥有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陆军。苏联的国际威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苏联在战后形成了巨大的政治优势,收复了战争中的失地,并且兼并了一些领土,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改善了其西部战略处境。美苏对抗从根本上说是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俄罗斯文明缺乏一种稳定文明所具有的强大文化整合功能和某种成型的文化构成原则,像中华文明中的儒家伦理、印度文明中的种姓分配原则以及西方文明中的分封等级原则等等。
西方人对俄国在历史上的崛起和强大长期抱着恐惧和歧视的态度,甚至认为俄罗斯的发展壮大必定会给欧洲乃至世界和平带来威胁。历史上,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回归西方文化的态度并未给予认同。从中世纪早期起,西方人始终对俄罗斯心存芥蒂。在西方人的意识中,东欧的宗教是由拜占庭而不是由罗马传过去的。因此,欧洲西方与欧洲东方的文化发展方向就此殊途。除了宗教差异外,俄罗斯也没有或很少经历过那些西方文明中特有的历史现象。
二战结束后的特殊国际形势下,德国成为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德国问题”成为冷战爆发的催化剂。二战期间,盟国内部曾达成过战后不分裂德国的协议,但在战后初期特殊的国际形势下,德国却逐步走上了分裂的道路。第一步就是战后四大国分区占领德国。占领区成为四大国在德国的势力范围,它们都把各自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移植到自己的占领区内,盟国内部因此很难达成一致的对德政策。而且,战后的分区占领实际上割裂了德国经济统一体,占领区界限人为地阻碍了各占领区之间的流动。如英占区曾要求苏占区提供粮食,苏占区表示同意,但条件是要用鲁尔的钢作为交换。英国说他们没有剩余的钢,苏联占领区长官就回答说:“在苏占区剩下的粮食也不多”。二战期间,美、苏两国因为“德国问题”已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不同的对德政策理念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矛盾。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有:国家的生存与安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以及国家威望与势力的扩展等等。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外延取决于一国的实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等多种因素,因而并非固定不变,而且各国有别。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而该国国家利益又决定于该国的综合国力。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