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中刘峰作为指挥员,遇越军伏击却犯这种错误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
刘峰的战斗并不完全愚蠢
自电影《芳华》上映以来,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家口中热议的话题,对电影当中的战斗情节,很多军迷朋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点评。总体而言,以负面评论居多。不过以笔者看来,此次战斗的诸多设置虽有不合理之处,但如果就因此给这场战斗扣上“一无是处,完全胡扯”的帽子,也确实有些绝对了。本期推送,军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场电影中的战斗。
战士形象篇
在谈战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具体设定:
▲《芳华》中人手一顶的80
式钢盔确实太多了
在关于这部电影中我军战士形象的网络讨论当中,很多网友都将矛头指向了钢盔、绑腿、发型以及过多的56冲。咱们就先从钢盔谈起吧,诚然,电影中大规模出现的KG80式钢盔要在80年代才大量定型装备部队。不过,在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并不是一顶钢盔也没有。走上战场之前,我军参战各部还是紧急拿出了一些库存的钢盔和曾经少量生产过的型号装备部队。这其中有不但有大量的,缴获自日本的90式钢盔,还有一些国产钢盔的早期产品“69大耳盔”(这个称呼应为戏称,在一些老兵回忆录里也有将其称为60式钢盔的)。
▲图源:“城市狙击”,这种69年生产的钢盔
在网络军品店里,至今可以找到货源
综合79年我军战地记者的战场摄影和部分老兵的战地回忆来看,当时我军大量装备钢盔的部队多为炮兵部队,一线冲锋的步兵部队则绝大部分都是没有钢盔佩戴的。
由战地记者拍下的装备了钢盔的我军炮兵阵地,从外形判断,这个炮班的钢盔应该是日式盔(日产90盔下沿较平)与国产钢盔(国产盔带外飘)混装,这种混装情况在当时及后来的两山轮战当中,并不少见。
▲《橡胶林的回忆》当中参战
老兵对于当时炮兵的回忆
十分巧合的是,在笔者翻阅的战地摄影与战场照片当中,还真的发现了一支与电影中刘峰所在的运输驼队,着装形象高度相仿的运输队的留影。
注意我军士兵背着的“56半”,电影中“56半”太少,“56冲”太多的情况确实是不对的,在当时的我军步兵班当中,一般会装备三支左右的自动火器(冲锋枪加班用机枪)其余战士则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武器(导演这样安排应该是为加强画面的火爆效果吧)。
▲70年代我军一个步兵班的典型合影
另外,还有一些网友质疑,既然运输伤员可以用汽车,那么电影中为什么要用马拉呢?这是因为我军到1985年后,才告别“骡马”化,走向摩托化、机械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步兵部队的汽车运输单位一般要在师一级才有,所以刘峰所在部队以骡马驼载的方式为前线官兵运输给养的桥段,并不是刻意的“剧情需要”,而是我军当时后勤状况的真实写照。
▲左我军通讯员的战地留影
右《高山下的花环》当中我军
连长梁三喜,这两种发型在当时都存在
看完了钢盔再来看看被很多网友所吐槽的刘峰的长发与战士的绑腿,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看的,当时我军先后动员的总兵力多达50余万人,第一阶段作战中直接攻入越南境内的就超过20万人,这么多的部队,这么多的战士,参加的又不是阅兵而是高烈度的作战,在军容着装上有一些差别,有的有绑腿有的无绑腿,有的有头发有的是光头,都是可以理解的。
越军的失误
看完了战士的装具形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峰所指挥的这场反伏击战斗的具体情况,我们先来看看越军方面。在这场战斗当中,越军是设伏的一方,而我军则是反伏击的一方,越军天然占据了主动性的优势,彼时在刘峰带领的我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之后,越军最大的失误就在于以冷枪的方式开始了战斗。
▲手榴弹被击中的我军战士
这一枪虽然造成了我军战士一人牺牲,但是却也无异于为我军运输分队提了一个醒,失去了突然袭击的优势。为我军战士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提供了反应时间。按照伏击作战的一般经验,在确定对被伏击目标发起攻击之初,最先打响的一定是能在第一时间对敌人造成最大伤害的武器(比如机枪扫射,引爆爆炸物等),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波次突袭中杀伤对方最大多数的有生力量。
▲我军67式手榴弹结构
关于手榴弹弹柄被击中,到底会不会引爆手榴弹?这也是一个近日以来一直被诸多网友所争论的话题,对此笔者的观点是,这种可能性虽然小,但是确实存在。67式手榴弹的采用的是拉发结构,士兵在投掷之前需要通过拽动“拉火绳”也就是通过摩擦的方式引燃发火药,点燃导火索。不同于一般的安全炸药,发火药对于摩擦等外在刺激要敏感的多,如果木柄被击穿,一颗子弹从中穿过,这样的引燃完全有可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实际战斗当中,这样的场景确实出现了:
▲参战老兵的回忆,不仅这一
场景是残酷的,16岁的烈士也是
存在的,摘自《橡胶林的回忆》
刘峰的失误与英勇
在被越军包围袭击之后,身为运输分队的指挥官刘峰所犯下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战斗员,被伏击之后,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所要做的首先是指挥全队迎战,判明战场态势,然后相机做出决断,指挥员必须为部队的整体负责而不是为某一个个体。然而在电影当中,刘峰在部队遭受袭击之后,出现了脱离分队追逐受惊跑散的骡马去为负伤战友取急救品的行为,这样的举动实际上将整个小分队放在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实在不该。
▲电影预告中,运输分队遭袭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峰的表现还算合格,在返回部队之后,刘峰带领战士,果断的冲入草丛向越军发起进攻。这个情节被不少网友吐槽,一些朋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就地卧倒,利用有利地形还击啊!怎么能冲进敌情不明的草丛当中和敌人近战呢?被伏击之后,迅速依托有利地形还击,确实是应该的。但是具体到这个战场,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军运输分队被伏击的战场是无遮无拦的平路,越军方面则是可以隐蔽的树丛,且根据后面的剧情来看,在高于树丛视野开阔的树木上,越军还布置了狙击手与观察哨(不冲近是难以发现的)。两相对比之下,越军居高而视野开阔,我军居低且没有隐蔽,此时如果死板的固守原地还击,那么运输分队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被越军“打靶”一般的消耗掉。
▲电影预告当中的丛林战
在打出一波成功的反击之后,刘峰又一度在战斗员与指挥员的身份之间迷失了自我。那就是他在反击进行时,亲身上阵,扮演起了战地救护员的角色,伏下身子去抢救深陷泥潭的战友(又一次让分队脱离了指挥),可以说,如果不是及时有一辆62式坦克杀出的话,运输分队的命运将又一次面临考验。(考虑到刘峰本人文工团出身,又在伐木连当副连长的战前经历,出现这样的临战指挥失误,也确实难以避免)
▲79年反击战时我军的
坦克分队作战实拍
这个坦克及时出现,在互相没有通联的情况下,主动为步兵分队解围的战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笔者在战后由我军装甲兵组织编写的相关战例选编当中,发现了这样一个发生在高平穿插战中的战例:
▲《装甲英雄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装甲兵参战部队英雄模范事迹选编》
总体而言,《芳华》中这场一镜到底的丛林反击战,虽然在考证细节上存在一些瑕疵但是仍不失为一场精彩的战争戏。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