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对中原王朝意味着什么?无马无屏障北宋难逃一劫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
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险要之地,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历代中原王朝以此为屏障,抵御御北方草原民族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却使中原王朝失去了这一屏障。此后,中原王朝无险可据,草原帝国多了一个富庶之地不说,还多了一个良马基地,如虎添翼,南下的缺口已然打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建国前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就是大宋王朝的心腹之患。
历史上所说的“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包括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在内的16个州。这16个州,以幽州、云州为中心,大体上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山西两省的北部一带。这片区域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在公元10世纪中期的人口大约30万户、150万口左右。这里地处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的最北端,其中包括了燕山山脉和今天山西北部的多山地带,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天险。在燕山山脉的外围,有两个最主要的来路:一个是辽西走廊,通松辽平原;一个是大同盆地至桑干河谷一带,通蒙古草原。几处重要的关隘,控扼这些来路。山海关控制辽西方向的来路,居庸关、紫荆关扼守大同方向的来路。武周时期以后,幽州(治所今北北京)就是中原政权北方防线的重心。
▲五代十国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据
经黄巢起义的打击,唐中央政权对北方的控制力下降。新兴的契丹政权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从902到936年,契丹铁骑大规模攻略燕云地区的军事行动多达30余次,几乎无岁不战。特别是在契丹攻占平州,据有榆关天险之后,幽州失去地利,常常直接被契丹军围攻。不幸的是,五代乱世的野心家们既要争帝位,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反而将契丹当作靠山,石敬瑭就是这种野心家的典型。公元936年,担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于晋阳起兵造反,并向契丹人求救,答应事成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在契丹人的武力帮助下,石敬瑭如愿代唐自立,是为后晋高祖。他亲自拜见耶律德光(辽太宗),当面确定了父子关系。这年,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34岁,老子比儿子小11岁,实在是天下奇闻。
公元938年,儿皇帝践约,遣使向契丹老爹献上燕云十六州图籍。为纪念此事,耶律德光改年号为会同,又下诏升幽州为南京,作为陪都对中原而言,悲剧的大幕就此拉开了。除了儿皇帝的慷慨馈赠之外,契丹早在之前已经攻占营、平二州,算上燕云十六州,共是18个州。契丹又分平州设滦州,分蓟州的遵化设景州,这样又多出两州,变为20个州。五代末年,后周世宗夺回瀛、莫、易三州,易州在前面20个州之外,是后晋末年落到契丹手里的。北宋初年,再失易州,所以到了北宋末年,宋与金缔结海上之盟意欲收复失地时所指五代以后陷没各州,共应有19个州,但习惯上人们还是称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北方骑兵可以长驱直入华北平原
夺取这块土地之前,契丹已经是个强大的草原帝国,将北方各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其军力在耶律德光时期可能已有30万之众,其中骑兵占据大多数。契丹疆域之内,草原辽阔,水草丰茂,马群驰骋,是非常好的天然场。充足的军马供应,使契丹军队可为每名骑兵配备3匹军马,其中1匹专门用作战马,在冲锋陷阵时骑用,另外2匹则供日常行军所乘。契丹不费一矢便获得了一块富庶的汉人聚居地区,如虎添翼。阿保机时期,契丹虽然在今内蒙古东部建立了一些城邑,利用汉人的劳动力,发展了一点农业,但主要还是以畜牧为生。待到灭掉渤海国后,才得到一批城镇,然其发达的程度,远远不能与物力雄富的燕云相比。
▲燕云地区至今都是良马产地(图为解放军骑兵)
燕云十六州归属契丹后,大大增强了契丹的经济实力,幽州也由原来中原的北方边防重镇,一跃成为辽朝的政治陪都、军事前哨和主要的赋税来源地。安史之乱以后,河北一带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藩镇割据,长期战乱,当兵打仗,习以为常,促使整个社会变得重武轻文。在彪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加上频频战争的洗礼,隋唐五代幽州地区百姓多为豪迈有勇力者。唐代中期以后,马球在幽州的流行更是训练出了优秀的骑士。因该项赛事系骑马为之,故而要求骑手有较高的骑技,又因比赛需要骑手之间的协同默契配合,故而骑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两项要求,都是作战的骑兵所必备的素质。在当时幽州节度使的衙府之后,就设有一处著名的球场。一来是为了操练军队,二来是作为赛球的场所。燕云地区不但拥有中原数量最多亦最为优秀之骑土,也拥有数量最多亦最为精良之马匹。因其地处半农半牧地带故马匹繁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驰名天下。一般来说,没有强大的骑兵,就不可能成为封建军事强国。骑兵所需的马匹,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一在西北。一是所谓冀北之野,一是甘凉河套一带。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才能成群养,才能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用。
▲没有足够的骑兵,宋朝只能依靠重步兵来抵御骑兵
失去燕云之后,宋廷已无法指望从这里获得战马,当然,宋人仍可通过茶马贸易从吐蕃买马,但这些高原马匹已适应高寒、低气压的自然然环境,到了高湿、潮热的平原,反而会有诸多不适应。无奈之下,北宋只能占用宝贵的耕地在内地养马,到真宗时期达到鼎盛水平养马20余万匹。然而,这个数字与汉朝马匹数量多时的40余万匹、唐代的70余万匹相比,相形见绌,远不能满足军队对战马的需求。何况,北宋牧马地多在今河南、河北地区,气候不符马之习性,养出来的马习性温良,难以胜任战骑长途追击之用。由于马匹的稀缺,宋朝建立一支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基础不复存在,面对辽、夏的强大骑兵,宋人只得推行以步制骑的军事战略,并一直成为宋代的主流。
▲金灭北宋就是从燕云十六州南下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中原的防御出现了第一个缺口,并不断扩大。以燕云十六州为基地,北族政权12世纪征服了全部华北,13世纪征服了整个中原。燕云地区地势高于南部地区,北族骑兵可乘势就高向下直接杀入大同盆地,继而兵进汾河谷地攻取太原、河中,若再南下或东进,又是从黄土高原就高趋下.直扑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契丹铁骑南下侵宋,迫使北宋签城下之盟即是取此路线。金朝灭北宋时,大将完颜宗望也是由此路线南下太原;蒙古窝阔台攻金时,走的亦是这条捷径。
石敬瑭卖国的遗毒,一直危害中原几百年之久。中原政权费了多少气力.也收不回幽燕十六州。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将军徐达北伐,才算收复燕云,并在古北口设防,至此,距石敬瑭的割让已有432年之久。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