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军事武器南京大屠杀,中国人真的不反抗吗?侮辱妇女的鬼子被钉耙打死!
15065

南京大屠杀,中国人真的不反抗吗?侮辱妇女的鬼子被钉耙打死!

诺哈网2023-06-09 10:40:410

【军武次位面】:杨树

去年,这张图刷了屏,哪怕右边的数字变成3037,中国人也不能忘记1937年的南京!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每年的这一天,南京城上空都会响起防空警报,行人停步,汽车停驶,万人垂首,默默哀悼这个惨痛的日子。

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后,日寇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残暴屠杀,死难者30余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更是中国人心头最为耻辱的记忆。

耻辱,不只是因为被屠杀,还因为被屠杀的方式。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量的战俘,和被驱赶集中的难民,就被几个日本兵押送,也没有人反抗,就像绵羊那样顺从地被屠宰,令人痛心疾首——战俘加难民,人数肯定比日本兵多,一拥而上,就算踩也把日本兵踩死了,为什么不反抗?!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认识——中国人懦弱麻木,没有反抗精神,难怪被屠杀!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南京人民对日军暴行的反抗,并不少见,所谓中国人不反抗的说法,是由于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

据日军第13师团山田支队的士兵回忆,在乌龙山麓集体屠杀中国约2万名战俘与难民时,就发生过令日军震惊的猛烈反抗:

“在我们清理尸体的前一天晚上,两个小队机枪队奉命出动,从公路上向下面沙滩的难民扫射。发出上述命令的高级军官认为,对手们毫无防备,他们已一星期没有进食,因而体力已经消耗,只消用两个小队的机枪就足够了……”

“机枪在黑夜中发出吼鸣声……他们瞬间意识到机枪喷出火来意味着什么,便高声呐喊,像雪崩似地冲向机枪小队……他们满腔怒火地冲了过来,两个机枪队转眼就被挤垮了,汽车队在稍高的公路上看到了这种情况,不得不随机应变采取措施。他们丢下了汽车上的汽油桶,把汽油倒在坡地上,点起火柴并向那边扔去……人群很快被猛烈的火墙压了下去,逃也逃不出,全都被杀害了……”

日本反战记者本多胜一在他的著作《通向南京之路》中,也记载了中国战俘的反抗事迹,因为该书的内容来自于本多胜一对日军老兵的采访,可信度很高——第65联队下士田中三郎(化名)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听说一个少尉被反抗的俘虏弄死了,传达过来的警告说,‘是他的刀被夺走才出事的,要警惕!’大概是有的俘虏察觉得苗头不对,而采取了豁出去的绝望行动……。”

▲电影中对屠杀场面的表现

该部队另一名士兵宫本省吾在日记中写道:“由于是处理两万多人的俘虏,所以终于出现大漏洞,友邻部队也付出好几名死伤者,我们中队死一人,伤二人”。

原来,1937年12月17日,日军在长江边上的草鞋峡集中处决数万中国战俘与平民时,这些战俘与平民高喊“夺枪! 夺枪!”,赤手空拳地冲向日军,虽然仍不免于被害,但令日军十分恐惧,并且还杀伤了一些日军。

第65联队的联队长两角业作在战后回忆录中,描述了发生在12月17日夜间的幕府山战俘暴动:“两千来人一下子猛冲过来,拼命地乱蹿,怎么也制止不住。我军不得已开枪射击,竭力阻止他们逃跑。但因天黑,大部分向陆地方向逃去,一部分跳进扬子江”这2000多名战俘大部逃脱,并且还打死7名日军(含军官1名)。

1938 年2月23 日,《大公报》第3版刊载的“中央社讯”《敌兽行迭出,五百解除武装军士在京惨遭蹂躏杀害》中,报道了中国战俘在最后关头与敌军搏斗牺牲的英雄壮举:“闻有数十军士知难免一死,等是一死,多挣扎挺身抢夺武器,或咬住敌耳部或腿部,以至被踢毙或刺死,然敌寇中亦有因之有数十人中流弹或耳坠流血致死……”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印的

《日寇暴行实录》

还有许多南京市民和溃散的中国官兵,在极其危险艰难的环境中,也没有放弃抵抗,与穷凶极恶的日军拼搏战斗。

1938年1月26日,江宁县陆郎镇,有一名散落的国军士兵打死了两名日军。据该镇河西村村民赵兴胜口述,几名日军“在饭馆里吃酒,吃醉了,就要女人……”此时一名国军士兵“用保卫团的枪,两枪把两个鬼子打死得了,人们用石头把两个死鬼子坠在塘里……”

