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航空机炮杀日本兵,火力威猛像喷水,自制机枪靠什么大放异彩
【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1943年,海军陆战队一个叫斯坦恩的技师,在所罗门群岛战役中单枪匹马在丛林里追杀日军,但是追了半天仅用M1半自动步枪击毙一名日本兵。他认为这种用半自动步枪一个一个杀敌的效率太低,应该想个法子。
▲美军在二战中的主力装备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在回营的途中,碰巧发现了一架掉落丛林的美军飞机残骸,机载的AN/M2机枪仍然完好,于是就把它拆卸后扛回了营区。
回营后,他把从坠落飞机上拆下来的AN/M2机枪与M1步枪的枪托、勃朗宁BAR自动步枪的两脚架简易组合,改造成了一支“便携式机枪”,起名“史丁格”机枪。
“史丁格”机枪算是一个新事物,只比制式的勃朗宁BAR自动步枪重1磅,约25磅,继承了AN/M2机枪的全部优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射速却是勃朗宁BAR的两倍,打出去的子弹密集,像喷水一样,瞄准一个目标发射如迫击炮爆炸。同时也造成了它的不足就是弹药消耗量巨大,弹量补充困难。
▲美军为AN/M2机枪航空机枪装弹
要了解这把被魔改的“史丁格”机枪,必须了解他的主体AN/M2 航空机枪。
该枪是在M1919勃朗宁轻机枪基础上衍生的,它比前者枪身轻了30%,但射速却是M1919的三倍,高达每分钟1000-1250发,是二战美军的主力航空武器,被誉为航空机枪“明星”,生产数量超过了200万挺。
▲伊尔2M的UBT机枪剖面图
该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和闭膛待击的射击方式,射程远,弹道稳定,发射12.7×99mm弹,可散弹链供弹。射击时,随着弹头沿枪管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同时后坐。弹头飞出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楔闩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定型板上的开锁斜面压下,于是整个闭锁卡铁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随后,枪管节套猛撞内设的钩形加速子,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
▲M2机枪的主要构成⑤缓冲器⑧枪管节套⑨枪机组
▲击发前
▲击发后
该枪设有液压缓冲机构,枪管和节套后坐时,液压缓冲器的活塞被推向后,压缩缓冲器管内的油液,使其从活塞四周的油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前逸出,对后坐产生缓冲作用。
枪机复进时,枪机尾部的凸起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加速子释放液压缓冲器簧,推动枪管和节套复进。闭锁卡铁在楔闩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枪机闭锁。
▲AN/M2机枪进弹装置
1941年,美国陆航海军计划同步在新飞机上换装20炮,为节省研发周期,直接拿来了英国人的Hispano Mk I进行生产,取名M1,这款炮的原型是法国Hispano-Suiza HS.404机炮,本身的可靠性不好,会因为轻微的卡壳导致哑炮。英国曾经测试,4门MKI,同时开火,第一发就卡了3门,接下来最后一门也马上卡壳,美军第一次换炮的尝试就这样失败了。
1942年,美国把英国人研制的Hispano Mk II拿来看,结果发现,英国的这个家伙略微缩短了药室,可靠性要比自己的M1好很多,于是他们又仿制起Mk II,得到了M2,不是机枪,而是20mm M2机炮,但仍按照自己原先的药室设计进行制造,可靠性依旧不行。直到1945年,陆航高层依旧试图将这炮引入陆航飞机的装备序列中去。海航也制造过一批全装炮的战机,但是二战期间鲜有发挥。
▲安装消焰器的M2HB
魔改的“史丁格机枪一经问世,深受他的上级喜爱,要求斯坦恩制造6挺。1945年2月,斯坦恩和其他的5名战友把6挺“史丁格”架在硫磺岛滩头,凭借瓢泼弹雨消灭日军火力点,打的抱头鼠窜。
▲使用M2射击训练的美国大兵
“史丁格”的凶猛火力同样招致日本人的仇恨。在硫磺岛快要攻下前,斯坦恩不幸被日军击中,但他只在医院船上治疗了两天便重返战场,因为他所在的团攻击362A高地时伤亡惨重,急需火力支援。3月1日,斯坦恩手持“史丁格”机枪,带领19名队员支援A连时,被日军狙击手发现,一发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斯坦恩牺牲后,他制造的“史丁格”机枪也逐渐淡出士兵的视野,到现在一支也找不到。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