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山本五十六,这架双身战机被日军称为魔鬼
【军武次位面】:乌鸦
上一期,咱聊了世界第一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的发展史,这一期呢,小编给大家讲讲洛·马那号称占全美国二战制造飞机总数6%的产品到底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整个国家生产总数的6%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整整19278架)
双身恶魔:P—38"闪电"战斗机

▲座舱前面那红色一片是战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小编是信了
这架飞机相信大家脑海里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印象:见过,有点眼熟,但具体哪呢?游戏?影视?纪录片?.....嗯~不记得了。(不管怎么说,多少还是有点名气的)

▲看这图是全绿的,好好去反省是不是没有爱护身体...........
P-38之所以闻名于世(好像也没那么有名)不仅因为它对山本五十六的斩首行动,更因为它创造了大批的王牌飞行员,之所以许多王牌飞行员青睐P-38有许许多多原因,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它强大的生存能力,在战斗机中P-38的坚固是独树一帜的,关于P-38的坚固有很多例子:1944年4月6日,在一次护航任务中,一架P-38和一架Bf 109迎面对决并相撞。后者机翼被打掉,当即坠毁。P-38失去了一个尾撑和同侧螺旋浆,但仍然挣扎着返回了基地并成功迫降了;另一个更夸张:一架P-38飞机冒着密集的弹雨向一艘日本防空驱逐舰扫射并投下了炸弹。但它拉起太晚,翼尖撞倒了桅杆,失去了3英尺的机翼。当它大摇大摆地降落后,地勤找到了100多处机枪孔和5处炮弹孔。(你使劲打,飞不回去算我输!开机不浪非男人!)

▲对,被击落的零式永远是我的专属背景
在太平洋战场上,曾不可一世的日军零式战斗机在遇到P-38后却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零式战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超强灵活性造就的强大低空缠斗能力,但当它遇上了P-38后,优势却无法发挥,P-38强大的火力对零式的打火机机身有毁灭性的打击( 1挺20mm机枪...机炮?,4挺12.7mm机枪,就问你怕不怕),而且双发动机给予了P-38极强的加速能力,使零式根本无法追上P-38,使零式一身缠斗能力无处发挥。(追不上,够不着,小鬼子很绝望)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山本五十六的陨落,P-38双身恶魔的称呼就这样在日军中传播开来。(也许也是因为长得太奇葩)

▲来两张高清彩照

▲双发咋啦?双发老子也是战斗机!
"双身恶魔"就先讲这么多吧,不过既然说到美军的王牌飞行员,那小编就再补上点驾驶P—38的王牌飞行员名单吧
美国二战头号王牌 R·邦格 少校 战绩:40
美国第二号王牌,475联队431中队长T·B·麦克盖阿 少校 战绩:38
美国陆航 475联队司令C·H·麦克唐纳上校 战绩:27
美国陆航 8联队80中队J·T·罗宾斯少校 战绩:22

▲别嫌战绩少,和德三那群变态没法比...
再给大家看看由P—38创造的14个美国航空史第一

B—26"掠夺者"轰炸机

B26"掠夺者"同B25"米切尔"相比,B26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载弹量,但却没有更好的名声——它以"寡妇制造者"而闻名。在早期的使用中,B26坠毁的比例较大,但在经过改进后,已得到很大的改善,坠毁率已降到正常水平,不过这时已很难改变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了。(讲道理,改进后的B26是欧洲战场上战损率最低的美军飞机,每百架次出击损失少于1.5 架。但奈何抵不过早期名声差)

B—26参加了太平洋战场上的诸多战役,如中途岛,地中海,对日轰炸等,取得了不俗战绩,并且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不小的成功,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轰炸机之一。

▲为了不打中自己屁股,当时还费了一番脑筋
F—80"流星"战斗机

F-80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第一种平飞速度超过500英里(约800公里)/小时的喷气式飞机,该机在美国首次大量生产,而且是美国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

▲拆掉外挂油箱外形还是很流线的
F-80是一种单发战斗机,他的发动机就安置于紧贴飞行员后面的机身中。进气口位于机身,紧靠机翼根部前端,尾气从机身的最后面排出。紧贴机身侧面有导流槽,这个导流槽用于防止空气在进气口内部分离。早先的原型机没有这个导流槽,因此进气口内空气发生分离,导致发出让飞行员胆战心惊的巨大响声。(不戴个隔音耳机,基本就聋了)

"流星"的服役历史始于1944年,陆航决定在欧洲部署4架YP-80A服役测试机,向作战部队展示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以鼓舞士气,并发展对抗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的战术。1945年夏第414大队的近30架P-80A被航母运往菲律宾准备参加对日最后一战。但悲剧的是随机没有携带翼尖副油箱和飞机电池,所以飞机在航母上白白等了30天。等到副油箱和电池抵达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结束,P-80就这样错过了对日作战的良机。(结果两大早期喷气式战斗机没能一决高下,忽然想到了大和到死都没能和其他战列舰激情对撸只能看着漫天飞机深深绝望时的情景)

▲还是博物馆比较好,一天打打杀杀的多累
PV—1"文图拉"反潜巡逻机

在两次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使用多发动机的水上飞机作为巡逻轰炸机。使用这一类型的飞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没有机场,而水上飞机可以在水面起降,可以用船只实施支援和保障。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速度慢,防御武装薄弱,航程和载弹量都显不足。

于是洛克希德公司便设计了PV—1,相对于其他反潜机来说,PV—1有无可比拟的速度和航程,所以它不仅是反潜机,还是巡逻机。PV-1 的到来受到了海军飞行员的欢迎。对于那些飞惯了笨拙的 PBY 水上巡逻机的飞行员来说,飞 PV-1 简直就像在飞战斗机。它不仅速度快,而且操纵也很灵便。一位飞行员这样评价 PBY 和 PV-1:"PBY 操纵起来很费劲,你得使劲'迫使'它做动作;而 PV-1 就象在等着你'告诉'它该怎么做,它对操作的反应非常敏捷。"PV-1 的最大飞行速度接近日军"零"式战斗机,这也增强了空勤人员信心——遭遇敌机时的生存几率提高了很多。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 122 架 PV-1 中,只有一架是被敌战斗机击落的。

▲不出名咋啦?老子也是大爷
1942 年 7 月,美国海军向洛克希德公司提出要求,希望提高 PV-1 的航程,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作为巡逻飞机的价值。改进后的新机型就是 PV-2"鱼叉",PV-2 使用和 PV-1 相同的发动机,为了改善起飞性能,PV-2 的翼展加长,采用相对平直的翼尖。外翼段内安装有机翼油箱,载油量提高了 15.9%。垂尾面积增大,以提高航向稳定性。

▲这是 PV-2"鱼叉"

好了,洛·马二战时的飞机因为篇幅关系就介绍这么几架有名的吧,剩下的以后再说吧。至于B—17"空中堡垒",那是"波音"的产品,只是授权给洛·马制造,所以等到咱聊"波音"时,小编再给大家细细分解。
下一期呢,重头戏就来啦,洛克希德·马丁的科幻级近现代战机的介绍就开始了,诸多研发密文,趣闻段子,就小编一期为大家一一呈现。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