▲面对如此惨状,只要有可能,皆会报仇

在南京市郊,日军被毙的例子就更多了。日军兵力主要控制城区,来到乡间作恶时,如果人少,就会被村民用钉耙、铁锹、斧头、杀猪刀和绳子干掉,汤山镇孟塘的一位黄姓地主,曾用斧头一连杀掉6名来找“花姑娘”的鬼子。

▲电影《南京1937》中,日军杀人竞赛

日军第10军第114师团重机枪部队士兵田所耕造回忆:“有一个新潟的兵,一人跑去强奸,可是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大家就去找他……那个新兵已被杀在苹果堆里。他是抓了个女人去强奸时,让人从背后用三齿镐干掉的……”

▲《金陵十三钗》这种巷战在南京城破后已经很少了

但零星的反抗不断

还有主动出击的例子,日本海军第13航空队轰炸机队队长奥宫正武在《我所目睹的南京事件》中记载,1937 年12月下旬,某一天夜里,“有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侵入我们陆军小队长级的青年士官的寝室,那里面睡着10个还是11个士官,我也不太清楚,中国人把他们全都杀了……”

▲拯救了上万名难民的“活菩萨”魏特琳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美籍女教授魏特琳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位市民为保护妻女不受日军侮辱,奋勇杀死日军的事情:“可能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一个醉醺醺的士兵来到一个姓何的人家,要找一个年轻姑娘。何先生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和女儿,见那个日本兵醉了,就杀了他,并将他掩埋在防空洞里……”

▲罗瑾自制的相册封面,滴血的心和“耻”字

除了直接的反抗外,保存证据,记录暴行,也是另一种抗争。

1938年1月,日军暴行稍有收敛,在长江路与估衣廊交叉口附近,“华东照相馆”恢复营业, 一个日军少尉军官前来冲洗两卷“樱花牌”胶卷。15岁的小学徒罗瑾发现其中有多张是日军杀人、强奸妇女的照片,震惊激愤之余,将这份胶卷多冲洗了一份,做成相册藏于房梁。

▲电影《屠城血证》即以罗瑾为原型

几天后日军果然前来搜检,因为藏匿得当未被发现。抗战胜利后,这份相册在南京审判中被列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成为指控日本战争罪犯的有力武器。

事例这么多,为何还会有“中国人不反抗”的印象呢?原因之一,是唐生智带头逃跑,大损士气,因溃散而投降的情况较多,战俘失去组织,又有不少是伤员,往往还会被日军断绝数天的饮食,反抗能力已经很差了。

原因之二是当时的中国人对战争和日军的残暴认识不足,以为就是比军阀混战厉害一点,忍一下或许就过去了,当被日军押送时,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因此才会有那些“顺从”的照片和印象。

然而,当真正面临被屠杀的命运时,横竖一死,有能力反抗的人还是会选择反抗。实际上,日军也非常害怕这种局面,当进行集体屠杀时,出动的至少都是中队、大队一级的兵力,配备大量机枪、军犬、汽油,并不是“几个人”就能杀害如此多的战俘和难民。

▲轮到日本人当俘虏,那才真是乖,暴动?

打死也不可能的

实际上,南京人民的反抗就像是中国抗战的缩影——中国人内敛善守,或许给人以逆来顺受的印象,然而被逼入绝境时,一样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这正是中国能在实力悬殊的状况下坚持打了十四年,最终赢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反观日本人,当面临同样境况,尤其是落入强悍的苏军之手后,无论军民,皆是任打任杀,绝无反抗。

▲昨天,一位勇敢的中国人

在靖国神社前纪念南京大屠杀

关于这一点,即使是外国人,也能看出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美国基督教南京青年会负责人乔治·费奇(George Ashmore Fitch,中国名“费吴生”,因为出生在苏州)在1938 年1月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

“未来如何? 近期的未来决不会是光明的,但中国人有一种不可征服的忍受痛苦的素质和耐力,他们还有许多其它的优良品德,最终必将赢得胜利!”

时间已经过去了81年,这段时光足以让一个婴儿变成耄耋老者,然而,即使再过810年,这段历史仍然要时刻铭记在中国人心中,否则,历史就会重演!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