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毫米口径59坦克亮相珠海!为何59式被一改再改?
【军武次位面】:啮花熊
它终于飞起来了...
59式坦克曾是我国陆军装甲兵的标志性武器,从50年代末服役以来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到如今已经发展了几十个改型,即便是今年第12届珠海航展,依然出现了以59坦克为基础的改进型武器,不得不让人赞叹其生命力。
▲向左滑动,查看59G-125坦克
59G-125作为外贸坦克,最大的亮点是安装了125毫米坦克炮及稳像式火控系统,火火炮威力不逊于目前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此外,59G-125的炮塔不再是传统的圆型铸造式炮塔,而是有棱有角的焊接式炮塔,59G-125可以说是59改系列中变化最大的一款,长得和他妈一点都不像。
59式坦克于1959年列装解放军,至今已有59年。然而59坦克却一直没有停止改进,之所以不断改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保利集团展出的59魔改三雄
59式坦克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引进的苏制T-54A中型坦克的仿制型号,早期的仿制工作是在苏联全力支援下进行的,中苏关系恶化后,59式坦克的生产和改进都遇到了一定困难,直到60年代中期才开始大批量生产。
▲T54坦克
在59之外,我国也曾进行多种新型坦克的设计尝试,比如WZ-111重型坦克,WZ-122系列主战坦克,但都因为技术原因而进展缓慢,最终下马。直到80式坦克的出现,我国坦克工业才进入自主设计的新阶段,而80式衍生出的88式和96车族进入陆军服役的时间则要到80年代后期了。
▲WZ-111坦克的底盘
▲WZ-122坦克的炮塔装了四具火箭筒
60年代后中苏关系恶化,为了应对设想中的苏联陆军钢铁洪流,我国在数十年间生产了大量59式及其改进型坦克,直到90年代中期,59系列坦克才真正停产,这些坦克装备了我国陆军绝大多数装甲兵单位,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坦克。
要想淘汰这些老式坦克,不仅仅需要研制和生产新型坦克填补空缺,还需要裁减大量作战单位,这些工作都需要时间来进行,所以直至今天,仍有不少59坦克在服役。
▲换上125滑膛炮后
五对负重轮就更容易认错了
长期的生产和装备导致59式坦克底盘储备量极大,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以满足作战需求是非常划算的买卖。在接触西方先进坦克技术后,59式的改进工作开始进入了井喷期,如79式、59-2型、59D型都是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后的成果。
▲坦桑尼亚装备了125毫米炮59式坦克
需要注意的是,59的大规模改进时间主要集中在70-90年代,这正是我国严重缺乏先进坦克的时间。改革开放之后,军费大幅度降低,新型坦克的采购量也不再像冷战高峰期那么夸张,所以坦克的更新换代周期相对而言也要更长。另外88式以后的国产坦克在技术上也更加复杂,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周期也远高于59式坦克。
客观来说,59式坦克的技术水平在进入60年代后就逐渐开始落后,不过这也只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所以到了本世纪初,这个级别的坦克依旧是第三世界武装冲突中的主力型号,所以我国在80年代之后大量出口了59及其改进型坦克。
除了出口的59系列以外,59的原型T-54/55的国外保有量也非常可观,以59为基础开发各类改进套件就成了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这也是国内对于改进59式坦克热情不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1年海湾战争中被击毁的伊拉克坦克
那么为何我国没有推出其他坦克的魔改型号呢?这是因为88式以后的坦克如今仍是作战部队的主力,尚未到退役期,所以老坦克改进的生意目前还轮不到这些“小辈”,而更先进的外贸坦克则有全新的VT系列,今年的珠海航展就有VT2,VT4和VT5参加。
坦克不同于战机和其他消耗较快的作战装备,坦克的寿命较长,即便大量机械部件和动力系统寿终正寝,通过更换和改进也能继续使用。很多二战时期的坦克就被部分国家一直使用到90年代,近年来中东和乌克兰战场也不时出现“复活”的二战老车。
▲乌克兰民兵将博物馆中的IS-3坦克开到前线
结果最近被政府军缴获了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作战部队在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这个阶段训练强度较低,所以很多59式坦克虽然服役多年却损耗很低。冷战之后,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作为一种陆战突击兵器,坦克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这也是坦克换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本用于传统地面作战的坦克越来越多的转型去打城市战或者治安战,因此为老式坦克配上专用的作战组件就能焕发第二春,也更符合那些战乱国家的经济能力。
▲59型终结者了解一下?
59式坦克是我国第一款国产坦克,它无论是生产数量、改进型号、服役年限、历史影响都无可代替。随着作战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这位老兵将在不久之后离开作战单位,它的任务将由更先进的国产坦克来接替。
幸运的是,它们的外国兄弟依旧老骥伏枥,我们期待着“五对负重轮”家族书写自己新的辉煌。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