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南极救中国科考队员,各国齐聚南极都在干些啥?
【军武次位面】:仙人掌
《军情晚报》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价值的军情新闻
▲“全洋号”的直升机救援我国科考人员
近日,据新闻报道,我国的“雪龙号”破冰船在南极阿蒙森海密集冰区,由于浓雾影响撞到冰山,所幸没有人员受伤,只是船艏桅杆和艏墙受损,但是船上的科考人员被困在难言岛上。韩国“全洋号”破冰船在附近执行任务,应请求救助了被困的中国科考人员。2月9日科考队员已经顺利回到中山站,2月15日乘“雪龙号”返程,预计3月10日回到上海。
▲科学家正在对微生物DNA进行测序
众所周知,南极是人间最后一片净土,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比如生物资源、特种微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等,吸引了全世界多个国家。
▲南极磷虾素颜照和小炒磷虾
南极大陆周边的海域和岛屿,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有40多种鸟类常年或季节性地栖息在南极地区,大致可以分成信天翁、海燕和海鸥三类。海洋中有鲸、海豹、磷虾以及多种鱼类,虽然种类比不上热带海洋生物那么丰富,但数量却多得惊人。据统计,南极附近海域的磷虾总藏量,常年维持在50亿吨左右,被誉为“未来的世界蛋白质仓库”。
▲说不定这片陆地下就有石油~
南极最重要的资源当然是矿产咯,大陆架和海底高原贮藏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据统计,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约500-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蕴藏了大量矿物,目前已知的金属矿物有煤(总蕴藏量5000亿吨)、铂、铀、铁、锰、铜、镍、钼、钛、铀、钴等,含矿地层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南极冰盖
南极还储存了大量淡水资源,南极洲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 超过98%的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巨大的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80%,有科学家估算这些淡水可供人类用7500年。冰盖至少在500万年前就形成了,没有污染,水质应该很好。
▲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
人类对南极的幻想和好奇自古就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要保持平衡,南北都得有大片陆地,后来天文学家托勒密还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猜想画了幅世界地图,其中南极大陆和非洲连在一起。关于南极的神秘传说还有很多,比如《皮瑞雷斯地图》、纳粹的神秘基地,以及失落的古文明。
▲纳粹的南极科考
南极是最后一片被发现的大陆,当第一个人登陆时,围绕南极领土、资源的博弈,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有关南极的开发被划分成3个主要阶段:地理探险时代、领土竞争时代、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时代。
▲18世纪捕鲸图画
(18世纪至19世纪末)地理探险时代,正好是皇家海军称霸海洋的时候,英国海军满世界搜刮财富和资源,一名叫詹姆斯·库克的船长在南极海域发现了大量海豹和鲸,消息吸引了欧洲众多捕捞者前去作业,自然而然就发现了南极大陆。
▲斯科特探险队
南极吸引了无数探险家前往,从1820年发现南极到19世纪末,有无数探险家:沙克尔顿、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阿蒙森等纷纷踏上探索南极的冒险之路。值得一提的是,斯科特和阿蒙森两个团队在竞争先到达南极极点,斯科特比阿蒙森晚了一个多月,在返途中因为补给不足而全军覆没,这件事被写成作品《伟大的悲剧》。
▲瓜分南极领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领土竞争时代,在传统的国际法中,取得合法领土需要满足先占原则和实际控制。英国恰好符合这两个条件,顺势最先提出对南极行使主权,引起了各个帝国列强对其独吞南极行为的不满,于是以南极点为中心,南极大陆像切西瓜一样被瓜分。参与抢地盘的有英国、新西兰、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巴西、日本、美国、苏联、德国……在这场争斗中,各国玩的一手祸水东引、借花献佛、声东击西,各种计谋无所不用。
▲《南极条约》成员国分布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地理》
(20世纪50年代至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时代,抢了一圈之后,南极几乎没有一寸土地没有领土争议,各国发现抢地盘好麻烦,就算抢到手也很难开发。于是美国牵头组织各国1959年签署《南极条约》,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各国在南极有自由科考的权利,严禁在南极进行军事活动,冻结领土所有权的主张……总之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在《南极条约》的制约下,各国表面上友好合作探索南极,但私下里小动作不断,比如澳大利亚的外大陆架划界已经进入南极地区。
▲只有建成自己的科考站,才有话语权
20世纪80年代初,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考站,而中国却始终没有踏足南极。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南极事务上没有发言权的国家。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但只是作为缔约国而非协商国,依然没有表决权。只有在南极建设了科考站之后才有表决权。
▲中国首次南极科考航行路线
▲航行途中的海军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1984年11月,我国政府组织了第一次南极科考,队员们的使命是在南极立足——建立长城站。奔赴南极的科考队伍为“625编队”,由中国极地考察船“向阳红10号”和J121号海军远洋打捞救生船组成,共有591人。他们从上海浦东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一路向南航行,穿过平静的赤道无风带,在阿根廷的南端乌斯怀亚市港口稍作停留,然后横穿德雷克海峡,一头扎进咆哮西风带,终于抵达南极洲,行程2万多海里。
▲穿过魔鬼西风带
在这长途航行中,超过2/3的人都晕船,大家苦中作乐,编了个顺口溜:“一言不发,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卧不起,十分难受。”
▲长城站奠基仪式
他们在12月底到达南极,得赶在极昼结束前建好科考站,需要勘探、选址、运输物资、建设,留给他们的工作时间不到2个月。建设中遇到了很多麻烦,比如暴风雪太大,使人站不稳,永久冻土层阻碍挖地基,融化的冰雪渗入地基冲掉水泥……
▲长城站落成典礼
队员们克服了种种困难,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乔治王岛建立,此时距离登陆时间只有45天,而真正的建设时间只有27天。在建成第二天就遭遇了12级暴风雪,长城站在风雪呼啸中屹然挺立,安然无恙。长城站的建立表明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南极事务中有了话语权。
▲中国的南极科考站位置分布
▲从上到下依次为:
向阳红10号、极地号、雪龙号、雪龙2号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如今中国在南极已经有了4座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第5座罗斯海新站正在建设中。考察船也在更新换代,不具备破冰能力的“向阳红10号”,破冰能力较差的“极地号”,经过多次改造的“雪龙号”,双向破冰的“雪龙2号”,未来我国极地科考船很可能是“双龙齐飞”的场面。
▲“雪鹰601”极地固定翼飞机
我国在南极科考的主要任务有,测绘地形地貌、勘探生物等各种资源,为以后商业利用做技术准备。通过组建南极航空队,建设更多科考站,增大活动范围,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标记中国元素,为以后权利申请做准备。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